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導讀

每經網首頁 > 股市導讀 > 正文

六因素擾動A股 “秋收”聲音四起

中國證券報 2014-10-14 07:17:13

 

六大因素擾動 A股博弈加劇

周一,A股市場主要指數低開,在小幅上攻之后紛紛跳水。上午海關總署發布了9月進出口貿易數據,進出口增速雙雙超預期,且海關總署表示四季度貿易數據料進一步改善,國內經濟會逐季好轉。受此消息影響,A股市場跌幅收窄、指數走穩。至收盤,各主要指數跌幅均收窄至1%以內。A股已經開始在六大因素的擾動下展開高位多空博弈。

首先,10月下半月是9月及三季度宏觀經濟金融數據的密集發布期。繼昨日發布貿易數據后,9月全社會用電量、CPI、PPI、新增人民幣貸款、M2同比增速等數據也將陸續發布;21日,前三季度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將披露。此外,9月工業企業利潤、10月匯豐PMI預覽值及終值、10月官方PMI等一系列數據將在十月底、十一月初發布。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此前經濟數據已連續出現低于市場預期的情況,當前市場對即將發布的數據有所擔憂,因而做多情緒謹慎。若數據超出預期則對行情形成助力。同時,市場還密切關注數據發布之后宏觀調控政策能否出現超預期變動。

第二,近期發達國家股市普跌,美元持續走高,海外擾動因素增強。上周美元指數創下86.75的高位,之后該指數在下跌和反抽中交替。盡管如此,在美國經濟復蘇和歐洲量化寬松的背景下,美元走強已經逐步成為市場共識,投資者仍在進一步押注美元升值前景。對于高位徘徊的A股市場而言,這并非好消息,因為前期支撐市場上漲的重要動力之一就是海外資金的流入。如果美元持續走高,那么外資流出A股市場的動力將增強,由此“外資抄底”的預期也將弱化,進而改變市場運行邏輯。

第三,以滬港通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兌現預期增強,由此引發的資金面波動將擾動A股市場。目前,滬港通已經進入沖刺階段,從以往的市場經驗看,股市上漲大多發生在預期階段,一旦利好真正兌現,樂觀情緒回潮和行情中止的概率較高。此外,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市場對滬港通能否真正帶來海外增量資金也產生了疑慮,這可能引發A股市場出現較大波動。

第四,日益壯大的兩融市場對A股市場的影響不斷增強,融資盤提振了A股市場的行情,但也加大了風險。繼融資融券標的股第四次擴容之后,兩融規模增速空前,同時滬港通允許融資融券進一步激發了兩融市場的投資熱情。據統計,截至10日正常交易的887只兩融標的股中,兩融余額占流通市值比重超過10%的標的股數目達到327只,且這些個股多為中小盤題材股,平均自由流通市值僅61億元,而自7月22日以來的平均漲幅超過了28%。如果利多兌現引發前期大漲的個股獲利回吐,巨大的融資償還壓力將加劇市場風險。

第五,新股發行引發的股市資金面脈沖效應仍然值得警惕。盡管新股發行已經成為常態,但每次依然對市場資金面形成或大或小的影響。考慮到“年內100家”新股發行計劃,第四季度的三個月尚有56只左右的新股將發行,密集打新和炒新使A股市場反復承壓、波動加大。

第六,三季報密集發布可能引發熱炒與證偽雙重效應。伴隨著三季報的發布,部分業績大增個股已經獲得資金的追捧,三季報行情大幕拉開。但另一方面,前期大漲的績差股也可能在業績證偽的情況下高位回調,由此引發的賺錢效應回落和股市謹慎情緒也會制約A股走勢。

機構短期謹慎 “收割”聲音四起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場近期持續高位震蕩,不少機構的觀點也趨于謹慎,呼吁投資者“收割”保住現有獲利,布局防御板塊安度“多事之秋”。

國慶節后,A股市場扛住外圍市場下跌壓力,以新高秀演繹振奮人心的“開門紅”。不過,隨后市場連續出現盤中跳水行情,凸顯出上行壓力巨大、謹慎情緒升溫。從行業上看,醫藥等防御類股票近期整體走強,顯示市場上漲階段有可能進入階段性尾聲。

