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混合所有制元年:國企民企如何兼利

中國證券報 2014-07-11 06:22:43

混合所有制其實并不是新鮮事物,但一經中央列為中國國資運營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這個概念便擁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和政治動力。從“國”“民”融合入手,推動國企提升現代公司治理能力,混合所有制旨在給國資運營注入“活水”。

并非國資全盤退出競爭性領域

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的過程中,解放思想對于國、民兩方是個難點,也有很多認識上的誤區。

從國有企業來說,實行混合所有制,就必然涉及國有企業如何進退的問題。全國政協常委、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提到,認為現在國有經濟、國有資本已經退到不能再退的地步,再退就要觸犯底線,這個觀點還是存在的。

厲以寧認為,首先要明確地看到,國有資本的力量不在現在資本的多少、控制的多少,而是在能夠控制的究竟有多大。真正資本權利的發生還不完全在資本的存量和控制力的大小,而是在經營、管理。假定1000億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假定中國國有企業能夠效率大大提高的話,在新的制度下勞動生產率遠不是現在這個水平,而是應該大大提高。

但從另一方面說,一談到發展混合所有制,就必然希望國企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也是一個誤區。

作為曾經管理過國資領域的官員,李毅中也強調,當前發展混合所有制還有一個問題是把對國有資本的進退把握不準,尤其是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誤讀為退出一切競爭性領域。但是黨的文件里從來沒有說過國有企業要從一切競爭領域退出,沒有這樣的話,不能誤讀,如果誤讀的話可能會導致國有經濟的活力、影響力、控制力削弱。

陳清泰也表示,很多人提出“國有經濟應當從競爭性領域全部退出”不無道理。但國有經濟規模巨大,全部退出是不現實的。

陳清泰稱,一方面國有資本“應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做出更大貢獻”;另一方面,關鍵的不是“退出”,而是在競爭性領域與時俱進地改變國有經濟的功能,由過去看重對產業和企業的“控制”,現在轉向專注資本投資的收益。

從民營企業來說,對于混合所有制的顧慮也十分普遍。

莊聰生直點核心地說,一般情況下民營企業認為,能說了算才投資,投資國企至少要能夠派個董事,這是多數民企對于入股國企的基本態度。民營企業參加混合所有制,除了財務投資以外,一般要有一定的話語權,沒有話語權被動地參與,會讓很多民營企業有后顧之憂。

另外,政策上民營企業還并未感到明朗。特別是在進入到能源、電力、鐵路、電信、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包括金融以及非工業的其他方面,還擔心有玻璃門和彈簧門存在。

就自身能力來說,相比較為成熟的國有企業,大多數民營企業在現代企業制度上的發展水平還不高。直到現在,很多企業還念念不忘其在創業時代的艱苦,還秉持著家族企業的治理傳統,這同混合所有制企業所需要的公司治理方式并不兼容,也沒有看到近十年國有企業在國資委指導下已經成為了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新國企。

從資本角度看,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的資產動輒上萬億,少的也有幾百億,而民營企業發展時間不長,多數規模小,資產達到上百億上千億的企業只是少數。即使能夠投資幾百億,在一些央企中的占股還是很小部分,也要研究民企進入國企的合理方式。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