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合肥人均市民化成本約15萬元 至2020年共需2400億

2014-04-15 01:03:1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南京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南京

新型城鎮化的實質是人的城鎮化,即將農民轉變為市民,而這個過程需要大量資金。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安徽省財政廳日前對外發布的文章透露,合肥市市民化成本約人均15.49萬元,到2020年,合肥要為此支付2400億元。

此外,在4月9日召開的合肥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表示,對愿意交出承包地、宅基地的農民,合肥市除給予正常的養老保險外,還將額外補發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農民每月可多領460元。

每位新市民成本約15萬元

上述文章稱,農民市民化的成本支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來看,主要是義務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基礎服務設施,遠期來看,主要是養老保險和養老服務,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需要巨大的財力支撐。

“城鎮化,并不是單純地將農民戶口、住所遷到城市,必須面對后續的醫療保障和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張健表示,“一位新市民就得需要15萬元,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加速,財政支付是巨大的,經濟發展一般的城市根本無法支撐這筆開支。”

來自合肥官方的測算顯示,合肥市市民化成本約人均15.49萬元,包括義務教育、保障性住房、醫療和養老、各種民政救助和社會管理、基礎設施等方面,“按照合肥每年20萬農民進城市市民化計算,合肥年度新增加成本約300億元,到2020年總共約2400億元,2030年達到5400億元。”合肥市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2012年合肥用于義務教育等上述各方面的財政支出為113億元左右,導致財政投入壓力很大。

巨額的資金,財政難以支撐,錢從哪里來?對此,安徽省財政廳對外發布的文章稱,要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大力推行政府購買、特許經營、合同委托、服務外包、土地出讓協議配建等方式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此外,該文章還稱,要賦予農民對承包土地、宅基地、農房和集體資產股權更大的處置權,通過市場化手段,將農民在農村占有和支配的各種資源轉變為資產,并將這種資產變現為可交易、能抵押的資本,讓農民帶著資產進城,“通過招商吸引社會資本介入,將一定程度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同時,將農民現有的土地和宅基地進行流轉和變現,讓農民帶著資產進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農民后續的保障問題。”張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為失地農民增加養老保險

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如何處理農民的固有財產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比如土地和宅基地。

4月9日,在合肥召開的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表示,對愿意交出承包地、宅基地的農民,合肥市除給予正常的養老保險外,還將額外補發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農民每月可多領取460元。

“目前合肥落戶門檻不高,如果愿意交出承包地、宅基地、進行雙置換的農民,除了正常的基本養老保險外,還可享受一份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吳存榮表示,目前合肥市正在制定、準備出臺詳細文件,計劃今年在全市推廣,“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與城市低保并軌,每月可多460元。”

不過,張健表示,“大多數農民都有土地情節,土地是農民的生活之本,如果僅僅每月多領取460元就放棄土地,大部分農民不是很愿意。”

為此,合肥還制定了另一個政策,即不愿意交出土地的農民,可以讓農民土地自愿流轉,但是前提是要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制定新一輪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合肥市計劃放活土地經營權,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引導和規范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穩妥推進農民宅基地有償退出改革試點。”上述合肥發改委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