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資費市場化第一槍:中移動擬率先降價

2014-05-13 00:48:06

昨日,中國移動表示,將在5月14日公布新的4G套餐資費,進一步降低4G套餐資費價格。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北京

在4G套餐價格方面,中國移動又率先行動起來。

昨日(5月12日),中國移動有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將在5月14日公布新的4G套餐資費,進一步降低4G套餐資費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工信部、發改委剛剛聯合宣布電信資費定價市場化。中國移動此番表態下調4G套餐價格,是否會引發新一輪價格戰?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是否會引發價格戰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中國移動4G套餐價格初期定價較高,的確有進一步降低的空間。

對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電信有關負責人表示,尚未收到要降低4G套餐資費的信息,但會根據市場情況采取自主定價。而中國聯通方面,記者未能取得聯系。

率先降價 開打價格戰?/

昨日,中國移動有關人士表示,將在本周三對4G套餐進行調整,主要是下調4G套餐的使用門檻,增加套餐內的流量,不過沒有透露此次即將發布的具體套餐內容。

中國移動降價引發了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上周五,工信部、發改委剛剛聯合發布電信資費定價市場化,用戶都在討論套餐資費是否會進一步下降,中國移動此次率先降價會不會讓競爭對手跟進,引發新一輪的價格戰?

昨日下午,中國電信有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沒有收到要降低4G套餐資費的信息,但是中國電信會根據市場情況采取企業自主定價。中國聯通集團則未能取得聯系。

目前,中國聯通的“4G/3G一體化套餐”共8檔,最低76元,最高596元。中國電信的天翼4G上網卡套餐分為月付70元、100元、130元、200元以及280元共5檔,分別對應每月1GB、2GB、3GB、6GB以及10GB流量。中國電信暫時未開通手機4G通信業務。

對于為什么降低4G套餐資費,中國移動給出的解釋是,讓更多草根用戶享受到4G網絡。

降低4G套餐資費門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增加用戶。中國移動今年的4G用戶目標是發展3000萬~5000萬用戶,但從目前來看,4個月只完成了400萬用戶,完成全年目標壓力頗大。

另據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介紹,進入4G時代后,中國移動在套餐資費設計上與以往發生很大變化,流量將變成4G套餐的主產品,傳統業務語音和短信將成為附屬品。

據透露,目前中國移動還有兩套套餐資費方案正在一些地方進行試點,在經過用戶反饋和進一步修改之后,計劃今年底之前在全國實施。

一位曾接觸過中國移動新套餐的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今年2月份曾看到第一套方案,流量分檔還是以M(兆)為單位,感覺中國移動還有些縮手縮腳,但是3月份看到的第二套方案,流量分檔開始以G(1000M)為單位,覺得中國移動有些轉變思路了。

未來流量可轉贈分享/

隨著虛擬運營商的陸續放號,虛擬運營商企業紛紛打出了流量不清零的口號,例如蝸牛游戲打出的“免卡”,京東通信的流量轉贈等等,向傳統運營商發起了挑戰。

針對流量清零問題,中國移動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一是流量分享和轉贈,幾個人分享一個流量套餐,未來還會發展流量貨幣化,可以轉贈給他人或者支付購物;二是流量套餐周期延長,打破了月底流量套餐清零的問題,可以延伸一定期限把當月沒有用完的流量轉移到下個月使用;三是與互聯網企業合作,互聯網企業從運營商處購買流量包,贈送給用戶免費使用,這樣用戶得實惠,互聯網企業獲取用戶黏性,運營商獲得收入。

中國移動有關負責人表示,與互聯網企業合作中國移動已經在做,但是目前規模還小。今年春節中國移動就曾和新浪微博達成合作,新浪購買一定的流量包,用戶上新浪微博不需要耗費流量可以免費發微博。

但是流量轉贈也有弊端。上述負責人就擔心流量被不法商家利用進行套現。例如,在中國移動一次性購買10G流量的價格為280元,平均每G流量28元,而單獨購買1G的價格為70元,價格相差很大,如果有商家大量購買大包流量,然后利用流量轉贈賺取差價也是有可能的。

對于中國移動套餐資費是否全國統一的問題。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新的套餐公布是希望各地分公司能在6月之前完成統一,但是因為技術問題,難以避免某些地方沒有統一,但未來的大趨勢是要統一全國資費套餐標準。

中國聯通在3G時代已經完成了全國套餐統一。但是中國移動至今未完成套餐資費統一,各地分公司還是各自為戰,一個省份甚至出現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的資費套餐。

野村綜研通信戰略部副總經理陶旭駿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為中國聯通是分公司制度,集團總部權限較大,而且在3G初期完成統一,而中國移動發展起初是子公司制度,各地方機構都是獨立法人,在制度上統一短期難以實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