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百位業界精英齊聚貴陽 七大議題探路醫改——2014中國醫療改革資本論壇盛大開幕

每經網 2014-06-30 20:54:17

去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政策,助力社會資本參與醫改盛宴,試圖涉入醫改"深水區",但圍繞公立醫院改制出路何在?混合所有制醫院能走多遠?民營醫院盼望的改革方向又包括什么?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2014年,被稱為醫療改革元年,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排頭兵,其疑難雜癥的解決之道備受社會各方重視。

去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政策,助力社會資本參與醫改盛宴,試圖涉入醫改"深水區",但圍繞公立醫院改制出路何在?混合所有制醫院能走多遠?民營醫院盼望的改革方向又包括什么等問題的答案,仍然不夠明朗。

6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報社主辦,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002390.SZ)、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協辦的"2014年中國(貴陽)醫療改革資本論壇"在貴陽盛大召開。集思廣益,以摸清改革方向、了解產業前景。

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何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副司長宋葛龍、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楊靜、貴州省推動醫藥產業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龍超亞、貴州證監局上市公司監管處副處長龍曉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兼九鼎資本合伙人吳清功、貴陽醫學院副院長、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王小林、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觀福、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安懷略、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執行秘書長尹立志,以及另外50余名醫療醫藥企業高管,30余人公、私募機構投資者高管、20余名券商、基金的醫療行業分析師出席了此次論壇。

醫改成重頭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部署了包括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七個方面的任務,其中醫療衛生改革也是其中一大重頭戲。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副司長宋葛龍表示,今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意見,比如有關"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中,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便屢被提及,提出了加快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建立科學補償機制,廢止"以藥養醫"等具體目標。

宋葛龍在致辭中表示,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社會資本能夠自下而上,通過市場作用令一些優秀企業脫穎而出,發揮其示范效應,引發其他企業家共同追逐,上下共同合力推進社會辦醫,進而推動醫改。

在論壇開幕式上,貴州省副省長何力也致辭表示,當前貴州正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在這一過程中,新醫藥產業被放在重要戰略上推進,同時,還計劃發展包括大健康、醫療在內的現代服務業。他還邀請與會嘉賓積極參與貴州深化改革,共同推進這一進程。

據了解,貴州是一個中藥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現在動物藥有4802種,植物的4100多種,礦物類300多種。其中,貴州苗藥為四大民族藥之一,據貴州省推動醫藥產業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龍超亞介紹,2013年貴州苗藥產值達150億,高于其他三個民族藥產值之和。

"目前貴州在醫藥資源上有一定優勢,但資源與產值遠遠不匹配。"龍超亞說,貴州政府計劃未來對市場上一百多家藥企進行整合,最終形成50~80個規模化企業。

在貴陽醫學院副院長王小林看來,結合國務院國發2012年2號文件精神,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建立和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體系,貴州要達到該標準差距還比較大。

對于接下來貴州醫藥產業要如何布局,龍超亞介紹說,"目前貴州在民族藥方面在全國擁有比較好的影響力,今后會繼續加大對苗藥的發展,同時還會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和化學醫藥,使貴州新醫藥產業成為主導產業。"

社會辦醫尚存"玻璃門"

記者了解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去年以來,國家衛計委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社會辦醫的推動政策,同時,包括北京、上海、重慶、四川等20多個省份也相繼出臺了地方相關的配套鼓勵政策。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社會辦醫在政策層面的春天已經來臨。

"2009年的醫改方案中包含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的內容,隨后在2010、2012、2013年分別又出臺了與此相關的配套文件,今年很可能還要再出一個;此外,目前大多數省份也出臺了配套文件,試圖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這說明政府在推進醫改上非常迫切。"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如是說。

不過行業桎梏仍然存在。顧昕認為,醫改的關鍵,在于民營醫院要得到發展、公立醫院要深化改革。但在民營醫院方面,其整體現狀是政策給力、發展乏力。

"近年來衛計委進一步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高水平,規模化的大型醫療機構向醫院集團化發展,現在投資醫院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機遇都比較好,信邦制藥已經介入醫療領域,但在社會資本參與辦醫過程中,還面臨著辦醫模式、收購后管理的現實問題。"作為此次論壇的協辦方,信邦制藥董事長張觀福也表示,目前信邦制藥已成功形成全新的集醫藥工業、醫藥商業、醫療健康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在機構數、床位數量以及衛生技術人員數量的比例卻并不一致。

據顧昕介紹,目前公立醫院數量在全國所有醫院中占比不到50%,總床位數中公立醫院占比71%,醫藥衛生技術人員方面,則有多達79%集中在公立醫院,診療人次、住院人次有86%~89%均集中在公立醫院。

