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4 00:25:3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銀行理財事業部制有了更清晰的架構。上周五(7月11日),銀監會對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再次下發 《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35號文”),對理財業務提出多個風險分離,并首次指出理財事業部制應具備的四個特征。同時,“35號文”要求,銀行可積極探索建立理財業務的風險緩釋機制,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多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銀行理財事業部具有人、財、物相對獨立特權到推動建立理財業務風險緩釋機制,未來無論銀行理財部門是利潤中心形式還是事業部形式,為了能夠使得理財業務與自營業務風險真正隔離,還需要確立法人地位,形成獨立子公司模式。
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35號文”主要強調三點:事業部組織架構和形式的建立以及相關要求,使得銀行理財更多回歸代客資管本質,與銀行自營業務建立清晰防火墻柵欄;監管規定對銀行理財業務從銷售到投資、運行全方位的規范性要求,使銀行理財業務更加透明、規范,加強監管,防范系統風險;提出理財事業部要具備一些特征。
規范銀行理財業務各個環節/
“35號文”對銀行理財提出多個風險隔離方面的要求。其中,理財業務與信貸業務相分離。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相對應,獨立于銀行信貸業務;本行信貸資金不得為本行理財產品提供融資和擔保;理財業務應回歸資產管理業務的本質。
自營業務與代客業務相分離,要求自營業務與代客業務分別開立獨立賬戶;分別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流程和內控制度;代客理財資金不得用于本行自營業務,不得通過理財產品期限設置、會計記賬調整等方式調節監管指標。
銀行理財產品與銀行代銷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相分離,要求銀行銷售這兩類產品時應有相互獨立的準入、考核、推介和銷售制度等;代銷第三方機構產品時,必須采用產品發行機構制作的宣傳推介材料和銷售合同,不得出現代銷機構的標識。
“35號文”同時提出,本行理財產品之間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調節收益以及理財業務操作與銀行其他業務操作相分離。
交通銀行資產管理部總裁馬續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35號文”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文件,中國銀行業理財發展10多年來一直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這個文件更明確理財回歸大資管方向。至于風險隔離,其實銀行一直都在做,只是這次正式文件才發下來。
2011年10月份,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對于理財產品的銷售必須明示風險,而從“35號文”可以看出,銀監會對理財產品規范的范圍較之前更寬,不僅對銷售行為進行規范,還對投資行為和運行行為分別規范。其中要求,銀行必須嚴格落實監管要求,不得提供含有剛性兌付內容的理財產品介紹。
據記者了解,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是今年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客戶規模逐漸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剛性兌付打破,未來銀行理財產品規模是否會縮減呢?
馬續田認為,打破剛性兌付,理財產品收益要真正由投資表現決定,而不是預期收益不變。以后理財收益有一個收益基準,是真正浮動收益,投資者收益要隨著業績表現計量,而非必須達到預期收益。由于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低風險產品,收益可能波動,但出現風險的概率低,因此未來投資銀行理財規模不會減少。
理財事業部應具備四個特征/
今年年初,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4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上指出,銀行理財業務和同業業務不規范發展,直接推動了資金空轉,抬高了融資成本,加大了資金錯配和流動性風險,增加了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同時,監管工作會議明確,作為過渡,當前可在銀行內部設立事業部,統一設計產品、核算成本、控制風險,其他部門和分支行只負責產品銷售,不能開發產品。
“35號文”首次明確事業部的四個特征。在授權范圍內擁有獨立的經營決策權,在經營管理上有較強的自主性;有單獨明晰的風險識別、計量、分類、評估、緩釋和條線管理制度體系;擁有一定的人、財、物資源支配權,可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自主配置資源;擁有一定的人員聘用權,建立相對獨立的人員考核機制及激勵機制。
馬續田表示,事業部制主要是回歸資管,原來理財部門是內部的一個部門,風險隔離機制不明確,另外內部治理機制無法脫離銀行;成立事業部后,在人、財、物方面的相對獨立權,可以按照市場導向配置資源,包括人員招聘都根據市場化決定。
張旭陽表示,事業部是一個銀行內部組織框架的要求,事業部應該做到什么程度并非千篇一律,是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和銀行企業發展階段以及經營范圍廣度、深度掛鉤,有的大銀行如果用事業部,可能不太好調節關系,所以不用千篇一律。銀監會要求理財業務相對銀行自營業務有獨立的管控,那么銀行使用利潤中心形式、獨立部門形式還是事業部或者獨立子公司形式都是一種選擇。
