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9 00:55:5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春燕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趙春燕 發自北京
日前,一則有關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兩家央企實行合并重組的消息傳來。
昨日(4月28日),國家核電一位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了與中電投在談重組的事情。該人士告訴記者,和中電投重組的事情,在國家核電內部很早就已經在說了,“但是最新的進展不是太清楚。”
目前,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并未對此消息進行置評或回應,但有業內人士稱,“重組對雙方都是利好,而且合并能夠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這兩家企業重組不僅能使核電行業“三分天下”的格局進一步確認,對于在轉型中的五大電力集團也意義重大,而且“后者的意義更大”。
重組已談多時/
兩家能源型央企合并重組的消息傳出后,立刻在能源圈內引發高度關注。不過,中電投公關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己也是從媒體處獲悉的消息,而針對兩家是否確實在商議合并重組事宜,自己“并不清楚”。上述國家核電內部人士則向記者確認,重組的消息在內部很早就在說了。
但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國家核電和中電投兩家在談合并重組的消息“非常確定”,而且早在兩個月前就開始談了。
業內認為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重組“順理成章”,因為“兩家本就是很有淵源的公司”。據悉,現任國家核電的董事長王炳華此前便是中電投的第一任總經理,而且中電投的核電業務亦是王炳華主力發展起來的,后來王炳華被調任國家核電董事長職務。
另外,國家核電2007年成立伊始,便是由中電投、中核、中廣核以及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各按照10%、國資委60%的出資比例成立的。
韓曉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合并對雙方而言都是好事,合并屬于“強強聯合”,必將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因為一方面技術科研出身的國家核電缺乏電站運營的能力,而引進美國AP1000核電技術、擁有核電站開發建設資質的中電投亦缺乏真正的核電建設的經驗。
據悉,目前國內擁有核電站開發建設資質的企業只有3家,除中電投外還有中廣核和中核,而中電投在核電技術研發和核電工程建設方面與后兩家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對此評論稱,中電投和國家核電是否重組、能否重組并非重點,二者合作將使“三分天下”的局面進一步穩固,來自國家層面對于能源巨頭之間關系的梳理或能釋放出央企改革的新信號,國家層面接下來對核電產業的規劃或作出相應調整。
中電投謀求戰略轉型/
“兩家企業合并重組,對于國家核電來說應該是非常好的事情,因為畢竟國家核電的規模小,實力相對偏弱,重組之后實力就會變強大。”上述國家核電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提到的“規模小”即相對于中核和中廣核兩家競爭對手而言。
官方資料顯示,國家核電成立于2007年5月22日,成立之初便承載著“推進我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發展、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的國家使命”。目前國家核電已經在先進核電技術研發設計、相關設備、材料制造、工程管理、運行服務等環節的產業布局方面,形成了由4家全資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2家參股子公司和6家分支機構組成的核電技術集團。
中電投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底,該公司電力裝機容量8968萬千瓦,清潔能源比重占34.19%,資產總額6174億元。中電投集團連續3年進入世界500強,2013年位居408位,資產規模在五大電力中算是最小的。
蕭函認為,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兩家公司的聯合必然會對中核、中廣核造成壓力,我國核電領域對能源電力的整體貢獻也將有所攀升。
同樣的邏輯似乎也適用于中電投,中電投目前是五大電力中資產規模最小的,而且中電投的火電權益裝機規模早在去年已被煤炭老大神華集團超越。
“目前,煤電發展空間越來越小,五大電力集團也面臨著戰略轉型壓力。對中電投而言,如果不能在核電上有所作為的話,在將來的競爭格局中會非常不利。”韓曉平稱,中電投與國家核電重組,對于作為五大電力之一的中電投戰略轉型的意義,將遠大于核電行業三足鼎立局面確定的意義。
韓曉平向記者表示,目前在五大電力集團中,華能已經開始在核電領域展開布局,華電集團借助自己在天然氣布局方面的突破亦完成轉型,而國電集團目前已是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電力集團,“目前幾大電力集團都在拼自己的實力和特色,如果中電投可以整合國家核電,其轉型就插上了翅膀,而且核電產業在未來肯定是會有很大發展的。”
(實習生張惠東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