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4-25 10:17:25
來自上海銀監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22日,累計20家外資銀行向有關部門遞交了自貿區支行籌建申請,其中10家已獲準開業,10家正在籌建。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來自上海銀監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22日,累計20家外資銀行向有關部門遞交了自貿區支行籌建申請,其中10家已獲準開業,10家正在籌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隨著銀行網點的不斷鋪設擴張,對于在自貿區的業務發展,外資行都已有了各自的側重點。幾家業務覆蓋全球的大型外資行自貿區支行業務重點相對類似,發展重點主要包括現金管理與結算服務、跨境貿易融資、跨境資本市場金融服務等。
而東亞中國、星展中國均以跨境人民幣業務等為重點,同時側重發展企業貸款、銀團貸款以及跨境信用證業務等,澳新中國則側重黃金和貿易融資兩大領域。
不過,對于在自貿區內的外資行而言,困惑依然存在。“到目前為止,政策層面并未有很大的突破,已經出臺的細則雖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不少是本來就已放開,或者放開后影響并不大。”已在自貿區內開業的某外資行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自貿區內究竟會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現在還有些迷茫。
側重點不盡相同
截至4月22日,累計20家外資銀行向有關部門遞交了自貿區支行籌建申請,其中10家已獲準開業,分別是匯豐中國、渣打中國、花旗中國、東亞中國、星展中國、恒生中國、澳新中國、瑞穗中國、三菱東京日聯中國、三井中國。上述10家銀行在自貿區設立的均為支行,營業區域為外高橋保稅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對于在自貿區的業務發展,這10家外資行已有了各自的側重點。
花旗中國、渣打中國、匯豐中國這三家業務覆蓋全球的大型外資行的側重點較為類似,主要包括現金管理與結算服務、跨境貿易融資、跨境資本市場金融服務等。
不過,隨著自貿區內相關政策的逐步擴展,新支行的業務范圍和規模也會相應有所擴增。
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資行應該有差異化的布局,如果準備做全面業務,就需要很大的投入,這和全球戰略有關,“有的外資銀行會選擇一些重點領域,如只做同業、公司的業務等。”
比如首家在自貿區內開業的東亞銀行,其開業初期主要為企業客戶提供諸如企業貸款、銀團貸款以及跨境信用證業務等。近日,上海銀監局已批準該支行開展個人業務。
隨著支行業務逐漸豐富,東亞中國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將充分利用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優勢探索金融服務創新,積極面對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及離岸金融政策改革的挑戰與機遇,并成為東亞中國各類金融創新的重要試點行,“其中,跨境人民幣業務將作為該支行重點業務之一。”
同樣在自貿區內重點發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的還有星展銀行,“未來自貿區內,人民幣如果完全跟國際市場打通,會給企業提供很多的便利。”星展銀行有關人士表示。此外,辦理同業代付業務、為自貿區客戶提供信用證融資業務也是星展的特色業務。
前不久,剛剛在自貿區內開業的澳新銀行,業務將側重在貿易融資和黃金兩個領域。該支行將經營外匯和人民幣業務,為自貿區內的企業提供包括貿易、外匯、大宗商品交易、貸款和現金管理等金融業務。
據悉,澳新銀行已經在亞洲建立了金庫,并與全球第五大黃金精煉廠珀斯建立了長期承銷實物黃金的關系。此外,澳新中國也是上海黃金交易所9家外資行會員之一。日前,上海金交所新聞發言人顧文碩表示,黃金國際板的具體方案設計已基本確定,并已報送央行審批,將在年內擇機推出。
利用地區優勢
此外,包括大華中國、華僑中國、德意志中國、南洋商業銀行等10家外資行正在籌建自貿區支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大華銀行獲悉,大華中國上海自貿區支行的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預計二季度內就能如期開業。
從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來看,相比日益擴張的中資銀行,外資行有些“原地踏步”,競爭力提升始終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大華銀行(中國)行長兼首席執行官連文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在華外資行市場份額比較小,銀行業總資產占比在1.8%左右,所以對于該行來說,境內境外的網絡互動非常關鍵。
根據各家外資銀行在境內外資源優勢的差異,部分外資行的戰略布局也產生了地域上的差異。來自中國香港的恒生銀行表示,該行自貿區支行依托與母行恒生銀行的聯動優勢,發揮恒生在跨境金融服務、貿易服務等方面的專長,促進內地與香港的金融經濟發展。
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星展銀行表示,該行在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這兩大世界自由貿易和金融市場都有著深厚的業務基礎,“將利用在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經驗,為自貿區內企業提供更多的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各類現金管理業務、境外衍生產品服務等。”
目前外資行自貿區支行的業務已經漸次開展,除了花旗、渣打、匯豐三家已經在自貿區開展了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外,東亞中國日前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成為首家在上海自貿區內啟動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支付業務的外資銀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