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5-16 09:43:36
中國經濟很活躍,但創新度很可憐。企業不去創造不同凡響產品,而專注于做大做強的商業模式。
中國經濟很活躍,但創新度很可憐。企業不去創造不同凡響產品,而專注于做大做強的商業模式;個人不去發現自性做與眾不同的事,而是樂于黏貼復制偷懶。馬化騰悟到了這一點,形成了他的互聯網思維,他的宇宙觀,他的企業戰略架構。
□王育琨
在最具創新力的企業,馬化騰卻不把創新度作為招牌,作為旗幟,這是很有道理的。確實,創新不是單打一的事,而是系統整體運營的結果,是生生不息的場域的產出。因而,建構場域,才是最重要的。據此,他提出了灰度法則之七:創新度:創新并非刻意為之,而是充滿可能性、多樣性的生物型組織的必然產物。
馬化騰有點悟道了。他觸摸到了創新的本。
中國經濟很活躍,但創新度很可憐。2013年湯森路透公布的全球百大創新企業,中國內地企業無一上榜。如何實現中國創造Created in China,中國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問題究竟在哪里?缺乏一個激發創新的內場域和外場域。一個國家這樣,一個企業這樣,一個人也這樣。國家總體上不關心個性創造,而是GDP唯上,以至于大大小小的賊可乘虛而入;企業不去創造不同凡響產品,而專注可復制的商業模式;個人不去發現自性天賦做與眾不同的事,而是樂于黏貼復制偷懶。在諸種創新不利的原因中,環境和場域構筑有問題,是主要因素。
場域,又可分為外場域和內場域。外場域是外因,內場域是內因。國家創新,重點在企業創新,企業創新重點在個人創造。對個人創造而言,外場域指企業平臺硬件、制度、企業倫理、激勵機制、文化氛圍等等,內場域則是指內心的天性、天賦、天命、意志、情趣等等的集合。人人本自具足,富有創造性,如何從宏觀上建構一個生生不息的場域,激勵激發人人回到自己的天性,去盡情綻放自己,這是每個老板所必備的整體觀。
稻盛和夫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經營之圣。他掌握了經營企業的正道和密碼。給他一個瀕臨虧損倒閉的日航,他可以使之起死回生。這是為什么呢?
一次,跟任正非聊天,我們激蕩出一個很重要的視角。開始我說,稻盛哲學的威力,來自于那些無名之樸的經典故事,那是可以持續激發人們勇猛精進的內因。任正非說,“你不提京瓷產品,就不了解稻盛和夫。京瓷的產品獨步互聯網時代,引領著下一輪的新材料革命。電子網絡最關鍵的部件,一定出自京瓷。京瓷產品創新一流,不提京瓷產品,就沒有辦法理解稻盛”。任正非的話讓我一下子領悟到京瓷創新的密碼:一手匠心匠魂的產品,一手勇猛精進的場域。
稻盛和夫周游世界各地,不講產品創新,不講產品研發的流程,不講打造頂尖人才,只講他的稻盛哲學,只講他如何建構一個個生生不息、活潑潑的場域。哪怕你把世界上第一流的創新人才搶到手,哪怕你有著最科學的流程,如果不注意創新場域的建構,依然很難維持創新的勢頭。因為,人才,相當于種子;場域,相當于土壤。稻盛和夫熟稔土壤培育、修復以及灌溉滋潤的密碼,只要有種子在,他就能讓土地長出好莊稼。
1871年,德國鐵血首相俾斯麥曾經說過:“中國和日本若有戰爭,一定是小國勝大國敗。中國人來歐洲就是談生意,買槍炮艦艇,買完就走;而日本人則翻譯典籍,學習我們的制度。中國人只買看得見的東西,這樣的國家能不敗嗎?”后來,甲午海戰中國以失敗告終。一個國家的崛起,不單靠經濟,更重要的是靠制度和文化。
這個深刻的教訓,至今還沒有被國人汲取。政府官員沒有汲取,國企和民企沒有汲取,國民沒有汲取。每個人都有一個焦躁的心,那個心急火燎想稱王稱霸的賊呀,一點也沒有離開我們!于是,我們聽不懂希聲的大音。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巧若拙,大辯若吶,道隱無名,難怪我們看不到、聽不到、感覺不到。
這時,來了個馬化騰,來了個扎根中國經典哲學思想的互聯網全新思維,于是我坐不住了。馬化騰那篇談企業理念的文章,打開了我的視野,也挖出了我對大道宇宙觀的深切的熱愛。在我的解讀中,有些東西是馬化騰潛意識中,有些是他懵懵懂懂不自覺的,有些是他自己的道悟。他做到了,也悟道了,也呈現出來了。這是眼下中國商界最需要的東西。
毀滅、維持、創造是宇宙中萬事萬物的三種交替存在的形式。離開毀滅與維持,不可能理解創造。在137億年的宇宙中,普通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構成的比例分別為4%、23%、73%。人類對自身、社會、大自然的認識,還沒有這么高的比例。巨大的能量,巨大的動力,絕大的生成,巨大的無窮性,我們還知之甚少。可是,在每個行業,在每個山頭,總會有人宣布,他已握有獨一無二的霸權了!愚癡之極!
如果把地球40億年的生命長河它比作一天,那么最后四秒鐘產生了人類,最后一秒鐘產生了文明。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有死有生。宇宙并不是科學和規律的顯現,而是毀滅、維持、創造三大形式的相互作用的結果。要去研究一個企業或行業“毀滅、維持、創造”這三大自然形式的交互作用,并不是設置邊界去研究每一類的運行規律。
企業家是造物者,最富造物精神:一切既定的存在唯有一個方向就是死亡,而新東西注定在生長過程中玩顛覆。這是自然而然的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生命,就在那里孕育誕生生長。
馬化騰悟到了這一點,形成了他的互聯網思維,他的宇宙觀,他的企業戰略架構。
(作者系五洲聯盟商學院執行董事,百年企業研發中心主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