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6 00:15:2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娜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李娜 發自成都
今年第二輪新股申購即將于本周三(6月18日)拉開帷幕,過往豐厚的回報正吸引各路資金蜂擁而至。
年初新股發行受益匪淺的公募基金,更是備戰積極:偏股型基金提前減倉;打新主力混合型基金接連成立;嘗盡甜頭的保本型基金蓄勢待發,專門成立打新小組……公募基金要將新股收入囊中的架勢顯露無遺。
對于新股的定價,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打新報價是個“行政活”,先是研究員給出價格區間,詢價前夕開會確定最終報價。而如果出現打新不中的情況,有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考慮在二級市場上買入。
打新小組應聲而起/
今年上半年,雖然只有48家公司進行IPO,但其上市后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卻令人瞠目。數據顯示,48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42.75%,上市后對比發行價的平均漲幅高達69.55%。
在散戶打新受諸多限制后,投資者開始借道基金打新,導致其對以打新為噱頭的混合型基金追捧不已。而在年初新股發行重啟過后,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曾透露,公司曾做過內部測算,打新基金的年化收益能達到10%。
事實上,管理層嚴控新股發行“三高”后,公募基金基本上都將打新視為“送錢”的游戲。于是,成立專門的打新基金小組從去年開始在基金公司興起并不斷擴張,且逐漸彌漫開來。
對于打新小組成立的必要性,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直言:“新股均衡上市,會是常態化的事情,打新會是一件長期的活,打新小組很有必要。”而證監會曾明確,從今年6月到年底,計劃發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體均衡發行上市。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基金的打新小組規模不一,小到5~6個人,大到10幾個人一組。成立打新小組背后是來自公司領導的重視和打新豐厚回報的吸引。
滬上一小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就透露,由于領導重視,公司專門成立了由6人組成的打新小組,主要是對新股的行業、報價分析等方面深入研究,目前人手仍然不夠。
“打新的收益比較確定,公司于去年年底即成立了打新小組,深入研究打新政策、行業調研、股價分析等,力求精準報價。”北京一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我們小組有10多個人,涉及的部門很多,投研方面就有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投資總監、投資經理,此外還有負責運營、風控人員等,打新是個挺繁瑣的事情,涉及多部門之間的協調。”滬上某基金公司打新小組負責人介紹道。而據記者了解,此前剛成立時,該打新小組只有幾個人。
定價簡單報價很難/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絕大多數基金人士都表示現在新股發行“行政化”色彩太濃,特別是在新股定價方面,原先僅存的價值發現功能已全部喪失。
目前,證監會要求招股書詳細披露發行費用,要求盡量不安排老股轉讓、要求企業不能超募。對于參與詢價的機構投資者而言,只要擬上市公司在發行中不安排老股轉讓,投資者只要根據募集資金、發行費用、發行數量這幾個參數就可算出發行價,即(募集資金+發行費用)/發行數量=發行價。
“原先基金報價時,還要為券商的承銷費用而傷腦筋,現在簡單了,基本上搞成定價發行了。”前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事實上,公募基金人士也把這種簡單定價機制調侃成,連小學生都會做的一元一次方程。
“目前計算出來的價格就應該是理論上的上限。其實監管層并沒有明文規定不準超募,只是窗口指導內部通氣而已。未來會不會允許超募一點點,這都不好說。”前述滬上打新小組負責人表示。
在眾多基金人士看來,盡管計算簡單,要想成功報價還是很困難。調整后,整個基金公司必須統一價格,而不再是年初以產品報價且有3檔價格,但旗下各個產品可以報不同的量。以前入圍價格是報3檔可能只入圍1檔,現在只能報1個價格1個量,這就意味著基金公司要么皆大歡喜,要么全軍覆沒。
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基金公司而言,現在有公募業務和專戶業務,大型基金公司還涉及企業年金和社保業務,各部門之間還有防火墻。“各部門給出的報價肯定會不一致,這會涉及多個部們利益協調的問題。”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深圳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在統一機構報價方面,采取的是集體決策制度,基本上是少數服從多數。由于公司有公募、專戶、企業年金和社保四大塊,所以開會的時候也都是四個部門在一起商討報價。”
前述滬上基金公司打新小組負責人表示:“我們目前在報價上主要是靠行業研究員給出一個價格區間,然后幾個部門開會協商,基本上還是聽研究員的。”
“現在打新報價是個行政活。我們先是研究員給出價格區間,新股詢價前夕開會確定最終報價。”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打新小組負責人士解釋道:“打新報價,其實也就是一毛錢之內的事情。這個基金經理報高了3分錢,那個基金經理報低了5分錢,開會時,報高報低都是要給出理由的。當然可以從人性,也可以從博弈等多角度給出理由,最終由領導決定統一價格。”
設想一下,開會現場,基金經理們為幾分錢報價你來我往,基金謀求精確報價的背后已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
事實上,新股報價還要受更多變量影響,比如,投行要參考機構報價的均值,投行在進行取舍時,到底是剔除10%還是20%的高價格,這些顯然都不是基金能掌控的。
不過,盡管需各部門統一報價,基金公司旗下各類業務還是會按照相應的網下投資者分類的方法進行配售,相互間并不影響。
打新不中考慮炒新/
嚴控新股“三高”背后,資金打新幾乎是穩賺不賠而且還收獲頗豐。對于基金而言,現實擺在眼前,打不中新股怎么辦?
