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8-12 11:10:00
調查顯示有74%的網友表示空氣質量對心情有較大影響,這也不難解釋了為什么天氣好的時候社交網站的發帖和發圖片的數量要迅速增加。
作者:HCR(慧聰研究)沈媛媛
打開朋友圈,滿面撲來的除了曬婚曬娃的幸福圖片,還有不少在“偶然的”艷陽天里被刷屏的美好天氣。空氣、陽光與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三大元素,如今也變得格外珍貴。調查顯示有74%的網友表示空氣質量對心情有較大影響,這也不難解釋了為什么天氣好的時候社交網站的發帖和發圖片的數量要迅速增加。
據HCR(慧聰研究)聯合每經網調查顯示,有超過六成的網友認為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正在日益變差。2013年,“霧霾”作為年度關鍵詞常常被大眾所提及。2013年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一時間,我們成了被霧霾籠罩下的國家。
不論你來自哪里,相信你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這種霧霾茫茫、日夜桑拿的模糊天氣,有報道稱,可口可樂公司正向其在中國的員工提供高額的“環境困難補貼”,以此吸引和留住人才。一些非常能干而且經驗豐富的外籍員工也紛紛離開中國,因為他們無法忍受嚴重的空氣污染水平。
HCR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一的網友表示會因為空氣質量不好而離開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相對于多年的人際關系、賴以生存的工作,還有用大半生打拼供養的樓房,有23%的網友明確表示不會受日益變差的空氣的影響而離開所居住的城市,但不愿意離開的原因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可以假設,當經濟條件不再成為人們離開的原因時,會有更多人因為空氣質量的問題而離開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如果空氣質量在未來沒有過多的好轉,興許空氣質量將成為吸引人才的有力法寶。
你會因為空氣質量的好壞而選擇離開你所居住的城市嗎?
<!--[endif]--><!--[if gte mso 9]><xml>
<o:OLEObject Type="Embed" ProgID="Excel.Chart.8" ShapeID="_x0000_i1025"
DrawAspect="Content" ObjectID="_1469347005">
<o:WordFieldCodes>\s</o:WordFieldCodes>
</o:OLEObject>
</xml><![endif]--><!--[endif]--><!--[if gte mso 9]><xml>
<o:OLEObject Type="Embed" ProgID="Excel.Chart.8" ShapeID="_x0000_i1025"
DrawAspect="Content" ObjectID="_1469346948">
<o:WordFieldCodes>\s</o:WordFieldCodes>
</o:OLEObject>
</xml><![endif]-->
數據來源:HCR、每經網
既然客觀條件不允許或者還不打算離開,那到底大家都如何應對這糟糕的空氣呢?有14%的網友每天都關注每日空氣質量指數,有42%的網友經常關注,更有部分網友甚至表示出門必看空氣質量。
您關注每日的空氣質量指數嗎?
<!--[endif]--><!--[if gte mso 9]><xml>
<o:OLEObject Type="Embed" ProgID="Excel.Chart.8" ShapeID="_x0000_i1027"
DrawAspect="Content" ObjectID="_1469346949">
<o:WordFieldCodes>\s</o:WordFieldCodes>
</o:OLEObject>
</xml><![endif]-->
數據來源:HCR、每經網
HCR調查顯示,當發生霧霾天氣時,大多數網友都會選擇減少出門活動(78%),35.1%的網友會吃一些清肺的食物,也有一部分網友選擇佩戴3M專業口罩(22%)、普通口罩(21.5%)。僅有不足一成的網友使用空氣凈化器。
當遇見霧霾天氣的時候,你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數據來源:HCR、每經網
有八成以上網友認為造成霧霾天氣的原因是燃煤及工業污染,緊隨其后的是機動車尾氣(76.1%)污染,建筑揚塵也是網友認為霧霾的罪魁禍首之一。從去年到今年,舉國上下的空氣質量貌似并沒有很大幅度改善,網友也吐槽了一番自己認為的原因所在。“政策力度不夠”位居首位,有近八成的網友認為目前關于空氣質量的政策還不夠力度,“公民環保意識不夠強烈”和“法律體制不完善”也是主要原因。
你覺得目前我國在大氣治理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數據來源:HCR、每經網
其實,霧霾的集中爆發也不僅僅是中國特色,例如很多歐美及發達國家,在他們的工業化進程中也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空氣質量問題。當一個國家快速地追求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工業化的擴張,勢必會在環境方面做出犧牲。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都已經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相信我們也會為提升空氣質量做出小小的改變,可能不久我們和霧霾見面的機會會越來越少,總有一天它也將離我們而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