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6 00:53:0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然 實習記者 丁舟洋 黃麗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江然 實習記者 丁舟洋 黃麗發自成都
年輕設計師呂東安靜地坐在投影儀前,開始播放幻燈片,他正在給所有人講述自己剛剛起步的“創業生涯”。擅長工業設計的他,在海外求學后,回到成都進入一家設計公司,一年后離職并成立了一間工作室。
呂東身上有著大量心懷創業夢想的年輕設計師的身影,他們往往具備才華,并且在創意產業中,共同選擇了創業這條道路。他們期待有一天能夠遇見賞識自己的風投,從此改變命運。
但僅有設計才華還不夠,“獨立工作室現在面臨的問題包括品牌如何定位、產品如何銷售和推廣、如何保證可持續產品研發,以及如何尋找創業合作伙伴等。”帶著這些問題,呂東出現在了9月20日舉行的“2014藍頂·創意高峰論壇”上,以尋求幫助。
2014年9月19日,由2014成都藍頂藝術節組委會主辦,《成都商報》和藍頂美術館承辦的“2014成都藍頂藝術節”在藍頂藝術區多個展場同時拉開帷幕。由四川大學商學院承辦的“2014藍頂·創意高峰論壇”作為藝術節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以“創意城市·城市創意”的主題吸引了大批青年藝術家以及創業者前來取經。
在高峰論壇上,年輕創業者們所關心的 “在創意產業創業”、“創意生活傳播和營銷”、“創意金融和創意非營利企業運作”、“創意城市和創意產業”等話題也正是藝術界、學界及資本市場深入探討的話題。
城市名片/
用藝術作為城市營銷方式由來已久。超過百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已然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片,并為之帶來了不菲的藝術品銷售和可觀的藝術旅游業收入。
如何利用成都文創基礎打造出一張驚艷的城市名片?在“創意城市和創意產業”分論壇上,中國臺灣橘園國際藝術策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孝貴指出,大型藝術節是城市營銷的有效手段。
徐孝貴以高雄市鋼雕藝術節為例做出說明。該藝術節結合了當地鋼鐵行業特色,在藝術節期間召集藝術家集中創作,并將成果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展示在城市里,既拉近了民眾與藝術的距離,又達到了宣達市政的目的。“并且還獲得了鋼鐵行業相關企業的贊助。把企業、市政、藝術家與公眾互動連接在一起。”徐孝貴指出,“持續舉辦,鋼雕藝術節就成了高雄市的城市名片。”新北市舉辦的元宵藝術燈節亦是同樣道理。
成都并不乏舉辦大型藝術節的經驗。自去年5月參與全國九城藝術聯展以來,成都成功舉辦了首屆藍頂藝術節,贏得各方贊許;近日開幕的“2014成都藍頂藝術節”亦是備受關注。
徐孝貴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城市舉辦藝術節在“為自己作廣告”的同時,也是展示城市軟實力的絕佳機會:一方面吸引民眾的關注和投資者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城市美感,培養城市本土藝術家與公眾的藝術素養。
“城市藝術節需要長期經營,通過有效規劃和執行,不斷累積資源。”徐孝貴告訴記者,單一地引入外來已有文化項目,并不一定能取得好效果,每座城市的藝術節都要結合自己的特色。他表示,成都藍頂藝術節、成都雙年展,都是展示城市藝術活力的好時機。
在談到成都特色時,不少嘉賓都在發言中指出,成都是一座愛生活、愛文化、消費意識領先的城市。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盧曉直言,這些特點恰好是一座城市發展時尚創意產業的基因。
事實上,全球不乏以時尚創意產業為經濟支柱的城市,米蘭、巴黎、紐約等城市都有暢銷全球的時尚品牌。盧曉認為,要發展時尚創意產業的城市必需具備“富足、有文化底蘊、有悠閑生活方式、有長遠時尚創意產業戰略”四大要素,成都則具備這樣的基礎優勢。
近年來,成都在時尚市場上表現出的強勁消費能力,讓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看好成都市場。福布斯發布的數據顯示,成都連續多年奢侈品消費額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國第三,眾多高端品牌在成都的銷售業績達到全國乃至全球第一。
盧曉指出,創意時尚產品依靠制造業來落地,成都在紡織、皮革、衣帽等傳統制造業上亦具潛力。
產業轉型/