滬上有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不中新股,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買入。這批上市新股市盈率這么低,又是典型的小盤股,本來就是市場一直熱衷的對象。”
統計顯示,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聯明股份所對應的發行后市盈率為12.63倍。相比之下,該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為30.74倍。
今世緣酒和依頓電子發行后市盈率分別為11.87倍和13.63倍,對應行業的平均靜態市盈率分別為16.84倍和50.64倍。相比較而言,最便宜的是莎普愛思,其對應發行后市盈率僅9.06倍,而其所處化學制劑行業的平均靜態市盈率為35倍。這不得不讓人想到,眾信旅游新股上市時的情況,其高報價剔除率達到96%,在首日頂格上漲后又迎來10個漲停板。
前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現在市場沒有什么炒作熱點,新股上市后肯定要遭到爆炒,選擇從二級市場上買新股會很難買進,如在年初首批新股中,海天味業上市后,有基金公司賬戶尾盤違規買入該股數量超過了流通量的千分之一,進而被上交所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批新股即將詢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機制上,再度多方面出現調整,推出取消了單一投資者全天買入不得超過新股當日實際上市流通量千分之一的限制,取消了盤中股價上漲或下跌超過20%時第二次盤中臨時停牌的規定等措施。
前述滬上基金投研人士認為,交易所推出的新舉措,無疑將增加新股交易時間,推高炒新資金的成本。但想要從根本上遏制炒新還是很難。
記者手記
打新基金是個偽命題
3月份以來,在公募基金發行榜上,45只混合型基金 “吸金”超過450億元,占據首位。作為打新基金的主力軍,混合型基金的成立反映出的是市場對打新股的巨大渴求。
新股政策的反復修改,包括基金在內的機構打新策略及業績,也隨之起伏不定。盡管新股詢價退回至簡單定價模式,如何精準報價仍是基金公司內在的最大困擾。
一分錢的差距就有可能被投行剔除最終名單,進而使得基金公司公募、專戶、年金和社保多個部門打新的希望最終化為泡影。現實的利益決定了基金在報價上只能深下苦功,只能斤斤計較。
盡管網下配售中,證監會規定公募和社保配售的比例上不得低于40%,不過證監會也新增回撥檔次,當網上投資者有效認購倍數超過150倍時,網上發行數量要占到總股本的90%,機構投資者只有10%,屆時公募基金最多也就是4%的零頭。
最近,專業打新族不再依靠以前突擊獲取市值的投機方法,而績優股將成為其持有市值的常備品種,滬深兩市銀行等權重股的成交量也因此有明顯放大的跡象。
第二輪IPO重啟,打新市場發生了諸多變化,從以往的新股標的較多、資金充裕轉向為目前標的少、資金多的狀況。這背后凸顯的是,公募基金入圍容易但獲配比例面臨降低的尷尬。
回顧以前專門打新的基金,戰績似乎并不樂觀。打新基金要面臨大量資金被擠占,最后卻可能沒有中簽而出現“顆粒無收”的風險。而投資者借道基金打新,需交管理費和申贖費,也并非是“空手套白狼”。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打新基金或只是個宣傳噱頭,從根本上就是個偽命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