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等離子前景之辯:全球市占率不足6%退出只是時間問題?

2014-04-25 00:40:52

隨著等離子陣營日益萎縮,等離子技術的未來變得撲朔迷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發現,“堅守者”四川長虹斥巨資打造的等離子面板項目連年虧損,有消息稱,該項目目前已在主動控制產量。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編 者 按

曾經風靡一時的等離子電視,如今在主流家電市場已難覓蹤跡。去年底,有“等離子之父”之稱的松下宣布將在2014年3月完全結束其等離子業務。等離子電視市場日漸衰落,全球市場占有率已不足6%,目前僅剩三星、LG和長虹仍在堅守,長虹也是國內唯一擁有等離子面板生產線的企業。

隨著等離子陣營日益萎縮,等離子技術的未來變得撲朔迷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發現,“堅守者”四川長虹斥巨資打造的等離子面板項目連年虧損,有消息稱,該項目目前已在主動控制產量。同時,四川長虹集團開始低調布局,為其等離子項目謀求商用領域的轉型。

等離子電視是否會成為歷史?被認為有明顯技術優勢的等離子是如何沒落的?騎虎難下的等離子面板項目如何轉型?等離子在商用領域能否逆襲?記者實地探訪生產基地與知情人士深入交流,并采訪多位面板行業專家及一線家電銷售人員,試圖通過本組稿件揭開等離子生存圖景。

《《《

市場篇

等離子電視邊緣化之殤:長虹PDP項目被曝間歇性生產

每經記者 岳琦 楊珺發自成都、綿陽

即使是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特惠和2014巴西世界杯,也不能再讓等離子電視銷售提振起來了,幾年前一周上萬臺的銷量早已成為歷史。無論是在傳統家電賣場,還是主流電商平臺,等離子電視都已難覓身影。

多方數據都預示著一個殘酷的事實:等離子電視出貨量正逐年萎縮,目前全球市場占有率僅5%~6%。據NPDDisplaySearch預計,到2015年末,PDP(等離子)電視將完全消失。

唇亡齒寒。隨著PDP電視市場的萎縮,PDP面板生產線也將面臨生死考驗。有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四川長虹(600839,SH)旗下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虹歐公司)運營的PDP面板項目亦面臨尷尬,2014年以來,產能壓縮、員工分流、庫存高企等問題籠罩著綿陽市郊的虹歐公司廠區。

長虹集團企劃部部長劉海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虹歐公司生產狀況正常。“目前供貨、生產情況都很穩定”,“沒有減產”。

記者了解到,2007年左右,國內面板行業群雄逐鹿,四川長虹斥巨資投建PDP面板項目,但該項目自投產以來都處于數億元的巨額虧損狀態,被外界視為四川長虹的業績拖累。

業內人士認為,從經濟效益來看,長虹PDP項目并不算成功,但對于長虹來說,進軍上游的嘗試是好的,技術和人才的積累都將是豐富的資源,但長虹PDP項目目前需要最大程度地完成折舊。

市場份額加速萎縮/

“等離子電視就是用來打價格戰的,平常一般不銷售,因為不賺錢。”成都一家國美家電賣場的長虹電視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今年五一活動期間,整個成都國美賣場只有500臺長虹51寸等離子電視在售,售價僅2999元,比同等尺寸的液晶電視便宜近1000元。

面對五一小長假和巴西世界杯的促銷良機,長虹在成都市內的多個賣場主打產品仍然以液晶電視為主。“等離子就上一兩個型號,沒怎么賣,進貨也進得少。”上述銷售人員表示。

事實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成都多個家電賣場發現,目前等離子電視僅三星和長虹有少量機型在售。有三星銷售人員直言,液晶電視是主流,等離子電視產品更多是為了豐富產品線,其價格也比同尺寸液晶便宜近千元,“不賺錢都在做”。

