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8 00:53:2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近年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持續“雙降”的格局已發生根本性改變,尤其是2013年,不良貸款增長呈加速態勢。從不良貸款率看,農行占據首位,為1.22%,其余大部分銀行在1%以下,但不良率整體呈溫和上升趨勢。
不過,大部分銀行的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和關注類貸款余額都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其中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變化幅度最為明顯,其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分別為30.48%和27.2%,分別較2012年增加了22.2個百分點和20.85個百分點。
一位銀行業分析師稱,目前大多數銀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達20%左右,遷徙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應未來銀行不良貸款率的變化。
工農中建四大行遷徙率較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上市銀行2013年業績報告發現,除農行、中行和平安銀行的關注類貸款遷徙率較2012年分別下降了0.29、4.79、15.61個百分點外,其他上市銀行的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均較2012年明顯提高。
以變化幅度最為明顯的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為例,截至2013年末,其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分別為30.48%和27.2%,分別較2012年增加了22.2個百分點和20.85個百分點。
中信銀行稱,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加速轉型、國內外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借款人信用風險加大,導致從正常遷徙到不良的貸款多于2012年。
在國有大行中,工、農、中、建四大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普遍較低,分別為9.7%、4.36%、10.52%和10.22%。只有交行的關注類貸款遷徙率上升較為明顯,較2012年增加了15.19個百分點,達23.18%。
前述銀行業分析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目前大多數銀行的關注類貸款遷徙率都達到了20%左右的情況下,可以說遷徙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未來銀行不良貸款率的變化。
另外,在關注類貸款余額方面,五大行和其他商業銀行之間的差異也較大。截至2013年末,五大行的關注類貸款余額及其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均較2012年有所回落或持平,而股份行則增幅較大。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工行、農行、交行、中行四家國有大行關注類貸款余額較2012年末分別減 少 了0.6%、0.77%、13.58%、10.76%,建行的關注類貸款余額與上年基本持平。
“國有大行在經營方面相對穩健,且資產質量相較其他商業銀行要好,在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國有大行更加注重風險的管控。關注類貸款余額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未來不良貸款不會增速過快。”上述銀行業分析師表示。
股份行關注類貸款增幅明顯/
在其他商業銀行中,關注類貸款余額增幅最為明顯的是平安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分別較2012年末增加了151.18%、29.18%、27.63%、26.24%和19.29%。截至2013年末。與此同時,2013年上述幾家銀行的關注類貸款遷徙率也較高,分別為37.77%、34.59%、30.48%、16.62%、27.2%。
根據中國銀監會制定的 《貸款風險分類指引》衡量及管理各行信貸資產的質量。《貸款風險分類指引》要求中國商業銀行將信貸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其中后三類貸款被視為不良貸款。其中,關注是指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關注類貸款其實是介于不良貸款和正常類貸款之間的灰色地帶,不排除有些銀行為了讓不良的數據好看一些,而把有不良隱患的貸款更多地放在關注類貸款中,但這實際上是銀行貸款質量的隱患。”上述銀行業分析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此外,中信銀行也坦言,受宏觀經濟影響,經濟發達地區的大批中小制造業企業和貿易類企業出現經營惡化、資金鏈緊張、信用風險加劇等狀況,也是導致關注類貸款上升的重要原因。
比如,2013年出現在上海地區的鋼貿危機,就對銀行的不良貸款“貢獻”不少。交通銀行稱,在鋼貿行業下行期,單個商戶的違約則會迅速引發群體性風險,對銀行貸款造成脈沖式影響。該行2013年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上升,主要因素即是鋼貿貸款在短期內集中下遷。
截至2013年末,總行在上海的浦發銀行和交通銀行2013年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分別為34.59%和23.18%。
交通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華東及沿海地區以民間借貸、擔保鏈為主要特點的金融生態環境修復仍有待時日,短期內上述地區的不良資產還會出現慣性增長,不良貸款率將呈溫和變化趨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