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30 00:40:5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琴
每經記者 李琴
股市上融資、定增搞得風生水起,不少上市公司為了吸引資金更是把募投項目吹得天花亂墜,然而輪到兌現的時候卻拿不出手。昨日(7月29日),寧波華翔(002048,收盤價16.56元)再度更改2009年定增募投項目,將內飾件總成東北生產基地項目 (以下簡稱內飾件項目)變更為大型多工位自動沖壓生產線增資技改項目(以下簡稱技改項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公司第三次更改2009年定增募投項目,加上前兩次,2009年定增中三個擬募投項目中已變更了兩個,而其中變更募投資金2.32億收購的德國Sellner虧損2600萬元。
對于寧波華翔數次變更募投項目,且變化幅度較大的情況,上述定增融資項目保薦機構東莞證券以及獨立董事均提醒公司應注意維護募集資金承諾投資項目的嚴肅性。
幾度更改募投項目
昨日,寧波華翔發布募投項目變更公告稱,擬使用內飾件項目募資1.2億元通過增資控股子公司長春華翔轎車消聲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春華翔)來實施技改項目。
據介紹,技改項目擬投資1.5億元,擬使用募資1.2億元,不足部分由長春華翔自籌解決。寧波華翔表示,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平均營業收入4.85億元,年平均利潤總額1842.66萬元,投資回收期約為5.16年。
對于變更原因,寧波華翔解釋為:“占項目投資最大比重的中央通道總成及儀表板總成由于產品尚未獲得整車廠批量訂單,短期不會有較大投入且投入時間不確定?!?/p>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內飾件項目的更改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1年9月,寧波華翔就將該項目的中2.32億元募投資金更改為收購德國Sellner資產、業務和相關公司股權及后續整合項目。而變更原因竟與此次一樣,皆因占項目投資最大比重的中央通道總成及儀表板總成由于產品尚未獲得整車廠批量訂單。這不禁讓人疑惑,公司如果三年前就認定該項目存在重大風險,為何當時不全部終止。
而2009年定增募投的另一項目也早于2011年9月變更。公司將轎車座椅頭枕、坐墊募投項目變更為年產15萬套汽車高檔復合內飾件(胡桃木)增資技改項目,變更募投資金1.21億元。
通過上述三次變更,寧波華翔2009年定增中三個募投項目“夭折”兩個,變更使用的募投資金占全部募投資金8.51億元的55.58%。
變更項目虧損2600萬
寧波華翔頻繁更改募投項目,那么更改后的項目盈利究竟如何呢?
截至2013年底,寧波華翔收購的德國Sellner經營狀況慘淡,與公司變更募投項目時描述的情景大相徑庭。寧波華翔當初表示,該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1.57億歐元,年利潤總額約1699萬歐元,年均凈利潤約1189萬歐元,投資回收期約為4.36年。
如今3年過去了,據2013年年報顯示,寧波華翔海外收購項目(即德國Selner)已經使用募投資金2.30億元,項目已基本實施完畢,但是業績卻虧損2609.94萬元。
而對比2009年定增預案,寧波華翔曾對其最大募投項目——內飾件項目寄予厚望,其表示,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平均銷售收入5.37億元,年平均利潤總額7578.40萬元。而此次對變更后的技改項目年平均利潤總額,公司預計僅有1842.66萬元。
寧波華翔對內飾件項目的兩次變更,換來的卻是一次虧損,一次利潤預期下調。
此外,有意思的是,寧波華翔在更改定增募投項目上可謂駕輕就熟。早在2006年公司第一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時,其就更改了2億元以上的募集資金使用方向,占總募資金額的50%左右。
獨董、保薦機構:公司規劃明顯不足
對于寧波華翔大幅度更改募投項目,作為2009年公司定增發行的保薦機構東莞證券是如何看待?中小股東代言人的獨董又如何表態呢?
寧波華翔獨立董事李旦生、張立人、朱紅軍三人表示:“2010年 (公司定增完成時間)募集資金項目變更比例較高,雖然有各個方面的原因,但前期項目規劃時應該存在很多不足,我們提醒公司,在保證募集項目實施效果的前提下,也需維護承諾項目的嚴肅性,在以后的相應工作中,需進一步提高募集資金項目的一次成功性。”
此外,東莞證券表示:“內飾件總成東北生產基地項目曾于2011年發生過部分變更。本次擬進行第二次變更。公司對項目前期規劃存在明顯不足,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變更比例較高。保薦機構提醒寧波華翔注意維護募集資金承諾投資項目的嚴肅性,同時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切實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p>
隨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東莞證券此次寧波華翔定增案的相關負責人,對方僅表示一切看公告。
寧波華翔公司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則表示,對于定增募投項目的大幅更改不清楚,需等領導回來具體回復。截至記者發稿時,公司人員未做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定增募投項目業績大幅變臉可能會為公司下一次融資帶來麻煩。例如,有媒體報道,2013年5月發審委就否決了吉恩鎳業(600432,收盤價16.47元)的非公開發行申請,業內普遍認為主因是,公司2007年與2010年兩次定增募資所投項目的實際效益均與披露的預期效益差異較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