2014-03-26 01:00:4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香港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香港
每到年底,各家數據統計機構就會“出爐”房地產銷售規模名單,銷售額的多少,往往被視為企業經營能力的體現。而各家地產公司也對銷售規模極為重視,有些甚至為了取得比較好的銷售排名,還要想辦法和機構搞好關系,以期能在排行榜上名次靠前。
然而,今年這種趨勢正在逆轉。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在昨日(3月25日)的2013年業績發布會上就否認了銷售目標千億的說法,稱規模過大不一定是好事。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就曾一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規模增長沒有任何意義,房地產企業必須由單純的規模增長,向效益質量型轉變。
未把千億作為銷售目標
千億銷售目標最早來自于年初舉行的2013年融創中國和融創綠城的媒體答謝會,當時有記者問孫宏斌,融創未來是否會有千億元的銷售目標,后者則給出了一個曖昧的回答:“我們現在看一千億,肯定不是一個很那個的事。”
彼時諸多的房企都在內部提出銷售額沖千億的目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去年銷售額大幅猛增,且有機會沖擊千億的房企如融創、世茂均被認為有機會在今年或明年沖刺千億元的銷售目標。
雖然融創中國今年的銷售目標是達到650億元,較去年有約20%的增長,不過,孫宏斌也承認,這個目標之所以定得感覺比較低,原因是目標定了低點容易超過。而且他當時就非常肯定的表示今年的銷售額一定會超過650億元。
但在昨日,孫宏斌對銷售目標的展望,已經不像之前那么激進。他一再強調,從來沒有說過銷售額要在千億以上。融創中國首席財務官黃書平也在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融創對銷售規模的追求是基于利潤和現金流之上的增長。
有質量的增長正在代替規模
“追求有質量的增長”已經悄然代替了原來的純粹強調規模增長,成為很多開發商的共同觀點。
此前,有投資者發現部分業績較去年大幅增長的企業,其營業收入雖然增長很快,但核心凈利上漲水平卻非常低。
相反,一些地產企業雖然銷售業績較前一年有小幅下降,但因為核心凈利的大幅猛增,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合景泰富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約94.68億元,同比減少約2.2%,但實現凈利潤27.50億元,同比上漲14.27%。
合景泰富股價在3月18、19日兩日累計漲幅達到12%,在地產股一片狼藉的跌勢中,成為走勢最強勁的內房股之一。
另一家核心凈利大幅增長的房企——龍光地產自去年12月上市以后股價漲幅達到13%,成為去年少數幾家上市后沒有破發的內房股。
事實上,資金層面也不再成內地房企繼續追求單純規模增長的方式。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認為,目前香港發債融資的時間窗口已經過去,內地房企已經很難像過去那樣很容易地以較低利率從香港發債。很多中小房企如果現在要在香港發債,其融資成本可能會達到15%左右。
對內地的開發商來說,從追求規模到追求效益的轉變,也許會讓高價拿地現象逐漸減少。此前為了保證高周轉,保證企業的銷售規模,不少房企大量從土地市場高價拿地,以維持銷售規模的持續增長。而在未來,這種方式可能會逐步被取代。
輕資產、房地產基金等追求效益的經營模式,將開始被房企逐漸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