內置機頂盒、WIFI、安卓最新系統、4K、8核芯片、超薄……如今,電視賣場的高頻詞已經不再是液晶或是等離子了。

“等離子早就被市場邊緣化了。”家電觀察家劉步塵表示,中國做等離子的企業就只有長虹,但長虹在等離子上沒有繼續發力。

4月19日,記者在國內一主流電商平臺檢索發現,該平臺在成都、北京等多個地區僅有LG、三星、長虹、熊貓等共計5個品牌的8款等離子電視顯示有貨在售。而在上述地區,液晶電視則有近30個品牌的330多款有貨在售。隨后,記者檢索多個電商平臺發現,等離子和液晶電視的在售狀況大致與上述情況類似。

國內某知名家電品牌成都銷售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內主流家電市場僅有一些等離子特價機型在售,二三線城市或農村市場則有一些低端機型在銷售。

“受上游等離子面板供應量的限制以及下游對等離子電視需求的影響,目前等離子面板的市場份額在逐漸減小。”奧維咨詢B2B事業部總監王東春表示,等離子電視的出貨量也呈逐漸縮小趨勢。就2014年2月奧維咨詢(AVC)的統計數據來看,終端市場的銷售是3.6萬臺,市場占比僅為1.9%。

NPDDisplaySearch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電視機總出貨量為2.33億臺,其中等離子電視出貨量為1335萬臺,市場份額約為5.7%;2013年上半年,等離子電視市場份額縮減到約5.1%。據NPDDisplaySearch預測,2014年PDP電視出貨量仍將下降48%。

隨著市場的萎縮,很多廠家選擇了退出。記者了解到,從2008年開始,先鋒、日立先后宣布退出PDP面板生產。2013年底,松下正式對外宣稱退出等離子電視市場,2013年12月停止生產。由此,全球的等離子面板生產商將只剩下三星、LG、長虹等。

張兵認為,從三星和LG的戰略來看,退出PDP也是遲早的事情。據韓國媒體報道,2013年,三星PDP面板產能僅運轉80%,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2014年3月底,三星集團宣布旗下PDP面板生產商三星SDI和原材料生產商第一毛織決定合并,這被業內看作三星退出PDP的前奏。

員工稱假期越來越多/

相比PDP市場的風云變幻,虹歐公司內部技術人員李淵(化名)的生活則略顯平靜。不過,2014年1月以來,他的假期越來越多。在綿陽市郊的一廠區,虹歐公司國內唯一的PDP生產線仍在維持運轉,但李淵和他的很多同事已經感覺到了PDP面臨的危機。

據李淵介紹,2014年以來,虹歐公司開始定產定量,每個月基本是生產半個月停工半個月。記者從虹歐公司的多個消息源證實了其間歇性生產的事實,但長虹集團方面向記者否認了這一說法。

記者獲取的一份包含虹歐公司生產情況的資料顯示,2014年1~3月,虹歐公司共生產各型號的PDP模組約10萬臺,其4月的生產計劃僅為3.7萬臺。而2013年,全年產量達120多萬臺,每月生產約10萬臺。虹歐PDP生產線的設計產能為年產200多萬臺。

伴隨月均產能的壓縮,虹歐公司生產線的開工時間也被嚴格控制。上述資料顯示,2014年3月、4月,虹歐PDP生產線計劃開工時間都不足半個月。

限產或許與庫存有關,截至今年2月底,虹歐公司的PDP模組成品庫存量已超過20萬臺,超過安全庫存數量近半,其中超期庫存超過6萬臺。

產能控制之下,員工的工作時間和人員數量自然減少。李淵稱,虹歐公司給出的選擇是員工自愿分流到長虹其他工廠,收入自然降低,他的幾個同事已經選擇了主動離開。今年初,李淵和他的同事還收到了來自虹歐公司高管的群發郵件,郵件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控制員工流失。

四川長虹年報顯示,虹歐公司2013年營業收入17.4億元,凈利潤虧損3.47億元;2012年營業收入15億元,凈利潤虧損7.38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虧損并不是虹歐公司最大的問題,畢竟其固定資產折舊每年就有幾億元。

