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個股聚焦

每經網首頁 > 個股聚焦 > 正文

體外診斷試劑進口替代空間大 醫療器械企業爭相搶食

2014-04-30 00:49:2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醫療器械行業近幾年可謂一路高歌猛進,不過近期其高速增長似乎遭遇“瓶頸”,不少儀器生產企業開始搶灘體外診斷等新領域。

近日,國內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邁瑞醫療(NYSE:MR)首席行政官王建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最近五年來邁瑞醫療在試劑方面投入非常大,現在公司監護儀器與試劑的產值規模各占一半,免疫試劑做得比較好。從事手術器械的新華醫療(600587,收盤價67.21元)也在近年來通過收購四家公司進入診斷試劑業務,公司2013年報顯示,兩家主營體外診斷業務的子公司北京威泰科、長春博迅分別實現凈利潤1683.02萬元、5742.28萬元,占公司全年凈利潤的32%。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體外診斷試劑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方正證券研報指出,在醫保控費背景下,診斷試劑相對寬松,雖然存在個別領域過度診斷的情況,但從數據來看依然有廣闊前景,中國人口占全球20%,體外診斷市場份額僅占3%。生物谷創始人張發寶向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相對來說國內外診斷試劑技術差別較小,國內產品價格優勢明顯,取代進口的可能性比較大。

醫療儀器企業遇增長瓶頸/

實際上,不少儀器類廠家已經感受到了增長乏力的壓力。

邁瑞醫療從監護儀起家,現在產品線已經拓展至醫學影像、外科、醫療信息化等多個領域。作為國內醫療器械的龍頭老大,邁瑞醫療依然感受到醫療儀器細分領域的瓶頸。

王建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現在邁瑞醫療的監護儀在國內市場占比35%,超過外資品牌GE、飛利浦,全球份額在10%左右。但只靠儀器很難賺錢,有時為了進入醫院還要自己投放儀器。

另一家生產醫療監護儀的上市公司寶萊特(300246,收盤價22.93元)2013年財報顯示,公司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國內醫療監護收入未達到預期、銷售費用增長等影響所致。寶萊特一位內部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現在監護儀處于穩步增長階段,今年公司將進一步鞏固和整合血液透析業務。

與核磁、CT等大型醫療設備相比,像監護儀這樣的小型產品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準入門檻較低,除邁瑞醫療、理邦儀器(300206,收盤價24.22元)、寶萊特這樣形成規模的公司外,國內還有很多營收在千萬級別的小公司。張發寶指出,國內做醫療類儀器的廠家手中沒有太多核心技術,在高端品類很難與進口品牌競爭,這也導致這些企業很難在目前的產品覆蓋上有更多突破。

王建新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邁瑞醫療目前在三甲、二甲及二甲以下醫療機構的裝機比例約為2:6:2。由于產品性能和參數沒達到要求,邁瑞醫療進入三甲醫院的產品較少,未來的目標是將覆蓋率提升到40%。

由于核心技術缺失,國產品牌被擋在了有更大需求的三甲醫院門外,這也是國產醫療器械品牌面臨增長瓶頸的一個重要原因。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楊明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總體來說國內監護儀產品技術含量較低,新產品更新較慢,主要占據中低端市場。從目前實力來看,國內品牌并不具備取代外資品牌的能力。一位長期關注醫療器械行業的券商人士認為,在外資品牌壟斷醫療器械高端產品的局面下,國內企業很難有所突破,更不要說產品替代。

“國內品牌很難進入三甲醫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這些醫院不差錢,具備購買外資產品的實力,另一方面醫院也有通過進口產品吸引患者的需求。”張發寶進一步表示,醫院作為買方,肯定是希望可以買到使用時間越長、更新率越低的儀器,二甲以下醫院更新率更低。

試劑行業的誘惑/

醫療儀器企業正努力突破發展“瓶頸”,行業規模尚小、正處于快速擴張的市場吸引了儀器類企業的目光。

對于邁瑞醫療的試劑業務,王建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年來試劑業務是邁瑞醫療投入最多、發展速度最快的板塊,目前試劑業務與儀器業務的產值規模相當,二者幾乎對半。“邁瑞的儀器是強項,但如果想做‘大生化’、‘大血球’,靠儀器賺不了錢。但試劑不同,會根據醫院需求變化而變化。現在公司的免疫試劑做得很好,但生化試劑不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邁瑞醫療的主要競爭對手理邦儀器去年體外診斷業務增長迅速。理邦儀器董秘辦人士卻表示,目前理邦儀器體外診斷業務體量較小,不具有可比性。但理邦儀器年報顯示,體外診斷相關應用領域前景廣闊,國家政策積極推動,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雖然公司新產品的性能優異、技術領先,并能依托現有的營銷體系和完整的營銷網絡,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但受公司起步相對較晚,目前規模相對偏小等不利因素影響,存在一定的市場競爭風險。

