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2 00:51:1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近日,英國智囊機構全國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發布最新季度預測報告,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由5月份預計的3.6%和3.9%,下降至3.5%和3.7%。
然而,不看好全球經濟的機構遠不止這一家。
7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拉加德稱,全球經濟活動在2014年初表現低迷,預計經濟將在2015年加速運行。拉加德縱觀全球經濟,認為復蘇非常疲弱,投資虧損隨處可見。
多家機構在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的報告中都提到,美國上半年經濟疲軟是拖累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新興經濟體的結構性調整,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的常態化,全球地緣政治事件頻出,以及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都為今年全球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美國經濟二季度現反彈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對于境外機構調低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做法并不認同,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美國一季度的經濟表現是機構們調低的主要原因,但僅根據短期數據來作判斷顯然是不對的。”
陳鳳英的觀點得到了美國二季度經濟數據的支撐:美國商務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修正值年化季率增長4.2%,反彈力度遠高于外界預期。
上個月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7月ISM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7.1,創逾三年最高,好于預期值56.0,主要原因是新訂單和就業分項指數攀升。
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經濟走勢牽動著全球經濟命脈,其每一次政策調整都會對全球市場產生巨大影響。面對美國經濟的強勢復蘇,外界一度樂觀預言美聯儲不僅將在今年四季度完全退出第三輪QE,還會提前加息。
然而,在6月政策例會上,美聯儲不僅只字未提 “加息”,還下調2014年經濟增長預期和長期聯邦基金利率預期中值,其做法相當于變相告訴投資者:美聯儲無意提前加息。這無疑給新興市場國家吃了一顆定心丸。陳鳳英指出,美國的量化寬松降低了新興市場國家融資的難度,其經濟穩定復蘇也給新興經濟體擴大出口提供了機會。
歐洲經濟走勢持續低迷
與美國的強勁回升不同,歐洲今年以來的經濟表現令人失望。
昨日 (9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制造業PMI產出分項指數終值降至51.0(7月終值為52.7),創14個月新低。
其中,德國制造業擴張速度為11個月來最低,進一步顯示德國經濟正在放緩。法國表現更糟,8月份制造業萎縮速度為15個月來最快,PMI終值只有46.9,比7月低了0.9個百分點。
而意大利PMI也出現了連續4個月下滑,8月份跌至49.8,是去年6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
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GDP增長為零,低于一季度的0.2%;同時,8月份的通脹率也跌至0.3%的五年低位。
陳鳳英認為,今年上半年的地緣政治事件頻發對歐洲經濟的復蘇產生了明顯影響。烏克蘭事件后歐盟與俄羅斯的制裁和反制裁極大地影響了市場信心,也對歐盟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脅。
此外,歐元區長期沒有解決失業率高企、結構性調整等舊有問題,陳鳳英認為,如果找不到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歐元區將難以走出經濟危機的陰霾。
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經濟的疲軟無疑會對我國造成影響。盡管今年以來我國出口貿易出現了回暖的態勢,7月份更是出現了月度出口新高,但陳鳳英認為,從長期來看,貿易保持兩位數增長已經不太可能。“困難點就在于歐洲和日本,之前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貿易出口國,我們不能指望奇跡的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立足國內謀求改革已經是各界的共識。“通過消費帶動投資,進而發展服務型貿易,這個空間還很大。”陳鳳英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