“轉型”、“經營現金流為正”,這是李淵聽到的關于虹歐公司為數不多的好消息。對于轉型的方向,李淵也很迷茫,在等離子和液晶的這場戰爭中,如今長虹幾乎孤軍奮戰。

虹歐公司生不逢時?/

與虹歐PDP面板生產線尷尬現狀形成對比的是,液晶面板如日中天。動輒數百億元的生產線在國內外大批量上線,相關上市公司數十億的年凈利潤也成為常態。

記者了解到,以京東方為例,總投資328億元的京東方重慶8.5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及系統項目已開建。2013年京東方旗下的成都、合肥、北京各生產線滿產滿銷,盈利達到23.5億元,增幅達811%。此外,TCL旗下的華星光電去年凈利潤達22.6億元,為TCL貢獻了近八成的利潤。

梳理近年來的行業發展狀況,似乎能夠清晰地看到企業在不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能看到等離子沒落的偶然與必然。等離子與液晶的戰爭由來已久,幾乎從1993年韓國開發出第一臺彩色等離子電視就已經開始。

2006年10月,長虹集團控股的四川世紀雙虹投資9990萬美元 并 購SteropeInvestmentsB.V75%股權,從而間接持有韓國第三大等離子制造商韓國OrionPDP75%的股權。

這次收購曾被認業內認為是一場難得的成功海外并購。長虹以低于1億美元的價格就搞定了等離子的核心技術,隨之建立起虹歐公司,并斥巨資開工建設了中國第一條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等離子生產線。

2007年長虹正式啟動虹歐PDP項目一期工程,規劃總投資6.75億美元,年產PDP模組達到216萬片,并規劃通過三期建設,總投資超過20億美元,形成年產600萬張等離子屏模組的能力。

正當長虹準備在等離子市場大干一場之時,國內的液晶巨頭京東方已經計劃在成都建設第二條液晶面板生產線。

2003年,同樣通過收購韓國知名企業現代集團分離出的現代電子TFT-LCD(即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俗稱液晶面板)業務,京東方得以進入液晶面板生產領域。經過3年時間,京東方第五代液晶面板就實現量產,試生產每月產能已達到3萬片基板。

“實際上長虹上馬等離子面板生產線時,整個市場以液晶為主、等離子為輔的形勢已經比較明顯了。”劉步塵說道。

2008年,日立、先鋒相繼宣布退出等離子面板生產,但“只要等離子市場仍在,長虹就是國內毋庸置疑的領袖”,“等離子在大尺寸平板上的技術有明顯優勢的話語權”,“等離子屏幕比液晶屏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等聲音仍然支持著長虹。2009年7月,長虹通過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30億元,再向虹歐公司增資10億元。

就在長虹決定向虹歐公司增資之時,兩種面板的分化越來越明顯。賽迪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在虹歐公司尚未達成量產之時,國內市場等離子電視銷量為81.1萬臺,而液晶電視銷量高達870.1萬臺。

幾乎同時,TCL迅速開始布局液晶面板生產線。2009年11月,TCL總投資245億元的深圳市第8.5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生產線項目宣布正式啟動,兩年后實現量產,2012年達到加工玻璃基板約10萬張的滿產能,成為TCL利潤的主要來源。

PDP未完成的逆襲/

2010年初,液晶面板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各大等離子巨頭趁機迅速擴產。2010年1月,當虹歐公司42英寸等離子面板實現全面量產216萬片時,松下尼崎第三工廠也開始量產,其總年產量已經提升至1200萬片。

據了解,當時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表示,“全球等離子面板的競爭已經進入寡頭階段,松下、三星、LG電子等擁有500萬片以上的年產能,要想真正掌握等離子面板的成本優勢,虹歐的等離子項目還需要繼續擴能。”