無獨有偶,新華醫療的診斷試劑也發展很快,目前公司有北京威泰科、長春博迅、香港威士達以及新華醫療自己的診斷試劑研發部門,未來公司將圍繞這四塊業務部門全面開展診斷試劑業務。今年4月,新華醫療總經理徐尚峰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在體外診斷方面正尋找化學發光領域較好的研發制造標的,目前已經洽談了一些公司。

前述券商人士分析稱,儀器設備屬于固定資產、一次性投入,但試劑具有可變性,醫院需求大,企業就賺得多,目前來說邁瑞醫療的試劑業務還比較小。不過,由于免疫試劑屬于封閉式,隨著邁瑞儀器的市占率擴大,未來前景較好;生化試劑屬于開放式,市場競爭激烈,不建議邁瑞進行大規模投入。

國內體外診斷市場增長空間大/

在儀器類企業眼中是“香餑餑”的診斷試劑,究竟市場空間有多大?

瑞銀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目前國內診斷試劑市場處于高速成長期,生化試劑與免疫試劑合計占60%的市場份額,增速遠高于全球平均增速。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取消藥品加成政策與藥品招標降價都將促使醫院選擇性價比高的國產診斷試劑,國內企業有望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西南證券分析認為,根據Kalorama數據顯示,我國體外診斷行業從2007年的10.15億美元增長至2012年的21.75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16.47%,同期全球市場的復合增長率為6.07%。盡管國內增速快于全球,但2012年只占全球比重的3.86%,國內體外診斷市場增長空間巨大。

張發寶表示,現在國內診斷試劑市場正在快速擴張,增速遠高于醫藥行業平均增速,產品的凈利潤、競爭環境和上升空間都不錯。另外,技術門檻相對較低,與國外品牌患者感官差異不明顯,價格優勢突出,未來對外資品牌的可替代性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國內免疫試劑龍頭企業科華生物(002022,收盤價21.31元)近三年財報發現,公司在2011至2013年間營業收入分別為8.74億元、10.14億元、11.1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7億元、2.40億元、2.88億元,凈利率基本保持在25%左右。2013年,公司診斷試劑業務同比增長18.65%,其中免疫試劑銷售同比增長26.52%,生化試劑同比增長15.58%,核酸試劑同比增長7.44%。

“以科華生物現在的體量跟邁瑞比,顯然是小公司。但科華生物已經是免疫試劑里的龍頭,說明這個行業的規模確實不大,所以誰進去都會有機會。”一位醫療器械行業人士如是說。

邁瑞醫療、新華醫療這樣的儀器類企業做試劑,張發寶認為短期來說有一定的優勢。首先,邁瑞醫療的免疫試劑是封閉式,能與儀器產品形成協同效應,具有明顯的硬件優勢,未來還可以延伸到更高技術門檻的分子診斷。但對于生化試劑這類毛利率偏低的開放性試劑,儀器類企業不具備硬件優勢,行業競爭激烈。對企業自身而言,診斷試劑的廣闊前景可以作為公司其中一個盈利點,有利于多元化業務發展。

一位在診斷試劑上市公司就職的中層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般來說儀器類公司的試劑產品主要是匹配自己的儀器產品,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專業的試劑生產企業往往會生產開放式產品,去匹配多個廠家的品種,再與自己代理的儀器廠家共贏。“邁瑞的試劑產品跟我們競爭不大,這塊空白市場還是很大。”

張發寶還提醒,像GE、西門子、飛利浦等國外醫療器械巨頭基本只專注于器械領域,與試劑類企業通常采取開放合作的方式以進行優勢互補、良性整合。未來儀器類企業在診斷試劑領域該選取怎樣的發展戰略,還有待進一步商榷。

“術業有專攻,儀器企業的優勢在儀器研發,試劑企業的優勢在試劑研發。”張發寶補充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