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5-05 00:26:13
以PPP衡量中國年內超越美國,的確具有麻痹中國和新興工業國的作用。中國當清醒,莫被PPP迷惑了。
每經編輯 張敬偉
◎張敬偉
世界銀行4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正處于失去全球最大經濟體地位的邊緣,今年其經濟規模很可能落在中國之后。如果真是這樣,這一超越則要比人們普遍預期的來得更早。
這是FT中文網引述世界銀行數據并得出的結論。也就是說,按照購買力平價(PPP),中國年內即可能超越美國。以PPP論高下,有一定道理,但也具有迷惑性。當年日本作為第二大經濟強國時,也有經濟學家以PPP來對比美日之間的實力,認為日本很快就能超越美國。但現實卻是,日本從老二變成了老三。
現在輪到中國和美國比PPP了。但這一指標體系,絕非是“巨無霸指數”那么簡單。在中美兩國市場,更多生活用品、成品油價乃至房價的對比說明,人民幣的購買力顯然相當之弱。中國的PPP,和美國相比并無多少優勢。
無論在GDP總量,還是PPP,以及人均GDP、人均收入等,全球第二大經濟國和全球第一大超級強國相比,差距是全方位的。世界銀行的數據,具有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了解不深不透、總是游移于兩極評判的典型特性。有輿論認為這是世界銀行對中國的捧殺,其實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未來充滿著焦慮和不確定感。
無論是西方經濟學家,還是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他們基于經濟學理論和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原則,以及參考財政金融政策和政府監管的杠桿效應,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進行精算式預測。但他們恰恰陷入了自己的邏輯悖論中——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卻用理想狀態的市場規則去研判中國經濟。對中國經濟趨勢發展得不出正確答案,也就可想而知了。
經歷全球經濟危機的考驗,西方經濟在恢復,中國經濟在轉型……國際社會和相關機構對中國經濟又陷入 “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狀態中。悲觀者以為,中國經濟恐怕真的要不行了;有的樂觀者并未深察中國經濟的改革轉型過程,只是憑借主觀想象認為中國經濟會沿著高速增長的慣性增長。無論哪種預測,都是對中國經濟不求甚解。
事實是,中國經濟在經歷痛苦的轉型過程,轉型動力源自主動的深化改革。中國經濟的轉型過程,也是通過金融開放二次融入全球化的過程。在這一改革過程中,中國經濟呈現出動態的波動和市場發生一定變化,皆屬正常。因而,以所謂PPP來評價中國經濟,對比中美兩強,只能是一家之言,而且是毫無準星的一家之言。
即使以PPP為標準,中國成為全球老大,也不意味著中國經濟轉型成功,更不能說明中國邁入了現代化門檻。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但中國依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貿易壓力。不管是貿易總量還是GDP總量,在13億人作為分母平均下,得到“商”的質與量都不如人意了。何況,即使中國在各項經濟及民生數據上達到全球第一,也是一個暫時的變量,經濟發展不能停下來,民生質量也需逐年提高。世界經濟版圖,全球化時代看似共存共贏,但本質上依然是競爭激烈的叢林系統,恪守著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從英國到德國,從德國到美國,從中國超越歐洲和日本,追趕美國,全球經濟宛若一個大輪盤,看似宿命主義的輪回,實質上卻是市場搏殺的結果。
全球化的游戲規則,當前仍由西方主導。從貿易規則制定與執行再到市場博弈,資本主義構筑了符合其利益取向的體制圍城,中國和新興國家不過是闖入這個體制內的“異類”——這個體制希望新興國家永遠都是附屬于這個體制的非主流“異類”,而非沖破這個體制,創建新的全球貿易秩序的革命者。
由此而言,以PPP衡量中國年內超越美國,的確具有麻痹中國和新興工業國的作用。中國當清醒,莫被PPP迷惑了。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