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5 00:46:59
值得關注的是,因信托投資增長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部分公司如太平洋人壽、太平養老、都邦財險、太平人壽、工銀安盛、華夏人壽遭保監會點名。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近年來時有發生的信托風險事件,引發保險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昨日,中國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公司投資信托產品風險有關情況的通報》,曝光了當前險企投資信托中存在的五大突出風險,這些風險包括:投資規模增速快、投資集中度較高、關聯交易、基礎資產不明確、信用評級機制不完善等。
值得關注的是,因信托投資增長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部分公司如太平洋人壽、太平養老、都邦財險、太平人壽、工銀安盛、華夏人壽遭保監會點名。據介紹,上述公司二季度末投資余額與上年末相比,增長率均超過400%。
險企信托投資余額2805億
據介紹,近期,保監會對保險機構信托投資數據進行了集中分析,對12家保險公司開展了現場檢查。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78家保險公司(集團)共投資信托計劃739筆,涉及32家信托公司,累計投資余額2805億元,占當季度末保險行業總資產的2.99%,較一季度末增加76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363億元。其中,房地產投資最多,為929億元,占比33.1%;其次是工商企業(含流動性貸款)902億元,占比32.2%;再次是基礎設施投資492億元,占比17.5%。從信用等級看,AAA級 (含AAA+、AAA-)產品1773億元,占比63.2%,AA級 (含AA+、AA-)產品800億元,占比28.5%。
保監會表示,總體看來,保險資金投資信托總體規模占行業總資產份額較小,且主要為信用等級較高的AAA級產品,風險基本可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就在此次通報披露之前,9月底,為防范信托投資風險,保監會發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問題解答第24號:信托計劃》(以下簡稱 《問題解答第24號》)。其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認可采取“新老劃斷”原則,保險公司于《問題解答第24號》發布前投資的信托計劃,執行原有相關認可標準;二是調整固定收益類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認可標準,AAA級的由95%調降至90%,AA級(含)至AAA級的由90%調降至85%,A級(含)至AA級的由80%調降至75%;三是調整權益類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認可標準,由80%調降至75%。
記者留意到,從9月底公布的內容看,最新發布標準較2013年3月份發布的認可價值標準在每一個相同的信用評級均降低了5%。如果以二季度末保險資金信托投資余額2805億元計算,這也意味著新的標準對險企資本金的消耗要增加近140億元。對于部分信托投資比例過高的保險公司將是不小的壓力。
多家公司被點名
雖然保險資金投資信托總體規模占行業總資產份額較小,風險基本可控,但保監會仍指出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風險,多家公司因此被點名,據介紹,這些風險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一是投資規模增長較快,二是投資集中度較高,三是關聯交易存在風險,四是基礎資產不明確,五是信用評級機制不完善。
保監會披露,2014年以來,保險資金信托投資快速增長,前兩個季度的季度增長率分別為41.3%、37.7%。部分公司投資增長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如太平洋人壽、太平養老、都邦財險、太平人壽、工銀安盛、華夏人壽,2季度末投資余額與上年末相比,增長率均超過400%。部分公司投資余額占其自身總資產比例較高,如紫金財險、昆侖健康、中石油專屬財險、天安財險、百年人壽,2季度末占比分別達到19.3%、19.1%、19%、18.1%、17.8%。
在投資集中度較高的問題方面,保監會的通報稱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基礎資產集中,近51%的信托投資集中于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等不動產領域,其中,合眾人壽、國華人壽、百年人壽、信泰人壽、永安財險、前海人壽、紫金財險、正德人壽等公司相關投資占其信托投資的比例均在90%以上。二是交易對手集中,近60%的信托計劃由上海國際信托、建信信托、平安信托、中信信托、中誠信托和華能貴誠信托6家信托公司發行。其中,檢查發現部分保險機構投資一家信托公司發行產品規模占其信托投資的比例過高,如建信人壽、永誠財險、利安人壽、國華人壽、平安資產,占比分別達到76%(建信信托)、40%(華能貴誠信托)、36%(江蘇國際信托)、36%(中江國際信托)和31%(平安信托)。
在關聯交易方面,保監會稱部分保險公司關聯交易潛在一定風險。
保監會要求保險公司一方面要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建設,另一方面要求保險公司建立完善投資及后續管理機制。此外,保監會表示將視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向全行業通報風險情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