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6 00:33:2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謝振宇 實習記者 黃麗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謝振宇 實習記者 黃麗 發自成都
作為西部的兩大中心城市,成都和重慶試水海關通關一體化合作。
7月14日,重慶海關、成都海關在成都簽署《重慶海關、成都海關關于進一步深化合作會談紀要》,建立成渝海關區域通關合作機制。這是繼海關總署今年5月提出推行通關一體化改革以來的進一步動作。
通關一體化,打破了原本只管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操作定式,企業將因此受益,亦將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昨日(7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成都海關獲悉,此次成渝海關通關合作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地海關互認 “三預”(預歸類、預審價、原產地預確定)決定、互認減免稅證明、支持開展兩地特殊監管區域之間保稅監管貨物 “區間結轉”改革新模式,深入推進“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屬地申報,屬地放行”便捷通關措施,建立打私聯絡員制度及聯系協調會制度等。
成都海關新聞發言人、副關長倪藻在簽約儀式后介紹,“建立成渝區域通關合作機制將降低企業成本,實現長江流域成渝兩地不同關區間的一體化作業和無障礙通過。”
倪藻指出,企業可節約至少1個工作日的通關物流時間,每標箱貨物可節約省內物流成本500~1000元,“如果推廣至成渝兩地,我們預計企業的物流成本有望節約15%以上”。
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易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成渝通關一體化是為未來實現全國的海關一體化做準備,也是為實現中國的統一的市場體系打下基礎。”
區域經濟學家、四川社科院副院長盛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成渝試水通關一體化,將有助于海關服務更加方便快捷,“但或許會面臨監管、驗收、交接、設備等問題。”
昨日,有天津媒體報道稱,自7月1日京津兩地實現通關一體化以來,僅半月兩地海關共接受一體化報關單近18萬票,兩地企業在異地通關過程中平均能節省通關時間8小時,降低通關成本約20%。
針對通關一體化,天津報關協會副會長寇毅近日曾對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更期望一體化快速發展,而且希望不管是海關、商務、商檢部門都要一體化,將來這些行政許可部門都能一體化促進一個行業的跨越式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