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5 00:47:44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施娜 浙江麗水攝影報道
每經實習記者 施娜 浙江麗水攝影報道
麗水,地處浙江省西南部,擁有森林面積2100多萬畝,約占浙江省的四分之一,素有“浙南林海”之稱。作為全國首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2013年,麗水創新的“四權分離”體制被認為解決了林地流轉全國性難題。
一年過去了,實際情況如何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奔赴麗水展開了實地調查。
探索早于試點/
龍泉 (麗水市下屬縣市區之一)為浙江省最大的林區(市)和第二大竹鄉,被稱為“天然氧吧”,擁有林業用地398萬畝,林木蓄積量1465萬立方米,年產商品材26萬立方米,三項指標均居浙江省第一。截至2013年底,龍泉已形成專業合作型、股份合作型、租賃經營型等多種新型經營主體385家。
為解決這385家經營主體面臨的權屬認定難和籌資難的問題。2013年,龍泉率先提出了山林“四權分離”的新模式,即林地所有權、經營權歸農戶,林木的所有權、經營權屬經營者,打破了一貫的 “四權合一”模式。
同年8月,龍泉出臺了《龍泉市林地經營權流轉證登記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對林地流轉登記的條件、程序以及流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等內容都作了明確規定,為承包經營主體憑“林地經營權流轉證”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奠定了基礎。
2013年9月5日,龍泉市上垟鎮村民鄭自有在龍泉林業局林權管理中心,經過登記核實,領到首張龍泉乃至全國的林地經營權流轉證。根據《辦法》規定,該證是林地流轉受讓方實現林權抵押、林木采伐和行政審批等事項的權益證明。
據了解,截至2014年5月末,龍泉市林業局已受理辦結林地經營權流轉證136本,登記的流轉林地3.2萬畝,金融機構已發放林地經營權流轉證抵押貸款28筆2536萬元。
對這一新型林權流轉模式的做法,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給予肯定:“這個辦法好,林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保障了農民權益,方便了經營大戶,值得繼續探索下去。”
事實上,早在2007年,麗水就開始了林業投融資改革的探索。
2007年,慶元縣(麗水下屬縣市區之一)試點在隆宮鄉發放浙江省第一筆林權抵押貸款,拉開了浙江省林權改革序幕。隨后,“慶元經驗”在麗水及全國推廣開來。
“其實,在全國我們也并不是第一個。”中國人民銀行慶元縣支行行長李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前麗水周邊的一些省份也有在嘗試林權改革,但服務對象相對局限,無法實現普惠。
與此同時,麗水林權改革開始著手機制建設。麗水先后在9個縣(市、區)構建了林權管理中心、森林資源收儲中心、林權交易中心和森林資源調查評估機構的 “三中心一機構”;建立了從林權評估、登記、抵押擔保到發生不良貸款處置的一整套制度。
受惠于林權抵押貸款,大量的工商資本開始投向山林。但在實踐中,林權抵押貸款雖然解決了林農無法獲得貸款的難題,但對那些農業經營大戶,貸款難依舊困擾著他們。“向銀行貸款,要征得近百戶所有者同意,并簽訂補充協議,然后帶上這近百份林權流轉合同和協議去辦理手續。”當地一農業經營大戶說。
林地經營權流轉證的出現就解決了上述問題:大戶們只要拿經營權流轉證就可以直接向銀行申請貸款。
截至2014年6月末,麗水全市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11.72萬筆、100.53億元,居浙江省首位,惠及林農20余萬,不良貸款率為0.16%。
復制推廣仍有待時日/
“確權是基礎,流轉是關鍵,金融是配套。”林權直接抵押貸款、林地經營權流轉證抵押貸款的推出,使得“三農需求大、融資難”得到了部分解決,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
龍泉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主任陳義達向記者表示,當出現不良貸款需要處置,各部門有相互推諉的現象,“都不愿去做得罪人的事,法律上也遇到了問題,有些地方法院認可(林權抵押),有些不認可”。
因為林業部門林權收儲中心難以有效運轉,造成抵押貸款的林權收儲難、變現難。“假如村民的林地抵押貸款到期無法償還,林業主管部門和銀行是很難將抵押的林地拿去自己經營”,而林地大部分又是在村民與村民之間流動。于是,龍泉開始探索 “林業部門轉移到村一級處置”的機制。
2014年3月,龍泉市上垟鎮花橋村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惠農擔保合作社。惠民擔保合作社由當地村民共同出資60萬元組建,是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村級經濟組織,擔保合作社對村內農戶的山林、土地、房屋進行價值評估,如村民需要貸款,將相關證件抵押給擔保合作社,擔保合作社審核同意并簽核意見后,村民可以直接去信用社申請貸款,不需要再提供擔保。同時,貸款實行最優惠的利率。
“以前貸款要找人擔保,費時費力還欠人情。現在惠農擔保合作社給擔保,只等了1個多小時,利率還優惠。”首批受惠農戶馬上德說。
數據顯示,至今該擔保合作社已累計為農戶辦理擔保貸款36筆、300萬元,其中林權抵押貸款31筆、251萬元。
此外,擔保合作社在不良處置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村民將林權抵押給村里的擔保合作社,如果到期不還,合作社就可以將經營權流轉給其他有能力的農戶經營,不但盤活了資源,還可以通過村規民約來解決眼下法律不能解決的問題。
“無論是貸前調查、抵押物的流轉,還是貸后管理,有了擔保合作社的介入就方便了很多。”陳義達表示,今年將在每個鄉鎮至少推出一個行政村開展村級擔保組織貸款工作,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的支持力度。
除了擔保機構沒有完全覆蓋外,中國人民銀行龍泉市支行行長王培林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價值評估仍存在不足也是個問題,“目前,龍泉市林權評估實際上依托林業部門工作人員進行,同時,價值100萬元以上的林權需要在省一級的評估機構進行,這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且目前的林權評估,沒有統一標準,主要依據地上附著物價值及未來預期收益作為參考、憑借評估人員的經驗進行,難免造成評估價值與實際價值不一致。”據了解,目前浙江省全省相關的專業評估人員只有約二十人。
目前龍泉參與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主要為信用聯社、農行、郵政儲蓄銀行、泰隆銀行、民泰村鎮銀行和農發行,王培林說,接下來將積極拓展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開展這項業務,并參照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政策建立相應的風險補償機制。
“理論上,麗水模式是可以全國推廣的,關鍵是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機制體系。”李斌表示,“金融不可能沒風險,關鍵是怎么把控,通過收益來覆蓋風險。目前,我們做得很穩健,把資產折扣率控制得很低,一般在30~50%。另外,貸前調查充分,信用體系建設也非常重要。”
據悉,麗水2009年推進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地毯式信息采集與評價體系打分,設立AAA級、AA級、A級三級信用,由涉農金融機構進行授信,并根據不同級別給予不同的優惠政策。
目前,麗水已建立了覆蓋全市市縣兩級的信用數據庫。截至2014年6月末,麗水市全市已成功創建市級信用村(社區)711個,信用鄉(鎮、街道)23個;評定信用農戶38.7萬戶,其中,共有26.57萬信用農戶累計獲得了273.24億元貸款。
此外,對于法律上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麗水市支行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正在推動麗水中級人民法院出臺關于林權等“三權”抵押貸款的司法意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