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31 00:28:4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雅玨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雅玨 發自北京
當前,本應是金融機構為下半年工作開始忙碌的時刻,但西部某信托華北地區總經理楊衛華(化名)卻制定了近半個月的旅游計劃,他所分管的三個業務部門近期鮮有新項目成立,于是索性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
事實上,此時放假的信托人士不止楊衛東一個,項目經理張欣(化名)所在的另一家大型信托公司業務五部全體員工也選擇放假休息,原因是近期無項目可做。
楊衛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信托公司這種狀態不能算是無業務可做的被動閑置狀態,而是對業務保持更加謹慎的態度,主動規避風險,減少業務。”
用益信托某研究員表示,信托行業已經過了躺著賺錢的階段,信托公司已逐步開始分化,由于業績減速所帶來的信托從業人員工資水平下降,很有可能導致信托團隊流失潮的出現。
風控趨于謹慎/
目前,信托資產規模進入11萬億元時代,增速放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今年以來,業內普遍認為項目不好做,近期,部分信托公司業務部門更是出現停工的狀況。
楊衛華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信托公司這種狀態不能算是無業務可做的被動閑置狀態,而是對業務保持更加謹慎的態度,主動規避風險,減少業務。”
對于部門集體休假的原因,張欣告訴記者:“目前主要是無業務可做,上半年我們部門主要做政信類項目,前幾天公司大領導覺得某些地方的政府違約風險加大,突然宣布暫停此類集合項目,現在只能等待開上半年總結大會,看領導如何確定下半年工作方向了。”
事實上,市場融資需求一直較為旺盛,而資金市場的供求關系不平衡,一些求“資”若渴的企業從銀行無法獲得足額貸款需求,于是轉向信托尋求幫助。這對于信托公司而言,意味著機會增多,交易對手選擇余地也增大,但部分信托公司的業務部門卻選擇拒絕不做。
楊衛華向記者表示,“市場上需要融資的項目很多,但今年以來明顯感覺所做的項目資質下降,項目風險也相對加大了。個人業績和項目情況是掛鉤的,一單項目出現風險,幾年都白做了,現在這種情況還不如不做。”
業務選擇陷入兩難/
如今,信托公司正遭遇著高收益項目想做而不敢做,低收益業務想做也輪不到你做的尷尬境地。
楊衛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高收益項目對應的是高風險,公司風控對于項目是非常謹慎的,從今年初至今,公司的風控標準就一直在變,好幾個上會的項目都被刷掉了。低收益的項目,小公司又做不了,除去客戶收益和發行費用等硬性開支,信托公司就不賺錢了。今年國內某家房地產名企融資成本都降到12%了,客戶收益業內水平在9.5%~10%左右,發行費用1.5%,信托公司要想賺錢就只能降低收益率,但這種低收益率項目,客戶很難接受,只有發行能力強的大信托公司才能發出去。所以,優質項目輪不到小公司來做。
中誠信托·誠至金開1號和2號延期兌付事件的相繼出現,使得信托公司業務經理們對于曾經躺著賺錢的通道類業務的熱情逐漸變淡。
張欣向記者表示:“前幾年我們部門做了大量的銀信合作業務,不擔風險賺錢容易,現在通道業務的費用千一(千分之一)是正常水平,萬七、萬五也是常態。規模小的通道類業務,按照我們公司的提成制度,可能不但賺不了錢,還要倒貼。”
通道類業務風險頻發,這種收益與風險不匹配的現狀,讓信托公司更加理性看待此類業務。信托公司在通道業務中雖然扮演的是通道角色,但在法律權責上卻是無法撇清責任的。
盡管監管層有意厘清通道業務參與主體的權責,在《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即99號文)中,明確強調融資機構之間的交叉產品和合作業務,必須以合同形式明確項目的風險責任承擔主體,提供通道的一方為項目事務風險的管理主體,厘清權利義務。與此同時,銀監會還下發 《關于調整信托公司凈資本計算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明晰了信托公司“通道類”業務各方所需承擔的責任。但截至目前,并沒有相應的法規對相關業務加以約束。
行業增速放緩明顯/
目前,考慮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信托行業也面臨經營拐點。雖然信托資產管理規模已達到11萬億之巨,但行業也正在處于傳統業務遭受沖擊,創新業務卻又遲遲沒有找到出路的尷尬境地。中國貨幣網披露的50家信托公司2014年上半年業績快報顯示,信托行業增速放緩趨勢明顯。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50家信托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331.71億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6.62億元。50家信托公司共實現凈利潤188.4億元,按照平均計算,每家信托公司的盈利水平為3.77億元。不過,行業前三名華潤信托、中融信托及中信信托的凈利潤總和占到行業總利潤的10%。
楊衛華對此解釋道,由于信托公司的利潤一般是按照項目的期限計提的,今年利潤可能包含前兩年的項目,今年的項目情況卻沒有直接體現。業務人員的工資也是如此計提,今年收益包含去年前年的項目收益,現在可能還看得過去,明年就不好說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