對于“呂東們”而言,一個好時代正在降臨。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 “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的要求;今年初出臺的 《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大力“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更好地為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服務”的要求;中央也提出推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這意味著文化、資金、人才的西移力度將加大。成都文化創意產業又一次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的機遇。
《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2)》提出的成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期目標顯示,成都將通過創意設計基地、文博旅游基地、文學與藝術品原創中心等方面的建設,力爭在2015~2020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6%,屆時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成都的支柱產業。
文創產業在服務經濟結構轉型上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助推老城區更新與產業轉型等領域作用突出。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成功經驗顯示,文化創意產業是續寫古老城市經濟文化繁榮的可行路徑。
在9月20日的 “創意城市和創意產業”分論壇上,重慶工商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師郭良分享了自己正在參與的云南石林縣西北街片區棚戶改造工程。
據他介紹,改造方案原計劃建設一個住宅、商業建筑容積率在3.0左右的新城,但在考察中卻發現,該區域是一個街道、水系等肌理保存完整的古城區。于是,規劃思路隨之轉變。“用短街窄巷、曲折、宜人尺度、層次空間來保留古城原本的風味。”郭良稱,這樣亦可就地安置古城居民,“他們對古城有感情,也是古城未來發展旅游業的向導和商戶資源。”
郭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發展房地產能帶來短平快的收益,但會破壞古城。采用古城維護方案,能復活古城,以可持續的旅游產業給古城帶來長遠經濟發展。
在論證“創意古城”方案時,郭良引用了不少成都用文化創意產業讓老街區換發新活力的案例。事實上,成都利用文化創意產業保護老街區的經驗已非常豐富。著名的寬窄巷子、錦里、紅星路35號園區和東郊記憶等,都是通過對一些舊廠房、閑置校舍、舊居民樓、舊街區進行改造和業態調整,引入文化創意機構與企業,使原本外表殘舊的老區變身為歷史記憶與創意文化結合的特色街區,街區業態也得以轉型升級,不僅實現了“騰籠換鳥”,有些還成為城市新地標。
融資創新/
對于像呂東這樣的設計師而言,他們的執念很簡單,“將自己的設計變為產品。”但要實現,卻并不容易。獨立工作室面臨眾多問題:如何尋找創業合作伙伴,如何引入戰略資金,如何保持可持續產品研發等,都困擾著年輕創業者。也正是基于這些原因,他們出現在四川大學商學院承辦的“2014藍頂·創意高峰論壇”上。
“如今,文化創意產業融資難,是小微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藍頂美術館館長金延在 “創意金融和創意非營利企業運作”分論壇上直言挑戰。金延認為,有一部分幸運的藝術創意公司,背后有支撐。但大多數小微創意企業,并無融資途徑,“甚至連藍頂這類相對有規模的文化產業園都覺得融資困難。”
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越來越重,其與金融結合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當日的分論壇上,長期從事“創意產業融資模式”的四川大學商學院學者們亦給出了相關建議。
四川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王軍及其學生王文君在論壇上指出,由于行業特殊性,文創類輕資產企業難以在擔保、抵押等方面達到傳統銀行的要求。而借助互聯網平臺,眾籌或將成為一種有效的融資方式。這意味著,“用別人的錢創自己的業。”
對于眾籌融資的發展,王軍給出了一些建議:加大互聯網金融網絡安全建設,完善金融業務交易程序;完善知識產權法,簡化涉及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的訴訟程序,加大侵權賠償力度;將眾籌融資納入金融監管范疇等。
此外,四川大學商學院唐英凱副教授與學生葉雙紅的研究成果《基于創意城市成長生命周期的股權資本支撐體系》也指出,創意企業發展,在不同時期應與不同資本接觸。
葉雙紅表示,在創意初期階段,創意團隊需通過自有資金,成立小工作室;發展成較好項目后,國家、政府扶持資金會逐漸向其流入;形成創意企業后,可引入天使投資;形成產業之后,則可引入風險投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