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8-01 08:46:28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山雨欲來風滿樓,廣州不少醫保藥店正感受到寒冬的臨近,這種危機感來自廣州市7月10日發布的《廣州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中規定:醫保定點藥店“不得經營日用品、食品等非醫療用品”。對此,廣東省醫藥零售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桂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僅售非醫療用藥品,店銷售額平均會下滑20%,加上近年來租金、人工成本大幅度上漲,這對于藥店生存是“雪上加霜”。
這種沖擊或許更加猛烈。國內某大型連鎖藥店經理王明(化名)說,醫保消費和非藥品收入大致各占藥店經營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果《辦法》生效,留給藥店的將是一道選擇題:要么放棄醫保市場,要么丟掉非藥品經營。
非藥產品占三成收入
實際上,多元化經營已是藥店生存與發展的救命稻草。
王明表示,以前藥品毛利率普遍在40%左右,現基本維持在30%,而國家對藥店經營的門檻在逐步抬高,對藥店面積、執業藥師配置均有要求,藥店運營水漲船高,只能借多元化業務攤薄經營成本。
劉桂春談到,近幾年來門店的租金、人工成本大幅上升,而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給醫保定點藥店的價格優勢造成了較大沖擊,門診醫療統籌報銷政策也分流了醫保定點藥店相當部分的醫保藥物銷售。廣州在2009年8月開始實施醫保門診報銷制度后,短短幾個月內廣州藥店整體銷售額下降了10%~15%。為了生存與發展,藥店只有開拓新的利潤增長空間。
于是,不管是連鎖藥店還是單體藥店,無一例外售賣數量不同的日用品、食品、保健品等非藥產品。王明指出,日用品的利潤并不比藥品高,搭售非藥產品可以增加門店收入,還能招攬顧客,帶來其他藥品的銷量。鄉親連鎖大藥房市場部陳經理對記者表示,正規藥店轉向多元化經營模式,必須申請食品流通許可證銷售日用百貨。
這種轉型確實給大部分微利生存的零售藥店帶來轉機。中康資訊副總經理胡永忠認為,非藥產品種類較多,主要包括食品、日用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有一定的吸客能力,大致能為藥店貢獻三成利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走訪了廣州幾家醫保藥店,發現日化類產品和計生產品悉數在列。在荔灣區四季花園附近一家連鎖藥店,專門騰出近5平方米的小空間,擺放洗發水、牙膏等日化用品,一側的墻壁上堆放著糧油等食品。店員表示,店里平時賣一些便民產品一舉兩得,既能方便附近居民,還能增加店鋪收入。
一位不愿具名的廣東省醫藥零售行業協會代表向記者表示,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藥店的經營范圍也隨之擴大,多元化理念正是在此基礎上誕生——除了滿足群眾的用藥需求,還相應增加了與健康有關的保健食品、個人護理品、美容產品等;另一方面,藥店在網點分布上比超市更具便利性,增加生活便利品、家常日用品、嬰幼兒用品也是基于便民的考慮。
零售藥店聯名反對“一刀切”
盡管《辦法》尚處于征求意見階段,但來自零售行業的反對聲已不絕于耳。
劉桂春告訴記者,其協會7月30日已形成“關于取消草案征求意見稿中關于醫保定點藥店禁止銷售非醫療用品條款的建議”,并以協會名義分別呈送給相關部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上述建議中看到,協會代表認為禁售非醫療用品將使零售行業出現生存危機,導致大批藥店倒閉,同時還會影響藥品零售行業的健康發展。“藥店經營范圍是按工商和藥監部門頒發的許可證范圍內合法經營,經營什么完全是根據市場的需要。在經營范圍內,盡量滿足顧客的需求是藥店對市民的最大貢獻,也是提高藥店效率的需要。”
代表還指出,許多連鎖藥店已經把多元化作為戰略發展方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因醫保定點藥店的政策影響而放棄,將會損失慘重。因此,可能會有部分醫保定點藥店放棄醫保定點資格。
去年7月,廣州市醫保部門曾出臺政策,要求醫保定點藥店進行醫療用品與非醫療用品區分管理。在行業普遍對藥店多元化的政策走勢持樂觀態度時,《辦法》又令一切充滿了變數,尤其是那些過于依賴非藥品收入的藥店將遭受更大沖擊。
“我們說的20%收入占比是普遍數據,有些門店對非藥產品的依賴性有可能更高。如果禁售這類品種,這些門店就面臨虧損,甚至可能倒閉,這種‘一刀切’的方式還有待商榷。”劉桂春表示,政府出臺此次的征求意見稿,意在防止違規刷醫保卡。事實上,違規刷卡往往是部分個體的醫保定點藥店,其違規成本低,更具隱秘性,即使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仍難杜絕。他認為,在現有條件下最有效的辦法是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管理來防止違規刷卡行為,上海在這方面已有成熟做法。 (應采訪對象要求王明為化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