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4 01:05:1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區家彥 廣州攝影報道
每經記者 區家彥 廣州攝影報道
2011年高調進軍房地產,并聲稱要在兩年內上市的廣東知名飲用水企業日之泉集團,近日陷入了資金鏈斷裂的輿論漩渦。
據《南方都市報》日前報道,多家銀行廣州分行對日之泉集團發出風險警示,原因是某大型商業銀行要求日之泉集團為一筆授信增加集團投資的綜合體項目天河新天地作為擔保,但卻遭到該項目控股股東的拒絕。
東莞日之泉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日之泉集團)由林志偉于1992年創立,集團現任董事長林勤為林志偉的二兒子,天河新天地的控股股東中國世名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名地產)的法人代表則是林志偉的長孫林俊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多方采訪了解到,由于世名地產拒絕為日之泉集團提供資產擔保,從而引發本次“風波”,這也讓日之泉集團的林氏家族“內斗”逐漸浮上水面。
“雖然家族內斗是本次風波的起因,但日之泉進軍房地產有點晚。”一位接近日之泉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日之泉做大房地產的決心很強,但信貸緊縮對于中小型房企的沖擊最大,隨著房地產逐漸進入寡頭時代,留給中小型房企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誰的項目?
位于廣州天河區天源路的天河新天地,正是本次日之泉集團“風波”的導火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總建筑面積為9.6萬平方米的天河新天地主體建筑工程已經成形,項目規劃有公寓、酒店和購物中心。目前購物中心正在招租,公寓也即將在國慶后開售。
“我們的控股股東是世名地產,是一家來自東莞的新開發商,我們與日之泉集團并無任何關系,這是公司的第一個地產項目。”當記者提出疑問時,銷售人員對記者如是說道。
從放置在銷售中心的天河新天地營業執照可以看到,項目的法人代表是林俊聰,預售證顯示的開發商是世名地產。世名地產在給媒體的公開聲明中也強調,世名地產由林俊聰于2011年在中國香港注冊成立,2011年世名地產取得天河元崗地塊后,注冊項目公司日峰物業進行開發。世名地產董事長林俊聰是日之泉集團家族成員,但世名地產與日之泉集團“無任何關系”。
然而,日之泉官網的集團新聞欄目卻清晰地顯示,在2013年7月4日上午10點,由日之泉集團投資10億元開發的“日之泉天河中央廣場”項目開工奠基典禮在項目工地現場舉行,日之泉集團董事長林志偉、董事總經理林勤、執行董事林俊聰均參加了典禮,上述消息均獲得廣州多家本地媒體報道。日之泉天河中央廣場也于今年更名為天河新天地。
從公開資料可以看出,天河新天地盡管并非由日之泉集團直接控股,但兩者的“血緣”關系可見一斑,世名地產為何要極力撇清與日之泉集團的關系?
誰鬧矛盾?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林氏家族內部存在矛盾,有可能是由于日之泉集團董事長的職務傳給了二兒子林勤,引發長子一方的不滿,從而引發本次風波。”上述接近日之泉的內部人士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林志偉現年84歲,林家共有5子1女11孫,多在集團擔任高管職務。林志偉曾對《南方都市報》透露,日之泉集團一旦上市,子女每人都將持有10%股份,將從中挑選出最穩妥的一人接班。
根據公開報道,在天河新天地項目于去年7月4日舉行的開工奠基典禮上,林勤的職務為日之泉集團董事總經理,但在今年7月份接受網易房產專訪時,其職務已經變更為日之泉集團董事長。
“日之泉是典型的家族企業,當初在拿下天河新天地項目的時候,股權設計也沒有想得那么細。但在林志偉完成交班后,家族矛盾就開始爆發。”上述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集團要求林俊聰用天河新天地為集團授信提供擔保被拒絕,一方面是由于家族矛盾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小林總”(指林俊聰)也是迫于無奈,現在小型開發商沒有一家不缺錢的。
記者曾多次致電林勤與林俊聰,但截至發稿前,兩人電話均無人接聽。日之泉集團副總裁楊建鵬則表示,集團股東已經在協調本次糾紛,但并無進一步消息可公布,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公司存在的內部糾紛。
進軍地產時間較晚
日之泉集團目前的業務主要有三塊:快消品、物流貿易和房地產開發。對于地產業務,日之泉集團可謂寄予厚望。林勤曾表示,日之泉預計在2015年底或2016年初完成在香港上市工作,地產業務是公司實現上市的重要盈利版圖。
然而,日之泉集團在房地產的經營情況難言理想。公司在廣州的首個房地產項目——日之泉錦都國際輕紡城原計劃是以自持租賃為主,但曾經代理過上述項目的中原地產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由于收購成本過高的影響,日之泉不得不在今年改變計劃,通過出售部分商鋪以回籠資金。
“日之泉集團想做大地產業務的欲望很強,為此還高薪挖來了幾位高層擔任副總裁,試圖迅速打造一支極具戰斗力的職業經理人團隊。”上述接近日之泉的內部人士透露,但日之泉集團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職業經理人能在其中發揮多大的作用仍是疑問,家族矛盾也消耗了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公司進入房地產行業的時機也有點晚了,市場單邊上漲的時代已經結束。
北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韓世同認為,日之泉在廣州所擁有的項目地段都不錯,無論是自有開發還是出售地塊,公司依然擁有充足的挪騰空間,只要把內部矛盾解決好,渡過危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