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0-21 12:53:54
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重工(601989.SH)軍工改革主題推介會上,中國重工董秘楊曉英透露,11月底之前將完成四家科技控股公司的組建。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劉燦邦
每經實習記者 劉燦邦 發自 北京
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在7月份推出“無禁區”改革之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船重工)也下發下《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十大軍工企業的改革陸續開展。
10月13日,中國重工發布公告,籌備將旗下16家科技企業中的15家整合為4家科技控股公司。昨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重工(601989.SH)軍工改革主題推介會上,中國重工董秘楊曉英透露,11月底之前將完成四家科技控股公司的組建。
除了集團資產注入,中國重工業也在尋找行業并購的機會。據了解,中國重工目前正在對一家韓國設在大連的外資修船廠進行收購,而收購完成后將會把這家修船廠改造專業化特種船生產基地。
推介會上的另外一個訊息是中國重工將會更加注重市值管理。相比同類型軍工企業動輒上百倍的市盈率而言,中國重工的市盈率只有42.47倍。而中船重工資產部主任郭同軍表示,市盈率并不是越高越好,中國重工追求的目標是一個中基準的市盈率。
內涵注入+外延并購
在昨日的中國重工軍工改革主題推介會上,該公司董秘楊曉英透露,11月底之前四家科技控股公司能夠完成組建。“下一步我們將會隨著科研院所改制的進程,根據整體戰略的安排來推進后續科研院所資產的注入,實現更大發展。”
自從十八大以來,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作為國防工業中流砥柱的十大軍工集團也相繼開始改革的步伐。10月9日國防科工局已經對《國防科技工業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和《關于推進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建議》征求意見。
楊曉英在會上透露,對于中國重工在體制改革方面后續還要推動三大優勢資產擇機注入上市公司。據悉,這三類資產一是軍工科研院所資產,二是對包括軍工水聲裝備,水上對抗裝備在內的集團優質存續軍工資產推動注入,三是中船重工中船重工早前承諾的10家企業將會根據盈利能力及公司發展的需求陸續注入中國重工,這十家企業里包括了5家軍工企業,另外5家是涉及到民船及配套相關業務。
除了大規模的資產注入動作以外,昨日的投資會上透露的另外一個訊息是,中國重工將會積極推進外部并購。
“作為上市公司,我們的外部并購也會充分運用資本來推動行業的橫向和縱向并購,實現低成本擴張和快速發展。我們的并購重點包括軍工、海工設計、高端裝備以及戰略新興產業,而且近一年來我們也在積極推進和關注、研究外部并購的機會,目前來看項目還是很多的。”楊曉英在會上表示。
有消息顯示,中國重工目前正在對一家韓國設在大連的外資修船廠進行收購。楊曉英介紹,收購這家修船企業主要是由于大連在手的軍工訂單已經非常飽滿,現有生產線不能滿足要求,他表示收購完成后將會把這家修船廠改造成專業化特種船生產基地。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的產業都在調整,這其中就包括了造船業,世界許多船廠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就以國內為例,從去年開始,大連的STX是在監管下進行破產,江蘇的熔盛重工(01101.HK)目前也已經停牌,目前正在積極尋找買家。
“我想正是由于這些事件,才會帶給船舶行業更多的重組和洗牌的機會,這也是優勢企業形成強勢局面的一個機會;當然,在這方面,中國重工還會審慎,不會貿然出手,將會在恰當的時機以一個低的成本實現我們的擴張,實現產業整合的動作。”楊曉英說道。
分拆上市 專注市值管理
推介會上,楊曉英還表示在完成注入之后中國重工內部仍會推進改革,仍會推進業務分拆上市及并購重組。“我們會根據證監會關于分拆上市的規定,并結合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繼續推進軍工高端裝備戰略新興產業的分拆上市,不僅僅是資產注入。”
“目前具備條件的就是中國重工旗下的青島雙瑞,今后不排除把市場認同更高的產品,比如動力型企業整合之后再分拆。”郭同軍在會上透露。
據了解,青島雙瑞目前主要從事國內海水淡化、環境治理、船用壓載水處理、船用廢氣處理及船用生活水處理。青島雙瑞在國內水處理行業,在軍用和民用領域已經掌握了若干國家標準,而在壓載水處置和廢氣處置上已經成為國際標準的制定者。
談到為什么分拆上市時,郭同軍表示研究所后續發展需要大量資金,但是以目前募投的資金分配到研究所的量也不多。“只有分拆,才能把它從一個小塊做成一個大塊,好比‘蛋糕原理’,我只有把蛋糕由小放大,對中國重工的市值而言是一個重大貢獻,對公司的細分子行業的分拆上市也有重大貢獻。”
除了未來將進行分拆以外,郭同軍也透露了他的市值管理理念。相比同類型軍工企業動輒上百倍的市盈率而言,中國重工的市盈率只有42.47倍,而這一點也受到投資者的質疑。“市盈率并不是越高越好,我們不會要求像中航飛機、航空動力甚至中國船舶這樣幾百倍的市盈率,我們不會追求這么高的市盈率,這么高的市盈率透支了未來5-10年的發展,但是我們認為一個適度的市盈率,反映一個中基準的市盈率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按照我們后續的并購注資、中國重工后續的產業發展以及后續的海工裝備及軍貿訂單的持續增長,訂單逐漸進入了結算期,隨著產品的結算盈利率是逐漸上升的,表面看是上升,比如說從30倍到40倍,甚至到45倍,但是后續是逐漸攤薄的,我們不會透支未來3年以上,5年以上的業績,這是中國重工所追求的穩健增長市值的狀態。”郭同軍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