與此同時,公開報道顯示,國家部委領導、各大企業也密集參觀長虹。“那時候時不時就有領導來視察,現在很少看到了。”李淵稱。

在多方的鼓勵下,長虹確認了2007年的規劃,宣布將預計共投入20億美元,通過三期建設,使虹歐最終產能達到600萬片,進入全球前三甲,超越LG,緊跟松下、三星。面對液晶面板缺貨和價格上漲的壓力,TCL、康佳等企業開始向長虹預訂等離子面板。

2011年,3D電影 《阿凡達》在全球掀起一股熱潮,長虹、松下、三星等等離子廠商曾借勢推出等離子的3D概念,同時主打節能、全高清概念,甚至還提出了現在如火如荼的網絡電視。此外,等離子巨頭通過低價策略殺入市場,一度迎來了強勢反擊。

奧維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液晶電視零售總規模1692.1萬臺,同比增長7.8%;液晶電視零售額656.6億元,銷售額同比下跌1.4%。同期,等離子電視的銷售量為115萬臺,同比增幅為29.2%。

不過,短暫的領先并未讓等離子重拾優勢,液晶面板在經過蟄伏后迅速占領了市場。以京東方為例,雖然經歷了上市以來的“6年5虧”,但到2011年底,京東方的4條液晶面板生產線已經全面實現量產,其中第5代TFT-LCD生產線還經歷了兩次擴能。

隨著液晶面板生產能力的恢復及技術的逐漸提高,等離子迅速失去競爭力,低價的策略也并未換來足夠的市場占有率,反而讓等離子面板廠商不堪重負。2012財年,等離子巨頭松下巨虧7650億日元,連續兩年虧損超過7000億日元,創下其歷史次高水平。

等離子面板行業從此一瀉千里,市場占有率迅速跌入個位數。2013年11月,松下宣布退出等離子,這讓業界人士感到異常遺憾,“等離子是一項華麗的技術,松下的退出讓人可惜。”

(實習生丁舟洋對本文亦有貢獻)

《《《

行業篇

等離子沒落背后:遭資本背離又遇技術封閉

每經記者 楊珺 岳琦 發自成都

等離子(電視)可視角大,亮度均勻性好;暗場動態范圍大、圖像層次感豐富;圖像拖尾時間小,動態清晰度高;色彩還原能力好,顯示色彩自然等出色的畫質特征……這些優勢曾讓很多電視廠家認為,在激烈的平板電視競爭市場,等離子將始終占有一席之地。

“外行買液晶,內行買等離子”,彩電行業曾這樣傳言。但市場的發展并不總是如人所愿,這不得不讓等離子電視迷們嘆息。NPD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張兵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等離子電視的沒落是面板技術行業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市場難免繼續下滑。但長虹集團方面認為,等離子始終擁有一定的消費市場。

那么,等離子究竟為何淡出面板舞臺?固定消費市場是否存在?等離子電視何時完全退出市場?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試圖揭開等離子電視沒落背后的原因。

被資本拋棄的等離子

“等離子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偶然,是資本選擇的結果。”一位從事等離子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技術上講,PDP(等離子)有明顯優勢,但落后于LCD(液晶面板)最核心的問題不是技術,而是質量。因絕大部分資本涌向LCD,PDP質量就難以實現突破。”

在其看來,資本的力量或許可以從京東方的發展脈絡中得以顯露。

京東方前身是北京電子管廠,1993年4月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股份制公司,核心業務定位在顯示領域。1997年京東方B在深交所掛牌,2001年京東方A成功上市,是當時少有的同時在A、B股市場上市的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自上市以來,京東方為擴展產能不斷定向增發股票。在2006年為了北京5代線定增6.7億股,2008年為了成都4.5代線定增4.1億股,2009年為了合肥6代線定增50億股,2010年底為北京8代線增發30億股。其中第三次募得120億元,第四次募得90億元。

“京東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資本運作的結果,主要是通過定向增發。”上述人士表示,京東方大多采用與政府合資的模式投資,但不少地方政府沒有動輒數十億、上百億元的資金,且不愿承擔風險,于是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發行等值股份,經過24個月或36個月的股份凍結期,地方政府旗下的投資公司通過二級市場再將股份解禁,不僅可回收投入,還能獲得可觀的收益。“這種模式后來有很多企業模仿。”

