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9 00:52:2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感冒通、撲熱息痛、氯霉素眼藥水、速效傷風膠囊……越來越多“老藥”正離開人們的視野,而環磷酰胺、魚精蛋白等救命藥的短缺更讓患者直接面臨生命危險。
對這些消失或短缺的藥品來說,低價是其共同的特點,此次發改委出臺的低價藥管理新政將給這些救命藥、低價藥生產注入一劑強心針。
10元內藥品消失厲害
2013年,治療甲亢病的廉價常用藥——甲巰咪唑片在全國緊缺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最高零售價限價不高,尤其是招標過程中“唯低價是取”的政策是造成藥品短缺的重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規格為每瓶100片、每片5毫克的甲巰咪唑片全國零售最高限價為4.9元/瓶,而藥品要進入醫院必須經過招標,在統一招標過程中又是“價低者得”,廠家想中標就必須低價。甲巰咪唑片生產廠家燕京藥業生產的藥品在多省的中標價僅為1.68元/瓶,其余廠家的中標價格也相差無幾,都是一兩塊錢的“白菜價”。
由于產品利潤低,甲巰咪唑片遭到生產企業集體棄產。目前,國家食藥監總局批準有甲疏咪唑片生產資質的企業有13家,但是除了燕京藥業外,其他片劑生產企業大部分已經停產。由于供應短缺長期得不到緩解,高價的外資藥都開始供不應求,患者紛紛打“飛的”到燕京藥業排隊購買藥品。為了滿足供應,藥企還開出了“每人限購5瓶”的苛刻條件。
甲巰咪唑片市場短缺并不是個案。有醫生對其中的規律進行總結后發現:10元以內,特別是1元以內的價格低、利潤空間小的藥品,消失得尤其厲害。如20片才0.6元的撲熱息痛、1元左右一瓶的氯霉素眼藥水等都越來越難買到。
各地探索低價藥政策
救命藥頻喊救命,廉價常用藥屢遭棄產,在業界并不是一個難解的謎。
安邦咨詢醫藥行業研究員劉忠堂介紹說,藥品降價被當做解決“看病貴”難題的一大法寶,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則是實現藥品降價的有效途徑。廉價藥由于上市時間較長,在歷經多次降價潮后中標價越來越低,但近幾年隨著人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以及新版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改造、質量標準提升等原因,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藥品利潤下降甚至出現價格倒掛,嚴重挫傷了企業生產的積極性,中標廠家寧可停產,也不愿虧本生產。
為應對這種問題,各省市開始探索應對政策,對低價藥“開綠燈”成為常用做法。北京、廣東、上海、湖南、山東、河南等省市對低價藥品采取了政策傾斜。如北京對于進入低價藥、短缺藥目錄的藥品,直接掛網,不再以價格高低作為中標依據;廣東省規定只要通過經濟技術標,符合入市的生產企業均可中標。
此外,定點生產是另外的一種解決辦法。2012年11月,《關于開展用量小、臨床必需的基本藥物品種定點生產試點的通知》下發,政府希望通過定點生產、統一定價的方式,緩解部分基本藥物供應短缺的問題。2013年6月,衛生計生委遴選出麥角新堿、去乙酰毛花苷、氨苯砜片、普魯卡因胺、洛貝林和多巴酚丁胺等6種藥品,進行定點生產的試點。
但定點生產的解決方法后來并未大規模推廣,去年以來,對低價藥“開綠燈”成為輿論導向。有媒體報道稱,2013年底發改委將出臺低價藥品目錄,目錄將納入890種藥品,對低價藥擬取消最高零售價,改為在日使用費用范圍內由生產企業自主定價。
但是,此政策當年并未出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發改委價格司宋大才處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低價藥目錄并不是發布目錄這樣一個簡單事情,包括招標等各方面都需要有針對性的配套措施。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衛計委等8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印發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意見的通知》,提出改革價格管理、完善采購辦法、建立常態短缺藥品儲備等相關政策保障低價藥品的供應。此通知中稱,發改委將出臺低價藥清單,此次清單的出臺正是對上述內容的回應。
(實習生董來孝康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