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0-14 09:00:07
雖然目標價格改革仍存疑慮,但業內普遍共識的是,實行目標價格改革引導農產品價格和市場接軌,有利于降低下游產業原料成本,對于下游的企業將形成積極利好。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繼棉花之后,大豆也于近日啟動目標價格改革。
昨日(10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生意社農產品分析師李冰處了解到,大豆的目標價格為每斤2.4元,目前商品豆的價格大概為每斤2.2元。實行目標價格后,每畝的純收益將增加100元。實行目標價格政策后,能有效提高種植大豆的收益,調動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和提高大豆種植面積有幫助,但最終結果要看農民到底能拿到多少收益。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實行目標價格改革有利于降低下游產業價格。但是,目標價格如何確定、操作中如何保證補貼落到農民,都是政策面臨的考驗。
玉米種植收益高于大豆
此前,為保護農民利益,國家采取臨時收儲的政策,但由此造成了農產品價格高企,給下游企業帶來較大壓力。今年初,國家執行目標價格改革的試點,新疆的棉花、東北和內蒙古的大豆成為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今年5月,發改委、農業部、財政部公布今年大豆目標價格為4800元/噸
據李冰介紹,大豆目標價改于今年10月8日啟動,今年10月至明年3月是價格報送期,采價期結束后,如果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中央財政按照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和國家統計局統計的產量,核定對每個試點省(區)的補貼總額,并將補貼額一次性撥付到試點地區。然后試點省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補貼辦法,負責將中央撥付的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種植者手中。
李冰表示,目前黑龍江大豆的價格為每斤2.2元,農戶每畝收益能到300多元,按照目標價格計算,農戶每畝的收益能達到400元到500元,種植玉米每畝的收益600元到700元,雖然種植大豆收益仍低于玉米,但對于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和增加種植面積仍有一定積極作用。
鄭風田表示,目標價格政策是國際上通用的保證自給率的手段,但是國內對目標價格到底應該定多少存在爭議。以日本和韓國為例,為了保證稻米的自給率,兩國本國的稻米的價格是國際價格的數倍,中國目前稻米價格也比國際價格高30%,如果按照國際價格制定目標價格很難保證農戶的收益。
此外,鄭風田還表示,現在很多農戶將土地承包出去,收購時大多是農戶轉手給經銷商,執行中補貼如何落到種植戶手里也是操作一大難題。
雖然目標價格改革仍存疑慮,但業內普遍共識的是,實行目標價格改革引導農產品價格和市場接軌,有利于降低下游產業原料成本,對于下游的企業將形成積極利好。
中儲糧、中儲棉或受影響不大
公開消息顯示,除了棉花和大豆外,玉米有望成為下一個實行目標價格制度的品種,政府部門正醞釀全面取消臨時收儲政策。
這意味著,自2005年開始運行近十年臨時收儲政策面臨終結,此前在收儲政策中起到主力作用是中儲糧、中儲棉是否面臨變化?
鄭風田表示,中儲糧此前采取是低價收購選擇高價時機拋儲,而且糧食儲存還有存儲費,兩家公司雖然都是政策性公司,但仍獲益頗多。而現在糧食價格和市場接軌后,將接受市場考驗。不過,中儲糧和中儲棉的定位應在儲備功能上,不應再強調盈利目標。
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認為,棉花目標制度改革并不徹底。此前,由于中儲棉有棉花進口配額,雖然收儲時價格頗高,但是通過價格調節,將低價進口棉高價出售,盈利頗多。目前實行了目標價格政策后,為了防止棉花為了要補貼多次出手,指定了倉儲庫,同時收購時也指定了收購企業,其中包括很多中儲棉下面的倉庫和收購企業,倉儲收費和棉花收購都會成為新的盈利點,預計受到影響不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