由此,“秋收”成為機構的主流觀點。銀河證券表示,10月市場將繼續呈現高位震蕩調整格局。政策微刺激的力度難以發揮更大效果,經濟微改善也已被數據打斷。改革的邏輯無關短期波動,改革過程有底部、沒高度,有牛股、無牛市。重視“收割”,提前布局醫藥消費方為上策。

興業證券(601377)也發布了“躲避暴雨”的報告,指出隨著“金九銀十”行情兌現各種改革利多,10月中后期市場的風險偏好可能階段性轉向,融資盤獲利回吐疊加基本面負面因素,可能給市場帶來下行風險。建議10月中旬逢高減倉,配置上增持大消費。此外,國信證券表示“高風險使上行存變數”,長城證券甚至直呼“危機”。

中期走勢樂觀 把握布局機遇

不過,從中期看,在托底政策、改革政策的支撐下,市場風險偏好已經趨勢性逆轉,仍應保持相對樂觀的心態。10月可能出現的階段性調整也開啟了明年行情的布局窗口。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應抓住短暫調整創造的入場機會。首先,股指上行的慣性不會改變,造成股指本輪反彈的邏輯并沒有被破壞;其次,過去幾輪滬指連續收陽被中斷后都會經歷一段震蕩調整期,本輪亦不會例外;第三,10月份的四中全會和滬港通是影響股指走勢的兩大因素,可能會使調整期縮短。9月30日公布的地產金融政策是A股向上推進的重要支點,促使增長預期逐步穩定化,帶動市場關注更長期、更具成長性的方面。

