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4-07-30 21:51:19
截至30日,除黑龍江省外,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公布了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速。
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中國經濟這艘大船逆勢而上,上半年總體保持平穩運行。從組成中國經濟版圖的一個個省份經濟中期“成績單”中,我們能讀出什么?其中蘊含著中國經濟哪些變化和趨勢?
多省份增速高于7.4%,多地GDP含金量提高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7.4%,穩定于年初制定的7.5%左右的合理區間。而從目前已公布地方生產總值增速的30個省(區、市)來看,共有23個地區經濟增速高于或與這一增速相當。其中是否存在地方高估GDP的可能?
我國現行核算制度是國家統計局負責核算全國GDP,地方統計局負責核算本地區GDP。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說,在核算GDP中,國家與地區使用的基礎資料不完全一致。此外,對于跨地區生產經營活動,地區間存在重復統計的現象。
他認為,隨著中央對GDP考核指標的弱化,地方高估GDP的心態也在弱化。一些地方的GDP含金量也更高。
例如,盡管經濟增長壓力巨大,但7月初山西省卻在縣域經濟發展考核中取消貧困縣GDP總量和GDP總量增速兩項考核指標,同時增加“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指標。還有一些地方,紛紛突出以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為特色的“綠色GDP”,并以此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硬約束”。
事實上,在今年初公布的31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為經濟“提質降速”定下基調。“防控地方債務風險”“化解過剩產能”“調降固定投資目標”等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三大關鍵點。
專家指出,上半年雖有多地GDP增速仍然高于中央預估的7.5%左右的區間,但是比起以往“貪大求全”,過于膨脹的GDP增速已經有所回落。GDP增速“瘦身”,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自然結果,這為轉變增長方式騰挪出空間,有助于改變舊有的不可持續發展模式。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