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8 00:11:5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發自成都
“郵老大”中國郵政,有望在交易金額總量已超10萬億元的互聯網移動支付領域中“分得一杯羹”。
日前,中國郵政擬投資1億元建立電子支付服務基地,發力手機及互聯網支付。據悉,目前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已接受申請。
對此,金融行業專家吳純勇指出,這表明中國郵政開始在第三方支付領域發力,“互聯網及移動支付市場前景廣闊,特別是移動支付領域增長迅速,需求正被刺激起來。不過,這一領域支付寶等幾大巨頭已占優勢,中國郵政在此方面發力會面臨挑戰。”
建服務基地布局/
6月,中國郵政曾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物流、電商、金融等領域展開合作,一個月后,中國郵政擬發力互聯網移動支付。
據了解,中國郵政擬投資1億元建立電子支付服務基地,發力手機及互聯網支付,中國郵政集團為該次投資的主體,目前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已接受申請。
人民銀行申請信息公告顯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出資8200萬元,占比82%;重慶市郵政公司出資900萬元,占比9%;陜西省郵政公司出資900萬元,占比9%,辦公地點設于重慶。
據悉,該公司擬申請的支付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及“移動電話支付”,業務覆蓋范圍為全國;使用的支付業務相關系統由該公司獨立開發,其所有權完全歸屬于該公司。
此舉被外界視為郵老大中國郵政布局第三方支付領域。“通過搭建這樣一個平臺,為互聯網移動支付做一個入口。”金融行業專家、三網融合主編吳純勇分析稱,中國郵政借此或將能獲得第三方支付資質。
中國郵政緣何突然宣布打造互聯網移動支付平臺,互聯網分析師陳壽送給出了另一種可能。“郵政下面有個電商平臺,但郵政自身此前并不具有相應支付資質。”陳壽送認為,郵政的想法或是為它的電商平臺郵樂網提供支付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電商平臺郵樂網由中國郵政與TOM集團共同打造,主要銷售品牌服飾、箱包鞋帽等。中國郵政控股51%。
“沒有資質,就不具備互聯網、移動支付的能力。”陳壽送表示,未來申請下來相應資質,中國郵政或更重在服務自身的電商業務。目前,第三方支付的市場前景被一致看好。
搶灘10萬億市場?/
如今,互聯網金融概念持續升溫,互聯網支付等業務亦成為國內企業紛紛搶灘的領域。
“第三方支付市場前景廣闊,特別是移動設備普及率及實際使用率越來越高,相應通道逐漸打通,發展更加迅猛,是市場空間廣闊的領域。”吳純勇分析稱。
最新發布的一些數據,亦反映出這一市場的高速增長。今年5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4)》顯示,2013年,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達到16萬億元。其中,當年共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150.01億筆,金額8.96萬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43.47%和30.04%。支付機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37.77億筆,金額1.19萬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78.75%和556.75%。
第三方支付市場、特別是移動支付高速增長,被外界普遍所看好。不過,有分析認為,中國郵政如今的布局,亦面臨諸多考驗。
“支付寶、財付通等巨頭已經牢牢占據了市場,后來者想要搶占市場難度不小。”吳純勇表示。
今年初,易觀智庫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市場占比中,前三甲分別為銀聯商務交易額份額占比42.51%、支付寶占比20.37%、財付通占比6.69%。
目前,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去年,移動支付市場就已成為互聯網巨頭布局的重點,百度、新浪紛紛推出移動支付業務。去年底,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的競爭明顯升級。
“以中國郵政的現有打法,其優勢在于自身實力、資源的整合等。”吳純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短板或在于具體運營,以及后期的推廣和市場運作等方面。
而未來,中國郵政旗下的第三方支付業務,若“無縫對接”中國郵政旗下的銀行業務,無疑將更具發展空間。
今年4月,《中國郵政報》報道,郵儲銀行擁有4.3億客戶,排名全國第一,其中,開通電子銀行渠道的客戶達9000萬。 (實習生黃麗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