為了讓理財業務與自營業務風險隔離,未來還需要明確法人地位的支持,最終有一個方向是走上獨立公司的模式。銀行法明確銀行不能投資非銀行金融機構,除非是國務院特批之外,張旭陽表示,“其實,商業銀行已經設立入股、參股、控股基金、保險、金融租賃和信托公司,銀行券商或者獨立的資產管理公司還沒有先例,隨著金融體制改革,利率市場化發展,未來也會成為一種可能。”
馬續田認為,事業部成立后有可能注冊成為法人,法人是有自有資本金的,如果銀行部門出現虧損銀行還是要承擔的,但如果是一個子公司,虧損是以資本金為風險損失承擔的。
《《《
多地推進理財事業部制 部分銀行已完成改革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上周五(7月11日),銀監會下發《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35號文”)。與此同時,針對理財事業部制建設,從地方銀監部門到各家銀行亦在緊鑼密鼓推進之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交通銀行已在今年一季度末完成了理財事業部工作,光大銀行也將于近期完成事業部改制工作。同時,由于地方監管機構大力推進該項工作,銀行理財事業部改制已從各大銀行擴展到了各地方城商行。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工行、農行等超過10家上市銀行已成立資產管理部或者類似職能部門。
某地方監管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理財產品需要創新,如果銀行規模大而且有開發隊伍,則有必要成立理財事業部。不過,如果規模很小甚至有的城商行還沒有開展理財業務,就沒有必要成立理財事業部。
多家銀行正將框架細化
近年來,銀行紛紛推動理財業務向資產管理業務轉型,多家銀行成立了獨立的資產管理部。
交通銀行資產管理部總裁馬續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交通銀行之前的理財部門是資產管理部,去年四季度開始進行事業部制改革;今年一季度末就完成事業部建設,現在已經實行事業部制,并且達到了人、財、物相對獨立,包括人員干部聘用都由部門決定,后改名為交通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
“現在很多銀行都有資產管理部,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真正的事業部制還要人、財、物相對獨立,做到資源配置、人員配置市場化,有銀行往這方面走,現在還有沒有完全達到,但是9月份要全部完成。”馬續田說。
另外,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份華夏銀行已成立了理財事業部 (籌備組)對理財事業部改革進行籌劃。光大銀行也早就進行理財事業部制改革,預計在7、8月份完成。
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光大銀行從資產管理中心到資產管理部,都是獨立的運營中心。這次會根據相關要求向風險管理、流動性管控等方面靠攏,目前理財事業部大框架已經出來了,會對照 “35號文”對細節進行完善,名字仍然沿用資產管理部。
至于理財事業部的經營、管理成本是否會因此有所提升?馬續田認為,根據理財自身業務規模來配備相應的人才,有可能比傳統的部門成本要高,畢竟是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和生存機制。
張旭陽則表示,光大銀行更多保留以前的框架結構,強調獨立性,而且和分行之間的關系也不會有變化,事業部怎么操作還是要看各銀行的情況,主要是滿足銀監會的基本要求。
小銀行不必成立理財事業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近期,河南銀監局下發文件,鄭州銀行、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焦作市商業銀行盡快完成理財事業部制改革,由總部設立理財事業部,統一設計產品、核算成本、控制風險,真正把理財業務從與存貸款業務的交織關系中剝離出來。
對于參與部分城商行改革重組的鶴壁銀行、三門峽銀行等6家城商行對理財業務進行統一歸口管理,由專門部門負責牽頭管理全行的理財業務,建立理財業務風險防范隔離墻。該文件還對方案完成和事業部組建設置了具體的時間要求。
其實,各地監管部門都在先后推進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工作。湖南銀監局相關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目前兩行(長沙銀行、華融湘江銀行)已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都已單設了事業部的理財中心,歸口管理理財業務開發、設計、管理、營銷;同時,河北銀監局有關銀行業機構同業業務、理財業務兩項改革已有方案,法人機構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框架基本搭建。
此外,深圳銀監局早在3月份就向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下發《關于推進理財業務和同業業務治理體系改革的通知》,對理財業務進行事業部制改革,由總行設立事業部,統一設計產品、核算成本、控制風險,嚴格規范理財業務的內部管控和風險管理。
上述某地方監管人士表示,目前規模比較大有研發能力的城市商業銀行確實有必要成立理財事業部,不但從監管方面有需要,從內部防范風險,加強核算也需要成立理財事業部進行單獨核算。
對于,是否所有的金融機構都適合進行理財事業部改革?上述某地方監管人士認為,建立單獨的理財事業部,可以對理財進行單獨核算,降低風險,避免和存款混在一起。但有些地方銀行規模不大,也缺乏研發能力,沒有必要推行理財事業部。
另據記者了解,目前有的地方農商行歸屬聯社管,缺乏創新能力,也不適合成立理財事業部。
馬續田表示,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理財能力較差的銀行可以做一些代銷業務。某城商行某分行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很早之前該行的產品都是由總行進行設計、成本核算以及風控管理,所以實行理財事業部制對該分行影響并不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