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0 02:33:1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傳統醫藥零售領域對互聯網售藥新政的恐慌在近日一覽無遺,近期,不少零售藥店的負責人折返于不同城市參加行業內的討論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隨著《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征集的截止日期臨近,6月中旬以來行業內圍繞該政策的討論已進入白熱化。數十家醫藥零售行業協會組織與連鎖企業集體上書,反對全面放開網上開售處方藥和“零門檻”網上售藥經營門檻。
剛從長沙參加完討論會歸來的廣東省醫藥零售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桂春表示,從目前來看,我國互聯網售藥完全開閘還需要其他部門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才能解決。
全面放開或造成假藥泛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得的一份由上述企業遞交至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材料中獲悉,目前行業討論的焦點問題主要有三點:一、在互聯網上不適合放開處方藥交易;二、單體藥店不適合申請網上售藥資質;三、監管難度巨大、用藥安全難保障。
劉桂春認為,當前藥品零售行業實體藥店小、多、散、亂現象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盡管藥監部門加大了對藥品領域違法行為的查處打擊力度,但包括藥品經營領域在內的藥品行業違法行為仍存在。
他還指出,不少消費者認為處方藥上網后會出現價格血拼,但部分商家趨利的行為有可能出現不正當競爭。“商家可能為了利潤壓低價格,但要賺錢就可能進假藥,在互聯網上不利于監管。”
廣東金康大藥房總經理鄭浩濤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形容道,互聯網售藥只是把傳統藥店的競價模式轉移到電腦上,消費者動動鼠標就可比價,但存在一定售假藥隱患。
另一方面,處方來源的合法性、處方資格的審核也加大了監管難度。各地在準入條件、監管方面的差異,亦不利于網上售藥政策全面鋪開。國內一家連鎖藥房政策分析人士也談到,放寬網上藥店準入標準后,各地區監管要求也將存在差異,而網上藥店的業務范圍可以遍布全國,因此可能出現網上藥店在監管要求較低的地域扎堆的情況。這些以較低門檻進入市場的網上藥店,與其他地區要求較高的實體店進行競爭,影響實體店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目前尚不宜全面開閘
在行業人士看來,開放網上售藥是大勢所趨,但目前還需進一步摸索,不宜全面開閘。
劉桂春認為,目前監管部門缺乏對網上銷售處方藥的管理經驗,監管難度極大。如果迅速降低準入門檻、放寬銷售范圍,可能會由于無法實施有效的監管而導致局面失控。“現在還沒到全面放開的時候,實體藥店還存在賣假藥、違規賣處方藥的問題,如果放到網上監管難度更大,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在致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建議中,參會代表們提到應試點摸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網上處方藥銷售模式及監管模式,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放開限制,全面推廣。“一方面,可以選擇具有合法經營資質、管理規范的網上藥店作為銷售處方藥的試點企業;另一方面,制定禁止互聯網經營的藥品目錄時要慎重,可以選擇安全性、穩定性較好,不容易導致濫用的處方藥作為首批試點品種,然后再逐步向其他品種延伸。”
處方藥短期內難現盈利點
去年,我國整個醫藥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約為42.6億元。然而,盡管醫藥電商一片熱鬧,真正嘗到甜頭的并不多。廣東一家大型零售藥店負責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網上藥店正規經營的藥品全都是非處方藥,貢獻利潤的卻是醫療器械與保健品,但平臺燒錢太厲害,幾乎沒有賺錢的電商。
處方藥短期內也無法扭轉這種局面。上述藥店負責人坦言,“處方不外流,藥價不會跌”,目前大部分處方藥集中在醫院,藥店擁有的處方藥品只有醫院的一半左右,而真正從醫院流出來的處方甚少,幾乎僅占到3%至5%。
“只要醫藥不分開,處方藥就不可能成為實體藥店或電商的盈利點。”該負責人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