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7-09 09:51:23
2014年已行至半程,當下市場普遍認為,下半年政策會比上半年更寬松。但寬松到什么程度?
□周子勛
2014年已行至半程,當下市場普遍認為,下半年政策會比上半年更寬松。但寬松到什么程度?下半年的經濟形勢到底如何?宏觀政策是否需要調整?這些問題都有待研究和觀察。
進入6月以來,發改委派出了多名副主任和司局干部帶隊的多路調查組,分赴各地調研。從發改委和各地方公布的信息來看,發改委系列調研的重點集中在經濟發展情況和穩增長落實情況。其中,實體經濟發展、重點領域改革、有效財政投資和金融服務是調研重點。據知情人士稱,年中經濟調研是發改委的例行工作,其最終向國務院遞交的報告對下半年經濟政策走向有重要參考作用。
日前有兩則信息釋放了重要信號:其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一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談時說,中國二季度GDP增速比第一季度改善,不會使用大規模刺激的方法,但能實現2014年GDP目標。中國不會放松對下行壓力的警惕,將進一步微調政策,扶持小企業。而再向前推幾天,李克強總理在湖南長沙主持部分省份和企業座談會時,曾用三個“巨大”來描述中國經濟特征,即巨大韌性、巨大潛力和巨大回旋余地,并明確了定向調控的三個方向:激發市場活力,努力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支持實體經濟做強。其中關于努力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的表述,被多位經濟學家視作對前期政策的總結,具有重要意義。其二,央行官網周一發布消息稱,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4年第二季度例會在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時認為,我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金融運行總體平穩,物價基本穩定。經濟金融結構開始出現積極變化,但所面臨的形勢依然錯綜復雜,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并存。國際經濟形勢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分化,發達經濟體積極跡象增多,部分新興經濟體增速持續放緩。基于這樣的判斷,會議強調,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自金融危機以來一直強勁的中國經濟現在真正遇到了問題,尤其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極為艱難。在臨近公布二季度主要經濟數據的關鍵時刻,在各方對貨幣政策存在激烈爭議的情況下,李克強總理的講話和央行例會的表述,無疑是在給中國經濟打氣,提振市場信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釋放了中央對下半年經濟形勢的政策思路。
有分析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矛盾、困難和問題,表面上看是經濟轉型和經濟結構的問題,實質上反映了市場化改革不足。由于前幾年經濟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大投資項目、擴張型城鎮化、房地產發展,而在打破壟斷、放開民營企業發展、放開金融市場等方面做得遠遠不夠。當中國需要多元化的經濟主體來支撐、需要大的民間資本來參與投資“穩增長”時,才發現缺乏足夠多有實力的民營企業。
在一系列“穩增長”和強化“微刺激”的措施下,中國經濟在下半年回升的可能性較大。一個跡象是,在經濟二季報發布前夕,一系列先行指標中的積極信號在繼續增加。如國家統計局公布,繼6月制造業PMI攀升至51%的半年高點后,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0%,繼續保持在高位。另一方面,決策層依然維持此前的“區間論”,意味著只要經濟不跌出區間底線,就不會重啟強刺激政策。政府在強化“微刺激”的同時,并沒有完全忘記經濟轉型這一目標,會對強刺激導致經濟虛熱保持警惕。
在政策取向上,央行貨幣政策的選擇取決于幾個因素:一是中央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即經濟增速下滑是否已到了“危險”的程度。二是高層對中國經濟轉型與改革等多目標的權衡,即中國經濟當前要優先實現什么目標。從目前的觀察來看,決策層認為中國經濟尚在安全可控的范圍之內,經濟政策要優先兼顧改革與調整的目標。因此,決策層迄今才能頂住各種“壓力”,堅持不全面放松貨幣政策。展望下半年,在貨幣政策上,央行會繼續利用“定向降準”等靈活的政策來維持貨幣寬松局面,如果經濟回升,則不太可能出臺全面降準或降息之類的大力度放松政策。銀監會也會通過調整貸存比計算口徑等做法來為銀行有限度松綁。從流動性來看,今年的市場流動性比去年要明顯寬松,不會出現去年的“錢荒”事件。但從信貸環境來看,由于銀行在風險管控方面加強,實體經濟發展環境不好,信貸環境可能難以顯著改善。在投資方向上,將會定向投資于棚改、鐵路等民生建設項目,以及基礎性投資如保障房、城市地下管網及高鐵。
雖然今年上半年的經濟表現的確讓人很難把握,但下半年政府應不會調整大的政策基調,仍將會延續上半年深化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的政策取向。考慮到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存在失速的風險,在“保下限”的思維下,政策的微調完全是可能的。如果三季度經濟增長進一步下行,全年7.5%的增長目標很難達成,我們需要對可能的政策調整有所預期。
按慣例,二季度數據公布后將會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7月下旬的政治局會議也將為下半年的經濟政策定調。估計整體政策基調是大穩小動。
(作者系資深財經評論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