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0 00:40:56
9月7日,陰雨蒙蒙,涼爽的天氣緩解了西安近日的燥熱。
隨車緩緩駛入西安臨潼國家旅游休閑度假區(以下簡稱臨潼國家度假區),一組古樸的的建筑群慢慢地顯現出來。停車駐足,滿載盛唐風情的西安臨潼悅椿溫泉酒店映入眼簾。
作為第七屆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的外圍活動,由臨潼國家度假區承辦的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論壇于當日在悅椿溫泉酒店舉辦。
會議的熱度并未受天氣的影響,來自詹姆斯庫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旅游報》、卓越旅游與酒店管理教育國際中心等機構的知名旅游學者、專家,以及省市的知名旅行社、各大景區、星級酒店、餐飲企業的嘉賓代表近20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共同圍繞本屆文博會“合作、共享、改革、創新”的主題,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背景探討西安旅游業的未來發展。
西安及臨潼,作為全國的熱點旅游城市和區域,在新的時代如何進一步轉型升級、做強做大,成為了此次會議討論的重點。
“三城一鎮一鄉”發展格局成形
“巍巍屹驪峰,一笑享盛名。遍覽群山小,任瞰三秦城。”臨潼位于陜西關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東大門。因以臨、潼二水環其左右,故名臨潼。
作為十三朝古都,自周秦到漢唐,臨潼便一直為京畿之地。坐擁兵馬俑、華清池、秦始皇陵等眾多歷史文化遺跡。
而就是這樣一座得天獨厚的古城,在2009年前卻長期面臨“捧著金飯碗,喝著稀米粥”的困境。臨潼在新型城鎮化的浪潮中發展緩慢,而此時西安曲江新區和臨潼區政府的合作則破除了這一困境。
2010年4月,西安曲江新區和臨潼區政府合作開發的臨潼國家度假區正式奠基啟動。度假區采用“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模式,歷經4年運作將臨潼的旅游業推向了國際舞臺。
四年當中,大唐華清城、芷陽廣場、鳳凰池生態谷、賈平凹文化藝術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西安分院等一系列重點項目相繼建成。
據統計,臨潼國家度假區僅2013年就接待了海內外游客640萬人次,有力促進了臨潼整體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同時,在臨潼國家度假區范圍內,以大唐華清城、溫泉酒店城、演藝娛樂城、斜口旅游鎮、驪山·七彩鄉村為中心的 “三城一鎮一鄉”發展格局也已初步形成。
作為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東部副中心城市的重要載體,臨潼國家度假區正以其旅游業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模式成為西安的新名片。
新加坡悅榕集團入駐度假區
臨潼國家度假區的旅游潛力同時也吸引了國際投資者的目光,作為本次論壇的舉辦地,西安臨潼悅椿溫泉酒店受到了參會嘉賓和代表的廣泛關注。
酒店坐落于臨潼國家度假區溫泉酒店城內,地處常年綠意盎然的驪山山腳之下。占地235畝,擁有客房數量400間。按照功能分為主題酒店區、溫泉水療區、特色中餐區、大雅秦風閣區域及2000平方米的大型會議場地。
酒店整體建筑風格詮釋了唐代宮廷韻味,將現代化的酒店設施與秦風唐韻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新加坡悅榕集團跟臨潼國家度假區的結合,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一個合作”。悅椿酒店的總經理Jerry在論壇發言中表示。
他還表示,臨潼已具備國際旅游盛地的先天優勢,目前則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加以完善。而新加坡悅榕集團正是看中了臨潼未來發展的潛力而選擇進駐。
新加坡悅榕集團在西北地區首家旗艦店的入駐,更加肯定了臨潼國家度假區廣闊的市場前景。
“未來,這里將形成一座綠樹環繞、青山掩映、古今中外元素交匯的國際一流休閑溫泉度假綜合體。我們將為當地旅游業注入鮮活元素,也為國內外游客提供一個體驗溫泉、感受人文的新場所。”悅椿酒店的總經理Jerry說道。
據臨潼國家度假區工作人員稱,酒店計劃于今年年底正式開業。
臨潼旅游迎來“絲路”新契機
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兩千多年前西安便成為中西部文化交流和商業活動的大通道。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業就是最好的支撐點之一。臨潼則因坐擁兵馬俑、華清池等歷史遺跡享盡天時地利。
本次論壇也正是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背景,突出“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特點,匯聚來自國內外多位學者、專家,共商未來西安及臨潼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大計。
“一個城市如果要想讓游客產生向往,除了要有兵馬俑這樣的景點之外,必須要有一個城市會客廳。”著名旅游專家、《中國旅游報》首席評論員劉思敏在會議上發言說道。
他表示,曲江新區就是西安一個城市會客廳的成熟典范,而正在建設中的臨潼國家度假區則可成為另一個具有“國際范兒”的城市會客廳面向游客。
其他的專家也充分肯定了臨潼在絲綢之路旅游發展上的重要地位,分別表示在原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配套產業才是錦上添花。臨潼國家度假區產業的日趨完善亦響應了這一看法。
旅游產業是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伴隨著絲綢之路經濟的延伸和發展,臨潼這顆絲路上的明珠必將會更加奪目生輝。 AD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