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回應降準預期 周小川稱不會大規模刺激

2014-05-12 00:46:0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近日,央行發布《2014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其中“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的表述,被部分市場人士看作是央行降準的暗示。

對于市場有關全年下調存款準備金的預期,央行行長周小川5月10日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短期數據出來不一定說明問題,央行一直在流動性方面進行微調,目前國務院強調宏觀調控要有定力,不會采取大規模的刺激。

對此,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降準的預期在上升,但時機還不成熟,降準是為了釋放流動性,但目前流動性并不緊張,調整貸存比更能釋放信貸資源。

大規模降準可能性不大

5月6日,央行發布了《2014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然而,該報告卻被解讀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信號。

一邊,是中信證券預判,定向降準轉為全面降準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也表示,降準確有必要,且勢在必行;另一邊,以中金公司為代表的機構則認為貨幣政策中性立場未變,全面降準時機尚未到來。

針對市場有關降準的猜測,周小川5月10日表示,短期數據出來不一定說明問題,央行一直在流動性方面進行微調,目前國務院強調宏觀調控要有定力,不會采取大規模的刺激。

周小川指出:“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還是要更準確一些,現在雖有些變化,但得出結論要慎重,短期的數據出來不一定說明問題。央行主要進行逆周期調節,如果發現周期變化,央行會進行逆周期調節,絕大多數是微調,這種微調始終都是在做,不管你看沒看見,央行都在做。”

他指出,微調的調節,一些是宏觀審慎當中的工具,一些是進行流動性方面的調節,在強度增大的時候才需要典型的貨幣政策數量型、政策性工具,讓調節力度邁上一個臺階。而在目前的情況下,國務院明確強調宏觀調控要有定力,不會輕易采取所謂“大規模刺激”政策。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5月12日也指出,存款準備金已經不是一個信號工具,事實上已成為央行對沖巨額外匯儲備的一種工具了。考慮央行要不要調整存款準備金,應該看外匯占款的多和少。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博也對記者表示,大規模降準的可能性不大:存款準備金在我國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為了進行良好的對沖,在外匯占款還是持續大規模增長的情況下,降準的可能性基本沒有,連續兩個月以上外匯占款下降才有降準的必要。此外,現在央行是采取一些通過短期性流動工具、公開市場操作等進行貨幣調節,在此情況下,無必要大規模調降存準。

吹風同業、理財業務規范/

近年來,伴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金融脫媒的深化,商業銀行同業業務得以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風險也隨之暴露出來。

“我國的金融市場主體行突出表現為各類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以及實體經濟自身運行上。具體體現在,一是資金的價格信號反應極其遲鈍;二是全社會都熱衷于辦金融;三是大型企業的財務公司本來要發揮司庫職能,但也開始更多的追逐利潤,以利潤為中心;四是現在的金融創新,有些是逃避監管,一味地講究創新,甚至把存款搬家也當作簡單的創新,而這對社會經濟金融結構的調整、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沒有正向貢獻。”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在上述論壇上指出。

劉士余認為,要下決心整頓金融的同業業務和各類的理財業務,否則,極易把投資者,包括社會公眾引導向追逐短期高利、不追求長期回報,這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將產生極大的溢出效應。

吳曉靈也指出,銀行同業業務扭曲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監管部門對銀行存貸比、貸款總量的限制要求下,銀行的利潤沖動和擴張沖動導致資金尋找出口,從表內繞到了表外,進而使同業業務超出了銀行流動性拆借的本質,成了繞過存貸比的工具。而現在改進的辦法,是將同業存款回歸原來的本意,其本來是金融機構在商業銀行里寄存的頭寸,目前卻成了吸收存款的工具。個人建議,非銀行機構存款應視同一般存款對待,納入一般存款管理,征收存款準備金金。

吳曉靈認為,“比如3個月以下的銀行頭寸拆借可以不征收,而非銀行的金融機構、期限較長的在銀行的同業存款,應該征收存款準備金率、納入存貸比考核”。此外,還可以進一步改變差額存款準備金率的計算方法,用經濟手段來讓商業銀行的貸款沖動不能夠輕易的實現,這樣對同業存款的扭曲會有一個比較市場化的處理方式。

劉東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業和理財業務創造了大量表外信貸,加劇債務擴張,風險不透明并使風險向銀行集中,且造成資金面波動加大,有必要規范整頓,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表外業務對實體經濟獲得資金和穩定經濟增長是必要補充。

劉士余還表示,余額寶不是金融創新,只是簡單地把存款搬到互聯網,這對經濟結構調整沒有什么貢獻,對實體經濟也沒有什么貢獻。

“余額寶更應該叫金融互聯網化,而不是互聯網金融,具體什么是互聯網金融其實并沒有定論,各種‘寶’讓零售投資者獲得好處,推進了零售端的利率市場化,但對實體經濟沒什么作用,實際上還推高了全社會的資金成本。”劉東亮指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