資料顯示,2001~2011年,京東方獲得的政府補貼達到17億元,并多次避免了“戴帽”危險,但其融資-投資-虧損-再融資的路徑也一直為業內所詬病。

京東方的快速融資及項目上馬給等離子面板施加了壓力。“通過這種方式,京東方目前在國內的面板生產線達21條,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加上2009年TCL上馬的華星光電,國內整個液晶面板的投入超過3000億元。而等離子方面只有長虹的40億元,怎么可能與之抗衡?”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實際上,投入額度也是長虹當時介入等離子面板行業的一個重要考慮。“做個液晶8代線需要投資200億元,而做一個等離子只投資20億~40億元,這是最低門檻,(長虹去嘗試)無論成功失敗,不能完全去否定它。”張兵認為。

面板界“劣幣驅逐良幣”

張兵認為,等離子電視的沒落是面板技術行業中 “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好的東西不見得能生存下來。家電市場已經印證了這個理論,最好的東西肯定是不便宜的,賣的量很少,大量賣的一定不是品質上最好的,這也是一個規律。”提起等離子市場的萎縮,張兵顯得有些遺憾。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技術封閉是等離子面板產業難以持續的重要原因。

“等離子行業剛發力時,技術主要由幾大巨頭把握,比較封閉,等離子五虎(松下、三星、LG、日立、先鋒)實際上并不愿意在中國布局生產線,不想把技術賣給中國。”家電觀察家劉步塵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等離子巨頭的封閉從長虹對Orion的收購案中也可以看出。

當2006年長虹把目標定位于并購韓國Orion公司,以期獲取其尖端核心技術和專利時,韓國媒體、企業和社會的反對聲潮空前強烈。雖然虹歐PDP生產線通過3年實現了量產,但長虹的這次“經典收購案例”也并未改變等離子整體技術封閉的格局。

技術封閉的結果是,絕大多數企業紛紛知難而退,另起爐灶發展液晶產業,更加刺激了每年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液晶面板生產線擴產,液晶電視在色彩、反應速度等方面的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

液晶產業的大量集中也帶來了等離子產業上游的更多問題。“任何產業都有一個產業鏈效應,如果終端產品產量逐漸萎縮,它的上游供貨商成本增大,隨之等離子面板配套設施,如元器件等價格成本也逐漸高于液晶面板上游產品價格,產業鏈遭遇挑戰。”一位在韓國從事多年等離子業務的業內人士認為。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全球資本大量涌入液晶面板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液晶面板使用范圍較廣。“從手機到超級大屏電視,液晶面板都可以發揮作用,因而資本的青睞度也更高。”京東方的第一條生產線主要產品就包括17寸、19寸顯示器液晶面板及20.1寸、26寸、32寸液晶電視面板。

長虹集團企劃部部長劉海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等離子之所以不像液晶一樣占據大量市場份額,一是因為生產廠商少,“比如一個市場只有一兩家做等離子,有5家做液晶,那在營銷上可能有一些不客觀的解讀,推廣就會影響等離子銷售”;二是因為市場本身需求有限,“一些對動態畫面、色彩沒有太高要求的消費者就會選擇液晶電視”。

但市場不相信眼淚,曾經的等離子之父松下已徹底告別“全球彩電老大”的身份,長虹也逐漸將戰略重心轉移。

實際上,長虹早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布局液晶生產線。2009年6月,長虹與臺灣友達光電公司下屬子公司景智光電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投資生產液晶電視模組。此外,2008年4月,長虹控股的虹視公司就開始在成都啟動OLED項目。

“假如當年長虹宣稱的20億美元的投資不是投向等離子面板,而是投向液晶面板,也許長虹彩電的市場地位與今日完全不同。”劉步塵曾在文章中指出。

等離子退出只是時間問題?

