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8 00:45:4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記者 牟璇
事件背景:
新活素是西藏藥業的獨家重磅品種,也是支撐公司近幾年走出虧損開始盈利的重要功臣。但是關于新活素上市后幾次三番折騰代理方,甚至陷入“窮了公司富了代理商”的輿論漩渦中,陳達彬又是如何看待這一事情的?
NBD:新活素是公司非常珍貴的一個產品,之前一直由康哲藥業進行獨家代理銷售,您能否講一下具體的情況。
陳達彬:當時新活素面臨著四期臨床試驗,這一試驗是非常復雜的過程,既需要專家團隊又需要資金更要經驗,但公司處于嚴重虧損的情況下,根本就拿不出錢來做新活素的四期臨床試驗,并且我們當時也沒有組織能力,沒有專業的隊伍,與醫生、專業的專家團隊的溝通等各方面都不具備。但是如果不做四期臨床試驗,這個產品的再注冊得不到國家的批準,產品就沒有辦法銷售。
我們跟很多公司都溝通過,國內外都有,但是在四期臨床試驗上都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他們不愿意為新活素付出。而正是因為康哲藥業代理了新活素的產品,幫新活素完成了四期臨床試驗,并將新活素的銷售大幅推進,才讓新活素不至于埋沒,也逐漸讓公司走出困境。
NBD:所以將新活素銷售交給康哲,公司自己的團隊就做另外的產品?
陳達彬:是的,由于新活素當時只有約一年半的時間必須完成四期臨床試驗,而當時康哲跟西藏藥業拿代理的首要條件,就是康哲自己出資完成新活素的四期臨床試驗,這一點非常吸引我,也是我跟康哲合作的主要原因,并且康哲藥業在國內是學術推廣做得比較好的醫藥公司,所以我也非常愿意跟康哲合作。
因此,新活素就交由康哲藥業,而自有產品諾迪康等就由新鳳凰城組建的團隊進行銷售。這么多年過去了,新活素在康哲的手中,從2007年銷售額不到500萬元,到現在實現了1個多億的銷售,我是發自肺腑感謝康哲的。諾迪康這個雙跨品種也是個很優秀的產品,并且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認可,現在的銷售額卻不盡如人意。事實上,諾迪康曾被16個國家級專家組評分打了第一,也是傳統藥物第一個進入國家一流大醫院的。
NBD:前段時間有一種說法,把新活素給到康哲藥業是“窮了公司富了代理商”,是這樣嗎?
陳達彬: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我作為西藏藥業的創始人是要感謝康哲藥業的。我們辛辛苦苦把新活素搞出來,但由于沒有銷售能力,新活素一直沒有做起來。新活素屬國家一類新藥,市場上沒有同類產品,而這樣的產品是一定需要學術推廣才能做起來的。我們自己既不具備這樣有專業水平的團隊,也沒有這樣的財力來投資。靠我們來做根本不可能銷售好。所以,在康哲之前,我也找了好幾家企業來做,但都沒做好。2007年銷售不到500萬元,別說盈利了,我們為這個產品研究和生產的投入都無法收回。
康哲來了就不同了。我前面提到,康哲當時拿代理權時,新活素正處于必須在一年半內完成四期臨床試驗,否則產品就會死掉的境地。在合同中,康哲承諾自己出資完成2000多例的臨床試驗,并且也確實做到了,挽救了這個品種,我應該感激。康哲從2008年代理這個產品起,新活素的銷量就年年遞增,與2007年比,銷售額長了32倍,成為公司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你們如果仔細看公司年報,不看本草堂,公司自有產品也就3億左右的銷售額,其中一半左右來源于新活素,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增長也主要依靠新活素。我個人算過賬,新活素產品如不算攤銷,利潤率是不錯的;但是由于公司廠房、生產線和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攤銷很大,影響了產品的利潤率,再加上生產、銷售的成本,費用是很大的,加上本草堂還有虧損,所以公司利潤沒有那么高。但我相信,隨著新活素的銷售不斷提高,產品的規模效應遲早會釋放出來,這個產品的利潤會不斷提高。
另外,2008年康哲來代理新活素,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決定。當時,周明德是公司總經理,全程參與了新活素的談判,應該說是兩個股東的共同決定。雖然新活素當時處于一個相對危險的境況,但我和周明德作為上市公司主要的經營管理人,都不會以犧牲上市公司的利益為原則,而且我們兩個是主要的股東,也不會隨便犧牲我們自己的利益。康哲在接產品時,也明確表達了雙贏的原則,并且自己掏錢做臨床試驗以及學術推廣。在和康哲合作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提高康哲的任務量,康哲都做到了,康哲也為這個產品做了大量投資,才有新活素銷售的不斷增長。今年新一屆董事會上任后,與康哲的新活素協議雖是關聯交易,但是經過了我、石林和周明德的討論,產品的定價也是按關聯交易要求的市場原則來定的,交易程序都是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是符合股東的利益要求的。
我認為合作就應是雙贏原則,而不是僅考慮一方的利益,只有這樣,大家才會走得更好,走得更遠。在這點上,康哲的合作原則與我是不謀而合。所以我不贊同所謂的“窮了公司富了代理商”的說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