海通證券(600837)也發出了“不懼季節寒流”的中期看多報告,表示今年不同以往,行情在利率下行和改革加速的帶動下成為增量資金驅動的趨勢市,業績預期差也有所收窄,托底政策進一步消除經濟硬著陸的向下風險,利率下行趨勢延續,改革政策助推市場風險偏好上升,市場趨勢不變。因此,股市中期邏輯未變,向上趨勢將得以延續。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六大因素擾動A股博弈加劇 周一,A股市場主要指數低開,在小幅上攻之后紛紛跳水。上午海關總署發布了9月進出口貿易數據,進出口增速雙雙超預期,且海關總署表示四季度貿易數據料進一步改善,國內經濟會逐季好轉。受此消息影響,A股市場跌幅收窄、指數走穩。至收盤,各主要指數跌幅均收窄至1%以內。A股已經開始在六大因素的擾動下展開高位多空博弈。 首先,10月下半月是9月及三季度宏觀經濟金融數據的密集發布期。繼昨日發布貿易數據后,9月全社會用電量、CPI、PPI、新增人民幣貸款、M2同比增速等數據也將陸續發布;21日,前三季度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將披露。此外,9月工業企業利潤、10月匯豐PMI預覽值及終值、10月官方PMI等一系列數據將在十月底、十一月初發布。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此前經濟數據已連續出現低于市場預期的情況,當前市場對即將發布的數據有所擔憂,因而做多情緒謹慎。若數據超出預期則對行情形成助力。同時,市場還密切關注數據發布之后宏觀調控政策能否出現超預期變動。 第二,近期發達國家股市普跌,美元持續走高,海外擾動因素增強。上周美元指數創下86.75的高位,之后該指數在下跌和反抽中交替。盡管如此,在美國經濟復蘇和歐洲量化寬松的背景下,美元走強已經逐步成為市場共識,投資者仍在進一步押注美元升值前景。對于高位徘徊的A股市場而言,這并非好消息,因為前期支撐市場上漲的重要動力之一就是海外資金的流入。如果美元持續走高,那么外資流出A股市場的動力將增強,由此“外資抄底”的預期也將弱化,進而改變市場運行邏輯。 第三,以滬港通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兌現預期增強,由此引發的資金面波動將擾動A股市場。目前,滬港通已經進入沖刺階段,從以往的市場經驗看,股市上漲大多發生在預期階段,一旦利好真正兌現,樂觀情緒回潮和行情中止的概率較高。此外,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市場對滬港通能否真正帶來海外增量資金也產生了疑慮,這可能引發A股市場出現較大波動。 第四,日益壯大的兩融市場對A股市場的影響不斷增強,融資盤提振了A股市場的行情,但也加大了風險。繼融資融券標的股第四次擴容之后,兩融規模增速空前,同時滬港通允許融資融券進一步激發了兩融市場的投資熱情。據統計,截至10日正常交易的887只兩融標的股中,兩融余額占流通市值比重超過10%的標的股數目達到327只,且這些個股多為中小盤題材股,平均自由流通市值僅61億元,而自7月22日以來的平均漲幅超過了28%。如果利多兌現引發前期大漲的個股獲利回吐,巨大的融資償還壓力將加劇市場風險。 第五,新股發行引發的股市資金面脈沖效應仍然值得警惕。盡管新股發行已經成為常態,但每次依然對市場資金面形成或大或小的影響。考慮到“年內100家”新股發行計劃,第四季度的三個月尚有56只左右的新股將發行,密集打新和炒新使A股市場反復承壓、波動加大。 第六,三季報密集發布可能引發熱炒與證偽雙重效應。伴隨著三季報的發布,部分業績大增個股已經獲得資金的追捧,三季報行情大幕拉開。但另一方面,前期大漲的績差股也可能在業績證偽的情況下高位回調,由此引發的賺錢效應回落和股市謹慎情緒也會制約A股走勢。 機構短期謹慎“收割”聲音四起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場近期持續高位震蕩,不少機構的觀點也趨于謹慎,呼吁投資者“收割”保住現有獲利,布局防御板塊安度“多事之秋”。 國慶節后,A股市場扛住外圍市場下跌壓力,以新高秀演繹振奮人心的“開門紅”。不過,隨后市場連續出現盤中跳水行情,凸顯出上行壓力巨大、謹慎情緒升溫。從行業上看,醫藥等防御類股票近期整體走強,顯示市場上漲階段有可能進入階段性尾聲。 由此,“秋收”成為機構的主流觀點。銀河證券表示,10月市場將繼續呈現高位震蕩調整格局。政策微刺激的力度難以發揮更大效果,經濟微改善也已被數據打斷。改革的邏輯無關短期波動,改革過程有底部、沒高度,有牛股、無牛市。重視“收割”,提前布局醫藥消費方為上策。 興業證券(601377)也發布了“躲避暴雨”的報告,指出隨著“金九銀十”行情兌現各種改革利多,10月中后期市場的風險偏好可能階段性轉向,融資盤獲利回吐疊加基本面負面因素,可能給市場帶來下行風險。建議10月中旬逢高減倉,配置上增持大消費。此外,國信證券表示“高風險使上行存變數”,長城證券甚至直呼“危機”。 中期走勢樂觀把握布局機遇 不過,從中期看,在托底政策、改革政策的支撐下,市場風險偏好已經趨勢性逆轉,仍應保持相對樂觀的心態。10月可能出現的階段性調整也開啟了明年行情的布局窗口。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應抓住短暫調整創造的入場機會。首先,股指上行的慣性不會改變,造成股指本輪反彈的邏輯并沒有被破壞;其次,過去幾輪滬指連續收陽被中斷后都會經歷一段震蕩調整期,本輪亦不會例外;第三,10月份的四中全會和滬港通是影響股指走勢的兩大因素,可能會使調整期縮短。9月30日公布的地產金融政策是A股向上推進的重要支點,促使增長預期逐步穩定化,帶動市場關注更長期、更具成長性的方面。 海通證券(600837)也發出了“不懼季節寒流”的中期看多報告,表示今年不同以往,行情在利率下行和改革加速的帶動下成為增量資金驅動的趨勢市,業績預期差也有所收窄,托底政策進一步消除經濟硬著陸的向下風險,利率下行趨勢延續,改革政策助推市場風險偏好上升,市場趨勢不變。因此,股市中期邏輯未變,向上趨勢將得以延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