既然等離子天生具備色彩還原度高、動態畫面不拖尾、可視角廣等優點,那它有沒有可能在面板市場迎來新一輪逆襲?雖然劉海中對記者表示,仍將堅持做等離子面板,并表示等離子業務仍處于穩定狀態,但不少業內人士仍然認為,等離子即將退出主流消費市場。

千訊咨詢高級研究員雷紅生認為,松下曾是等離子的最后一根支柱,松下退出后,等離子電視的市場推廣也會相應減少,本來弱勢的營銷更加無法跟上市場步伐。“同時4K超高清、OLED等新概念不斷被提出,僅靠長虹、三星、LG等少數幾家公司難以與龐大的LCD陣營對抗,不足以維持PDP的長遠發展。”

雷紅生預計,2016年之后,等離子電視在全球的銷量將會式微,而國內等離子退市的速度會晚于全球市場1~2年。

奧維咨詢B2B事業部研究總監王東春認為,等離子電視的退出只是時間的問題。“目前只有三星、LG、長虹三家還在堅守,但從這三家的未來規劃看,也是逐年遞減的趨勢。”

“消費者的需求在改變,追求‘薄’的產品,這是等離子的弱勢。LCD在其技術及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從UD到FHD再到UHD,再加上曲面、高色域等技術,反觀PDP技術更新很少。”王東春表示。

不過,也有等離子技術的堅守者仍然對其抱有希望。虹歐公司一位技術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仍然寄希望于營銷的改進迎來等離子電視的第二春。“做實業就是這樣,投進去的都是真金白銀,風險與現實就是這么殘酷,但是相信市場還是有認可的一天。”

但這樣的堅守對于企業與市場來說,似乎有些固執。“等離子早已不是長虹的戰略重點,現在長虹的戰略重點已經轉向智能家電。”劉步塵表示。

據知情人士透露,三星、LG并未徹底放棄等離子,仍然有極小一部分是等離子,目的在于“豐富產品線”。長虹也仍在堅守等離子市場,劉海中表示,現在長虹沒有退出等離子電視領域的打算,“這個產品有特殊的消費群體,等離子本身的技術也有優勢,這個消費群體應該能夠保持下去。”

不過,張兵認為,等離子電視作為民用產品,這個產業的發展是由經濟規模來決定的,不會由少數人的需求決定。

雷紅生則表示,松下退出等離子市場后,長虹或趁機補位,賺取PDP的最后價值。因此,長虹的等離子業務還會持續幾年,但將來退出也不可避免。張兵則認為,松下退出等離子電視之后,市場將迅速被液晶電視占領。

NPDDisplaySearch最新的全球電視出貨量及預測季度報告顯示,雖然2014年全球電視出貨量預計僅增長1%,但LCD電視出貨量將增長5%,部分LCD電視出貨量的增長正是由PDP電視和CRT電視的下滑換來的。

(實習生丁舟洋對本文亦有貢獻)

《《《

轉型篇

長虹布局等離子商用 上游材料供應鏈恐難長期維系

每經記者 岳琦 楊珺 發自成都、綿陽

等離子電視走向末路幾乎成為業內共識,樂觀者認為等離子市場仍能維持少量空間,悲觀者則斷言等離子電視將在幾年內消亡。顯然,無論等離子電視的結局如何,相關企業都需要走一條轉型重生之路。

事實上,長虹集團正低調布局商用等離子拼接屏(MPDP)市場。去年底,長虹集團旗下韓國ORION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歐麗安)與一家四川商用顯示器企業合資成立四川歐聯商用顯示系統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歐聯公司)。原韓國等離子技術專家、現任歐聯公司董事長俞成載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公司將依托長虹PDP生產線,將歐麗安的無縫拼接項目搬遷至綿陽,大舉開拓MPDP市場,同時消化長虹PDP產能。

據奧維咨詢 (AVC)B2B事業部總監王東春介紹,2013年平板拼接市場在中國的規模仍延續增長勢頭,銷量176.9千臺,同比增長21.2%,政府、交通、能源、金融等安防需求仍然較大,預計2014年將保持18.7%的高增速,但2013年MPDP市場份額占比僅7.4%。

