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10-21 13:21:20
上周末,“央行向股份制銀行注入流動性”的消息引爆了市場。經上證報記者求證,確有多家股份制銀行向央行申請常備借貸便利(SLF)。不過,央行并未就包括規模、利率等信息進行公開回應。
寬松已至
9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長11.4億,數額極其有限,而8月是減少311億,傳統的以外匯占款為主的基礎貨幣投放方式已成過去式。為彌補基礎貨幣供應量的缺口,央行需要釋放流動性,“大幅擴張總量”的做法已被宣告不宜采用,因此定向的SLF或PSL就有了用武之地。
高盛高華中國宏觀經濟學家宋宇昨日在回應記者的郵件中說,此舉表明政府放松政策的傾向。因為通常被定性為“非常規政策工具”的抵押補充貸款和常備借貸便利,正在逐漸變成常規工具,這或許是因為和降準等政策工具相比,它們具有較為低調的優勢,這也令降準的可能性有所降低。
短期看,打新股已將凍結一部分資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針對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兩次SLF的投放都選在了打新股之前,不僅緩解了IPO申購對資金面的沖擊,從實際效果來看還進一步壓低了二級市場回購利率。
中金固定收益團隊稱,目前資金面的寬松程度已經超越6月份央行第二次定向降準后的狀態,短期限回購利率實際上已經低于6月份。本周四開始,預計新股凍結資金約7000至9000億元。此外10月份財政存款會出現季節性上升,預計可能達到5000至6000億,起到一定的回籠作用,可能集中在下旬反映。
央行一連串定向的、數量與價格并舉的措施,已被很多市場人士解讀為寬松。連平認為,未來總體寬松的操作思路不會變,但可用不同的工具來操作。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也在研報中表示,下調正回購利率和股份制銀行獲得央行流動性支持,都是貨幣政策實質性放松的舉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