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深圳碳交易首次履約率不足70% 處罰通知出臺致成交量暴增

2014-06-24 00:31:24

深圳碳交易首個履約期已經到來,但截至20日,僅有400余家管控單位完成履約,履約率不足7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長江 發自深圳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楊長江 發自深圳

早在一年前的6月18日,深圳在國內率先啟動強制性碳交易,被納入管控的單位包括635家工業企業和197棟大型公共建筑。按照規定,深圳碳交易首個履約期已經到來,即在規定期限內 (6月30日之前),實際排放量超出政府簽發的配額部分,必須通過市場購買補足,并完成報備。如果屆時仍有企業未向市場購買超額排放的碳,將面臨嚴厲處罰。

但據記者了解,截至20日,僅有400余家管控單位完成履約,履約率不足70%。

國內7個碳交易試點城市中,有5個正處于履約階段。業內將2013年定義為中國碳市場元年,眼下的履約顯然是這個新興市場的首次大考,考試成績不僅能反映這個市場的實際操作價值和意義,甚至將指引其前行的方向。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以深圳碳市場為樣本,通過多方采訪調查,試圖窺探國內碳市場首次備考的真實面貌。

部分企業重視不夠難履約/

“我們公司怎么會出現這么大的缺口?還有沒有補救措施?來年我們該怎么做……”6月17日,在深圳市發改委碳交辦,一名年輕女子拿著一份碳排放核查報告和配額分配確認書,向該辦工作人員提出一連串的問題。

該女子系深圳市華美居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美居)職員,由于2013年公司碳排放超標情況較為嚴重,老板委托她前來深圳碳交辦“斡旋”,與之同行的還有一名男同事,但他們得到的答復是,結果不可更改,公司必須在6月30日之前通過深圳排放權交易所購買超額排放的碳。按照當前深圳市場超過70元/噸的碳價格,華美居不得不為之付出約60萬元的代價。

華美居的尷尬并非孤例,類似場景的出現隨著深圳碳交易首個履約期的到來變得十分頻繁。

進入6月以來,光顧深圳碳交辦的人越來越多,深圳碳交辦主任周全紅近來被配額缺口企業圍得團團轉,他表示,“有些管控單位平時不重視,隨著履約期臨近,發現配額出現缺口,政府要動真格后,就跑來申訴、說情。”

華美居的尷尬有因可尋。據深圳碳交辦辦事人員介紹,該公司平日沒有對碳交易工作引起足夠重視是其超額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自身就沒把碳交易當回事,我們很多政策和通告,也難以第一時間傳達下去,企業更沒有積極參與各類培訓,如果平常這些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對如何減排應該會更清楚一些,而不會像現在這樣,竟不知自身問題出在哪里。”

周全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們最核心的工作就是保證所有控排企業都按時足額履約。”在他看來,履約工作的成敗將直接左右未來碳市場能否走向健康的發展軌道。

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陳海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舉例說,企業的不重視在6月6日舉行的首次配額拍賣活動上體現得尤為突出。當時拍賣的碳總量為20萬噸,缺口企業可申購缺口總量的15%,拍賣底價為市場價的一半,35.43元/噸。按照官方說法,深圳此舉旨在對困難企業進行幫扶,拍賣總量和申購比例的控制主要是基于碳市場穩定運行的考慮。在陳海鷗看來,市場價一半的拍賣底價設置按常理應對配額缺口企業有著較大的吸引力,但是令其不解的是,即便這樣,前來參與競拍的企業仍不多。

“對企業而言,如果參與拍賣,可以省下一定的費用,但企業積極性仍然不高,證明當前企業的碳資產管理概念極為淡薄。”陳海鷗稱。

企業為何 “漠視”碳交易?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了數家控排企業,得到的答案不外乎以下幾點。首先是對這一新鮮事物的陌生感。一家電子企業負責人表示,由于其專業性較強,公司上下沒有人懂,對于如何操作無從下手。第二是人手緊張無暇顧及。員工的日常工作較為飽滿,如果要做好這項新工作,設立專門的人員和崗位再好不過,但企業出于成本考慮不愿這么做。第三是配額缺口帶給企業的經濟支出不是太大。很多企業并不清楚自身配額是否夠用,不乏企業認為富余或者缺口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和支出都不會很大,沒必要為此事花費太大精力。第四是對政府的執法力度存僥幸心理,有企業認為碳排放不同于污水、固廢違規排放,政府不見得會因此動真格。上述情況亦得到了周全紅的認同。

上周碳交易量暴增/

6月12日,一份關于對未按時足額提交配額履約的碳交易管控單位進行處罰有關事宜的公告,分別出現在深圳發改委和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的官方網站上,在深圳本地報紙上亦設專門版面刊登。對未按時足額履約處罰的通知一出,控排企業迅速變得緊張起來。這體現在碳市場的交易量上尤為明顯。

“6月12日通知下發之前,每天的交易量約為10000噸,但從這一天起,交易量一天一個臺階往上漲,自該日起的3個交易日,交易量分別為22000噸、30000噸、44000噸。通知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周全紅介紹說。

記者從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官網獲悉,6月20日的交易量上升至12萬噸,交易量再次被刷新,當日收盤價為74元/噸,略高于上個交易日的72.33元。隨著履約最后期限迫近,上周(6月16~20日)5個交易日交易總量高達37.78萬噸,成交額2682.26萬元,環比分別猛增440.9%和445.6%。

截至6月20日,共有400家管控單位完成履約,留給尚未履約的235家企業僅剩一周時間。

顯然,政府的強勢態度使得缺口企業不得不從市場購買補足,另一方面履約期的臨近本身也在促使該類企業盡快完成履約義務。

盡管交易量成倍攀升,但碳價并無異常波動。這折射出配額富余企業對市場的判斷,多數企業試圖趕在履約期結束(即6月30日)之前拋售手中的富余配額,如此一來,供求關系仍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水平。

按照深圳方面的設計,2013年度管控單位真實配額總量稍低于先前預設的3300萬噸,不到3000萬噸。一方面出于全市碳強度下降考慮,一方面去年被納入管控的電廠發電量(即工業增加值)略有下降。但是作為控排企業個體而言,不論其實際排放量還是政府簽發的真實配額,這兩組數據未予公開。

“因為這涉及企業的商業秘密,同行企業和經濟數據分析機構可以從某家企業的實際排放量和真實配額推算出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我們未將其公開主要是出于對企業經營行為的保護。”周全紅解釋稱。

不僅如此,總體配額數量的缺口和富余比例亦不公開,對此周全紅表示,如果公開這個比例,等于告知深圳碳市場供求關系,這將給市場造成沖擊,要等到履約結束后才能公開。但他向記者透露,就管控單位數量而言,缺口企業和富余企業的比例為四六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