“等離子在家用和商用市場的形勢正好相反。”俞成載認為,歐聯公司依托成本和技術優勢,將迅速擴大其MPDP市場份額,最終完全消化長虹PDP項目200萬臺產能也有可能。

對此,有業內人士提出擔憂,平板拼接市場容量有限,MPDP逆襲困難重重,而最大的問題是,等離子面板產量無法支撐起整個產業鏈必要的經濟規模。

長虹低調布局MPDP/

俞成載在言談間充滿對等離子技術的熱情。他曾被媒體稱為等離子電視的拓荒者,從歐麗安到四川長虹PDP項目執行方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虹歐公司),俞成載曾作為歐麗安的技術骨干開發等離子技術,而后作為虹歐公司總經理將等離子面板技術中國本土化。

相比長虹集團歷次媒體云集的智能家電發布會,其控股子公司歐麗安與四川聯艦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歐聯公司、并將韓國MPDP項目移植至綿陽的動作相當低調。而更不為人知的是,俞成載再次復出,或將承載著長虹集團PDP轉型的使命。

工商系統資料顯示,歐聯公司2013年底才成立,歐麗安公司持有40%股權,四川聯艦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有60%股權。據歐聯公司介紹,該公司在綿陽的生產基地占地300畝,目前擁有員工200多名,其中高級技術專家98名,外籍專家30多名。公司還擁有歐麗安在等離子及DID視頻顯示領域的全部技術和專利,是中國目前擁有前端資源LCD、PDP、MLCD(液晶拼接屏)、MPDP最全的系列化商用顯示器件 (包括模組)及系統整機制造基地。

俞成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歐麗安在韓國的設備已經包裝完畢,只待運輸至綿陽,搬遷之后,歐麗安42寸的等離子面板線將停產。對于搬遷的原因,俞成載表示,歐麗安韓國生產線規模不具優勢,在制造成本方面已無法和MLCD抗衡。

事實上,據千訊咨詢介紹,歐麗安是全球唯一一家從事MPDP生產的企業,產品以出口為主,中國是其最主要的市場。歐聯公司辦公室主任卿勇介紹,韓國勞動力成本高,項目搬遷至綿陽后,歐聯公司將依托虹歐公司PDP設備,采用租賃的形式先進行小批量生產,市場開拓之后再逐步增加。

據俞成載介紹,從虹歐公司產出的PDP面板,通過歐聯公司的專利技術和設備進行邊框切割等處理,用于商用拼接屏市場,將直接降低MPDP的成本,使其價格大幅下降,甚至能夠低于MLCD,而MPDP具有比MLCD更好的性能和更小的邊縫,所以歐聯公司的MPDP產品將具有巨大的市場優勢。

對于歐聯公司的MPDP發展模式,千訊咨詢高級研究員雷紅生認為,在與長虹的協同效應下,歐聯公司的MPDP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將被激活。

MPDP消化虹歐120萬片產能?/

對于虹歐公司來說,歐聯公司MPDP的啟動或許是一個轉機。曾在虹歐公司工作多年的俞成載也坦言PDP家用市場的萎縮,并稱歐聯公司的MPDP將消化虹歐公司的產能。

按照歐聯公司的規劃,2015年1月,歐聯公司將實現4萬片MPDP量產,2015年下半年,擴產至10萬片,隨后以6個月為周期擴張產能。俞成載表示,歐聯公司如果發展順利,可以消化虹歐公司120萬片產能。

對于平板拼接市場的發展前景,雷紅生認為,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尤其是西部地區建設力度的增大,為我國無縫拼接商顯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政府建設平安城市也將給無縫拼接商顯帶來一系列的需求,包括交通、城管、公安等安防監控等。

此外,MPDP所在的平板拼接市場增資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從目前來看,由于MLCD領域競爭激烈,德浩和賽普等液晶拼接廠商開始關注MPDP領域,近兩年客戶對于MPDP產品的認可度已經提升。