不少與會專家認為,對于民營醫院而言,在當前的環境下,專科醫院、高端服務醫院的發展比較迅速,但在綜合醫院領域還面臨不少"玻璃門"。

"綜合醫院難做的原因,就在于它要與公立醫院直接競爭。"顧昕表示,公立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就在名醫的品牌效應,醫師定點執業,雖然現在放開多點執業,但步伐很慢。有編制、有職稱、有科研基金的名醫,在退休前還很難放棄公立醫院去民營醫院。

有私募基金人士認為,雖然目前國家針對社會資本辦醫已經開放不少,但還是存在不少"玻璃門"。如這些頑癥不破解,也會阻礙民營醫院的快速、健康發展。

"背靠大樹"成投資法則

在國家出臺的政策里,曾多次提及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非營利性醫院。而公立醫院改制不給力、資本的逐利本性等原因,也令不少投資人士認為非營利性醫院是一塊燙手山芋。

醫院是一個知識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九鼎資本合伙人吳清功便認為,醫院的核心資源是醫生,如何把好的醫生引進來,或者如何讓好的醫生更好地發揮作用,以使其更好地看病,這是收購醫院成功與否的關鍵。

不過由于公立醫院在編制、科研等方面的天生優勢,也令社會資本介入醫院投資時遭遇人才尷尬。包括顧昕在內的諸多學者均認為,在固有體制短期難以改變的前提下,"傍大款"無疑是一條捷徑。

"作為投資機構,我們選擇投資方時,會更傾向于考慮跟擁有優質醫療資源的機構進行合作,比如地方醫學院附屬醫院、或一些國家龍頭醫院,進而以它們為平臺進行全面的擴張。"吳清功表示,目前九鼎資本正在進行這一方面的探索,投資醫院后,讓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到頂級醫院接受培訓,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所投資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從而增強醫院的品牌吸引力。

事實上,這一"背靠大樹"模式在信邦制藥收購科開醫藥旗下數家醫院時便有所體現。

"比如我們收購的烏當醫院,去年它才開始運營,現在的盈利效果非常好。"張觀福表示,烏當醫院得以成功的背后,就在于有貴陽醫學院這一重要支撐。

貴陽醫學院副院長王小林介紹,2002年,貴陽醫學院將原來貴陽醫學科技開發藥品銷售部進行改制,成立科開公司,主要依托醫療的上下游產業,將藥品和耗材的銷售、醫療器械消毒服務和養老保健服務產業發展,又相繼收購了一些醫院,運營情況都還不錯。

"我們之所以和信邦合作,是因為我們產權明晰,完全是按照現代企業來建立的;第二,醫院這個行業是一個重資產行業,在股本金上面資金有限,導致旗下幾家醫院還背負著較多的貸款,一旦國家金融政策生變,資金鏈也會面臨比較嚴峻的問題;最后,作為上市公司來建設發展不同所有制的盈利性或非盈利性醫院,也是一大方向。"王小林說。

七大議題探索未來方向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醫療衛生費用GDP的比重為5.1%,2013年約為5.1%;而發達國家醫療衛生支出占GDP比重方面,美國為16.7%,瑞士11.3%,德國11.3%,日本8.3%。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吳清功認為,我國醫療衛生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

大多數參加此次論壇的與會人員均認為,社會資本參與醫療投資的寒冬已經過去,春天正在到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上述觀點的依據在于,當前我國醫療衛生產業正面臨著包括疾病轉型、醫療技術提高、人口老齡化、國民收入提高以及保障制度完善等變化。

"目前我國年齡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年輕人數量在減少,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在增加,而健康支出是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行業的市場機會巨大。"吳清功說。

吳清功還表示,當前社會資本投入醫療領域有三類值得關注:"一是專科醫療機構,其中相對規范、發展清晰的標的可朝著上市公司的方向努力;二是綜合醫院,將來綜合醫院數量會更多地釋放,可朝著區域龍頭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突出科室功能、獨立發展也是一個方向;三是職工醫院。"

此外,在昨天下午舉行的閉門論壇上,包括私募大佬、上市公司翹楚等業內人士還圍繞中國醫改癥結之痛、社會辦醫模式之選、醫院并購難題之解、資本市場借力之路、民營醫院盈利之源、醫療服務未來之路、價值投資機構之策等七大醫改熱點、難點進行了思想碰撞。

對于醫改癥結之痛,多位與會人士均指出"政府管控過多、市場機制缺位",是當前最為緊迫的改革項,正是因為這一點,導致了其他痼疾。

"現在不少醫藥上市公司涉足公立醫院改革,但他們是否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增量服務?"一家私募高管如是說。

責編 張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