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3 01:31:28
永贏基金轟轟烈烈的全員持股計劃并未留住旗下唯一基金經理,這也證明了股權激勵并非挽留人才的唯一良方。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宋雙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宋雙 發自成都
連續盈利、全員持股,永贏基金充滿“正能量”。但就在全員持股計劃推出不久,永贏旗下唯一一只基金的基金經理李廣云卻悄然離職。而早在7月份,李廣云便已辭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
永贏基金轟轟烈烈的全員持股計劃并未留住旗下唯一基金經理,這也證明了股權激勵并非挽留人才的唯一良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一家“80后”(排名第八十位之后)基金公司,永贏基金自2013年成立以來,已經連續盈利,這在新基金公司中并不多見,當然其主要收益仍來自于非公募業務。
李廣云放棄股權激勵/
8月30日,永贏基金公告稱,永贏貨幣基金經理李廣云因個人原因辭職,新任基金經理為陳晟。
公開資料顯示,李廣云的老東家是華夏基金,其曾任華夏穩定雙利、華夏理財30天、華夏理財21天等基金的基金經理,資歷較老。而陳晟2009年10月加入華寶興業擔任研究員,2014年6月以來加入永贏基金擔任研究員,之前還沒有基金經理任職經驗。當然,就眼下基金經理流動和資歷結構來看,這也比較正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7月16日,李廣云便已辭去永贏基金副總經理一職。
或許這本來只是一起普通的高管兼基金經理的人事變動,但發生在當下的永贏基金身上卻難免引人關注。眾所周知,永贏基金乃公募基金業內第一家實行全員股權激勵計劃的公司,持股人數多達28人。而股權激勵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穩定管理層、減緩人員流動、穩定人心。但即便如此,永贏基金還是未能留住李廣云。
記者發現,在永贏基金8月21日公布的員工持股名單中,當時旗下唯一基金經理李廣云的名字并未出現,而當時以研究員身份持股的陳晟赫然在列,其出資70萬元,持股比例為0.35%。
永贏基金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李廣云是因為個人原因主動放棄了員工入股的機會。本著自愿原則,28名股東已經涵蓋了永贏基金所有職級、崗位,旨在挖掘公司內部成長的原動力,從而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和公司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先辭去高管職務,再辭去基金經理,似乎表明李廣云早已萌生去意。
記者注意到,永贏貨幣曾是少有的“80后”基金公司中首只提前結束募集的基金。該基金成立于今年2月27日,募集期認購戶數3052戶,首募規模5.97億份。而半年報披露,永贏貨幣規模僅剩1.45億份,持有戶數還剩下325戶,機構持有占比達到69.8%。永贏貨幣上半年凈利潤為604.67萬元。
股權激勵需天時地利人和/
基金公司股權激勵其實很微妙。曾有業內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公司的股權人人想要而得不到,小公司的股權大家卻不太敢要”。主要是因為大公司盈利穩定、資本雄厚,而小基金公司、新基金公司難免會有一段起步階段的陣痛期。這不僅要求高管、員工能夠共擔風險,甚至還要抱有創業的決心。
今年基金經理離職率創新高,管理層再也坐不住了。
5、6月的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發言人連續表示,公募基金行業是人才密集型服務業,人力資本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人才激勵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證監會將繼續支持并規范引導基金管理公司建立長期有效的股權激勵約束機制、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維護管理團隊的長期穩定,增強創新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股權激勵除了需要員工風雨同舟的赤誠之心,還需要大股東的誠意配合。曾有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當然也想搞股權激勵了,我們對自己的公司還是很有信心的。但是看看我們的大股東,根本就搞不起來。”
永贏基金之前,天弘基金、中歐基金兩家基金公司先后完成股權激勵計劃。天弘基金今年以來保持了基金經理零辭職,高管也無任何變動。當然除了股權激勵因素,天弘也有自己的特殊性,畢竟背靠阿里這棵“大樹”,天弘已具備足夠的吸引力留住人才。
而中歐基金在竇玉明加入之后,一直積極推行股權激勵,最終于今年4月得以落實,但持股名單僅竇玉明等5人。今年中歐基金已有兩名基金經理辭職,但高管層保持穩定。
至于永贏,在李廣云辭去副總經理一職之后,目前還剩下兩位副總。當然,永贏最為外界所知的是其高管隊伍中的“方正富邦派”,永贏現任總經理宋宜農、副總經理趙楠、副總經理田中甲、信息技術總監徐蔓青均來自方正富邦。用時下流行語來說,“永贏如此挖角,也是醉了”。
依靠非公募業務連續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新基金公司普遍虧損的情況下,永贏卻保持連續盈利。
永贏作為公募行業成立的第86家基金公司,也屬于很久未有新成員加入的銀行系基金公司。
永贏成立于2013年11月,注冊地浙江。成立之后,永贏便快速開展業務,并趕在基金子公司成立條件收緊之前于今年3月出資5000萬元成立永贏資產。而經過增資、全員持股之后,永贏目前注冊資本為2億元,股權結構為寧波銀行(002142,收盤價9.27元)持股67.5%、利安資金管理公司持股10%,其余28位員工股東合計持有22.5%。
大股東寧波銀行半年報披露,永贏上半年總資產1.57億元,凈資產1.53億元,營業收入1510萬元,營業利潤121萬元,凈利潤31萬元。
寧波銀行半年報還透露,“綜合化聯動經營穩步推進,完成永贏基金代銷項目8個,金額12億元。”而目前永贏旗下僅有一只公募產品,顯然上述業績多半來自于非公募業務。
實際上,自2013年底成立以來,永贏一直保持盈利。寧波銀行年報披露,截至2013年末永贏總資產1.55億元,凈資產1.52億元,實現年度凈利潤193.8萬元。
永贏方面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成立當年即能盈利的原因是“公司籌備期短,成本相對較低”。記者查閱寧波銀行2013年之前的定期報告,均未發現有關永贏籌備的信息。而永贏成立初期,寧波銀行持股達到90%,正所謂股權集中好辦事。
永贏表示,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盈利的主要原因是,“走的是高端精品路線,在給客戶帶來絕對收益的同時公司也一直保持盈利狀態”。
不過,“精品路線”顯然是針對專戶等高凈值客戶群體。永贏直言,“目前公司主動管理的專戶產品成績斐然,按照專戶產品目前的運作業績,在管理費收入以外,產品到期后公司可獲得相應的業績報酬。當然,永贏也將根據市場環境擇機發行適合公司發展戰略的公募產品。”
永贏目前只有一只公募基金,即永贏貨幣,但專戶業務從2013年12月底便開始展開。公開資料顯示,永贏專戶產品目前已有永贏混合一至四期等;子公司成立之后產品也迅速上馬,包括永贏資產-甬泰第一期至第十六期等;但近期其非公募業務募集遭遇困境,尤其是泓信安盈二期資產管理計劃已經連續兩次延期募集。
很少有基金公司敢于將為客戶謀求絕對收益掛在嘴邊,但永贏的投資理念正是“為客戶賺取絕對收益”。永贏提出的這一目標能否實現,待其公募權益類產品推出時,我們將繼續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