王東春認為,此時歐聯公司進軍MPDP市場,價格相對其他MPDP企業優勢明顯,目前最主要的是銷售渠道的建立,以及客戶的品牌認可度。相對于MLCD技術而言,MPDP主要優勢是拼縫,目前已達2mm左右。就缺點來看,等離子拼接致命的缺點“燒屏”目前已基本解決,最主要的缺點是在運輸和安裝過程中屏有損壞的風險。

MPDP具有高分辨率、畫面無閃爍、精確的色彩還原能力、亮度均勻、超寬觀看角度、接縫小等優點。在指揮監控中心等高端應用領域,MPDP以其優質的顯示效果、接縫小等優勢占據了較大市場。然而,雷紅生表示,近年來液晶商顯技術不斷進步,已經向高端領域進軍,MPDP若要實現商顯市場逆襲,困難重重。

卿勇則認為,雖然MLCD是市場主流,但其價格已跌到“地板”,沒有什么利潤,51寸MPDP量產后,其價格優勢非常明顯,而歐聯公司的MPDP拼縫能達到1.8mm,這是MLCD不能企及的。

雖然歐聯公司MPDP具有成本和技術優勢,但目前的商用顯示市場卻與幾年前的電視面板市場如出一轍。作為安防系統中重要的顯示平臺終端,MPDP與MLCD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MPDP的市場份額日漸萎縮。2013年中國平板拼接市場MLCD產品占主流,銷量占比92.6%,MPDP市場份額占比7.4%。

上游材料或掣肘未來發展/

歷史出奇地相似,MPDP似乎也面臨著與當年PDP同樣的境遇。值得注意的是,歐聯公司商業模式最大的成本優勢來自虹歐公司PDP面板生產線,然而虹歐公司PDP面板生產線的維持卻成為一個迷局。

對此,NPD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張兵直言,按照產業規律,規模太小會導致產業鏈斷裂,一些原材料和催化劑等組件廠商將選擇退出這個行業,即便這種技術不會立即消亡,等離子行業未來也沒有希望了。

而作為等離子技術的“鼻祖”,俞成載似乎明白,拯救虹歐公司就是拯救等離子。他對記者表示,能不能維持虹歐公司的生產,主要取決于產量,當產量低到一定程度后,固體成本就無法再持續,“所以我們規劃了商用產品來維持其正常的生產。”

通過MPDP消化虹歐公司的產能能否實現?張兵認為,拼接顯示屏市場根本不夠大,就算歐聯公司占據中國市場全部份額也就50萬片左右,商用拼接屏市場是一個需求彈性很小的市場,即便價格大幅降低,需求也不會猛增,全球的市場容量都是有限的。

維持供應鏈是虹歐公司和歐聯公司共同面臨的問題。“一家企業要維持供應鏈還是非常困難的。”張兵表示,全球來講,基本上規模要在1000萬片才能維持產業鏈,況且部分PDP上游材料是從日韓等國進口。

對于產業鏈的風險,卿勇坦言,“這個我們也考慮過,但是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卿勇認為,歐聯公司幾年就可以達到30萬~40萬片的規模,依托MPDP的強勁盈利能力,到時就可以把產業鏈撐起來。此外,卿勇認為,如果虹歐公司一年能銷售100多萬片,肯定能維持下去。

然而張兵認為,即便虹歐公司實現200萬片的產能,也不足以支撐PDP生產的材料供應廠商繼續為其服務。“當上游廠商收益出現問題就會停止生產,下游廠商就會面臨很大挑戰,我估計PDP生產線只能短期維持。”

張兵認為,虹歐公司要在全球PDP生產線關停之前,盡可能地去消化產能,完成折舊。而從另一角度來看,張兵表示,在整個供應鏈斷掉之前盡可能利用PDP項目的價值,MPDP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只是中長期前景沒那么好,最終,PDP生產線的很多設備也可以轉做太陽能光伏玻璃面板。

(實習生丁舟洋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