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3 00:56:42
就在蝸牛移動當日宣布放號沒多久,其官網便出現“系統維護升級”頁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蔣佩芳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蔣佩芳 發自上海
虛擬運營商密集放號的當下,傳來“出師不利”的消息。
5月21日,虛擬運營商蝸牛移動1709號段的 “999免卡”正式放號,就在蝸牛移動準備迎接首批用戶時,卻遭遇中國聯通的火線“叫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接近蝸牛移動的核心人物處了解到,蝸牛移動已經“接聯通集團通知,免卡暫停放號”。
中國聯通方面向記者回應稱,蝸牛移動在尚未和中國聯通取得書面確認的情況下就實行大規模放號,可以說中國聯通目前還沒有為蝸牛開通業務。
在虛擬運營商漸次登臺欲從傳統運營商處奪食的敏感當口,該風波的發生很快引發了業界的極大關注,眾多網友把“叫停風波”指向電信業的壟斷,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虛擬運營商帶來的價格戰或不可避免。
回放:“999免卡”叫停風波/
蝸牛移動由于“999免卡”放號規模大、價格具優勢,在預定放號的5月21日引來市場諸多關注。
根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蝸牛移動此次放號覆蓋16省份34個城市,涉及北京、上海、重慶、浙江、廣東、江蘇、河北、山東、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陜西、黑龍江、廣西。
由于“999免卡”長途、市話和漫游通話時長不限量,流量為全國流量,主叫業務不受歸屬地影響,國內接聽全免費,所以如果所選城市不在本次放號范圍內,用戶可以就近選擇其他城市號碼。市場人士認為,這一價格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據悉,蝸牛移動先后與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3家簽署了轉售協議,其中,“1700”和“1705”分別對應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而蝸牛移動“免卡”以“1709”開頭,它是中國聯通的轉售號碼標識。
就在蝸牛移動當日宣布放號沒多久,其官網便出現“系統維護升級”頁面。其《網站系統維護公告》顯示,“為給您提供更好的服務,蝸牛移動網站將于2014年5月22日00:00~02:00進行系統維護,屆時將可能影響您購買、支付、選號等相關業務。”
但有接近蝸牛移動的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實是蝸牛“接聯通集團通知,蝸牛免卡暫停放號”,然而該人士并未透露具體原因。
晚間,蝸牛移動再次發布公告稱,“5月21日晚,蝸牛移動接聯通集團通知,暫停‘999免卡’的放號。”公告表示,暫停“999免卡”放號后,新用戶暫時無法進行免卡預定。
“中國聯通已和公司說了需要補一些材料,只要補齊了相信就沒什么了。”蝸牛移動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至于用戶方面應該影響不大,相信用戶也能夠理解。
聯通:雙方未確認業務開通日/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叫停蝸牛移動放號”一事致電中國聯通,中國聯通相關人士表示,“并非中國聯通叫停蝸牛移動的業務,而是蝸牛移動在尚未和中國聯通取得書面確認的情況下就實行大規模放號,可以說中國聯通目前還沒有為蝸牛開通業務。”
中國聯通還于昨日下午發布微博稱,“與蘇州蝸牛于2013年10月簽署的 《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合作協議》約定,蘇州蝸牛業務正式開通日需雙方書面確認。目前,中國聯通未接到蘇州蝸牛正式開通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申請,雙方尚未確認業務正式開通日。中國聯通將遵守合作協議的約定,繼續穩步推進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進程。”
而蝸牛移動方面向記者表示,一切會按照中國聯通的要求去做。
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表示,蝸牛移動“免”品牌用 “24純金SIM卡、免商店、999免卡”、流量余量兩年不清零、無套餐、零月租等業務創新,為整個通信業帶來了以“手機用戶”為中心、實現互聯網通信思維注入到通信業的跨界融合。
對于蝸牛移動業務的暫停,鄒學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中國聯通1709號碼測試已經通過,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壓力測試,不能大面積放號;其次,蝸牛移動‘免’品牌SIM卡是符合互聯網思維的產品,但手機用戶對‘免’品牌的認知不夠,需要用戶體驗一段時間,服務也相應增強;再次,中國聯通暫停蝸牛免卡銷售有利有弊,利在1709號經歷測試階段后再推上市場,系統穩定和服務能夠得到保障;弊在手機用戶使用蝸牛移動‘免’品牌SIM卡還需等一等。”
專家:價格戰或不可避免/
“從發牌到之后的實施,蝸牛移動可謂是爭足了眼球,而它所推出的套餐與此前商用的套餐相比也有很大突破,不似有些虛擬運營商推出的套餐只是在基礎運營商的原有套餐或是資費的基礎上略作改動,相當于基礎運營商套餐的改良版。”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評價稱,基礎運營商應該更早地進行反應,不能等虛擬運營商開始放號了之后才有相應反應。
中國移動日前就已宣布,將對資費進行調整,包括降低流量價格、流量可分享等,與部分虛擬運營商此前公布的方案思路接近。
在付亮看來,那么多家虛擬運營商如果需要快速突圍,勢必會引發價格戰:第一,目前全國移動電話普及率已經非常高了,用戶增量帶來的紅利基本消失,基礎運營商越來越注重既有用戶的維系,爭奪用戶變得困難;第二,已向19家發放牌照,另外與中國移動簽約的17家企業還未獲得牌照,大家起點相同,市場規模有限,多家虛擬運營商組建全新的團隊,提出了較高的市場目標;第三,通信服務同質化,恐難做到產品差異化,資費幾乎是唯一能夠短期見效的競爭手段,“資費競爭將很難避免,不過有的是顯性地直接拉低價格,有的是隱性回饋、贈送等。不過,最大的資費降價空間仍然掌握在基礎運營商的手里,虛擬運營商在此上面難以贏過基礎運營商”。
付亮指出,未來的電信市場并非簡單的虛擬運營商和基礎運營商磨合,價格戰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對整個通信監管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首先,隨著工信部、發改委《關于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通告》實施,對資費和套餐的監管從事前的上限管制、備案,變成了自由定價,事前“告知”,事中事后“監督”,這對監管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