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1 01:28:3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從克而瑞研究機構公布的三季度房企銷售排名來看,今年房企銷冠的爭奪將在綠地和萬科之間展開,截至目前,二者的銷售額僅相差150多億元,而這并沒有算上綠地的海外業務。
綠地集團官網發布的消息顯示,綠地海外業務四季度已經開始沖刺,最新在悉尼及倫敦投資開發的綠地瓏璽、綠地蘭姆高端公寓僅賣了183套,銷售額即達到10億元以上,而且平均銷售價格超過9萬元/平方米,悉尼項目成交均價甚至刷新北悉尼新房單價紀錄。
根據綠地方面公布的數據,“世界的綠地”今年在海外的銷售計劃是200億元。如果這一銷售目標最終完成,那么在年末其銷售業績將逆襲萬科。
海外投資一波三折/
“綠地很有戰略遠見?!碧m德咨詢總裁宋延慶提起綠地時,總不會忘記綠地先人一步踏足海外攫取豐厚利潤的戰略眼光。根據他的估算,綠地當時的投資也就幾千萬元,但實際上取得的銷售金額是十多億元。
而這并不是綠地在海外所做的第一筆高利潤生意。去年年末,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談到,綠地在澳洲的項目利潤遠高過當地公司的項目。根據綠地的估算,海外市場能帶來的收益還不限于此。
相對于國內的限購、限貸等樓市調控政策,海外一些國家的貸款政策較為寬松,且利率較低,加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投資回報率提升,以及海外房屋產權較國內年限更長等因素,大量的投資熱錢開始向外轉移。
海外市場對綠地業績和利潤的貢獻可見一斑。而根據綠地的目標,到2020年,海外市場將貢獻綠地銷售收入的25%。不過,在海外市場開拓時,綠地并非一帆風順。
據《投資時報》報道,在2014年7月31日召開的上任首次記者會上,韓國濟州島新知事元喜龍明確表示,對總部位于上海的中國綠地集團在濟州島開發的 “夢塔”(綠地濟州夢想大廈)項目,將采取“不允許建設”的強硬態度。
《北京商報》的報道還透露,元喜龍曾表示,中國目前投資濟州島的大項目屬于“投機資本”,擔心未來中國人在濟州圈地將其變成 “中國城”,要求已經獲得上屆政府批準但未開工的項目“從頭再來”。同時韓國方面宣布,將大幅提高外國人通過購買房地產獲得濟州島永居權的條件。
為此,綠地緊急做了一系列公關工作。綠地韓國公司在施工建設過程中,竭力避免擾民,還努力在當地進行公益事業,如贊助項目所在地的一些村民活動,以努力融入當地社會,贏得認同。
這些工作最終獲得了成效。后來綠地集團與濟州國際自由城市開發中心(JDC)在韓國濟州簽署諒解備忘錄(MOU),綠地集團在濟州島健康醫療城區域擴大投資。元喜龍也會見了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并表示將支持綠地的投資。
購買客戶的全球化/
雖然,中國開發商在資金實力方面遠遠優于海外同行,但從綠地在韓國的一波三折,也可以看出要想真正在海外獲得很好的投資收益,光有資金實力是不夠的。本土化是包括綠地在內的所有房企在海外開拓業務的最大門檻。
戴德梁行高級董事、大中華區綜合住宅服務主管蔣尚禮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海外搞開發,不僅要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爭取獲得當地政府的審批通過,而且當地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對項目的開發也有非常大的影響,開發商往往需要征求當地居民的意見,需要得到大部分居民同意后項目才能開展。
在這一背景下,海外的開發商會尊重當地居民的意愿,以盡可能少地破壞當地生活、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慣為原則,減少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干擾,確保項目最終獲得審批。
很多時候,還需要動用“游說”機構對當地相關組織和政府部門施加影響,以期獲得項目通過。
在銷售的時候,開發商也需要更多兼顧當地市場的需要。以英國為例,為保護當地居民的利益,英國嚴格規定每一個新開發項目必須提供一定比例的公共社區房,而且項目首次開售須以英國本土市場優先。而由于英國本地和海外客戶的購買力有差異,和國外買家相比,當地消費者購買“樓花”的比例可能會小一些。對開發商來說,如果更傾向于向本土購房者賣房子,也許不會有太好的銷售進度。
對此,蔣尚禮透露,開發商實際上還有其他辦法。因為英國的有關規定,并不限制機構購買房屋的數量和是否優先,來自中國的買家其實可以通過類似團購的方式組成機構,以機構買家的身份來買房,這樣就可以規避購買優先權力的沖突。
不過,客源本土化和全球化的開拓,依然是綠地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比如其英國項目綠地蘭姆公館,就在英國、新加坡、吉隆坡、中國上海等地聯動展銷,目前已實現項目銷售5.25億元,累計銷售住宅套數81套,平均成交單價超過9萬元/平方米,客源分布以英國為主,同時包括中東地區及澳大利亞、、中國等,華人客戶占比僅15%左右。
根據綠地相關人士介紹,不僅僅是英國項目,綠地在海外的其他項目目前也在減少華人客戶的比重,提升非華人客戶比例。
宋延慶認為,類似綠地這樣在海外快速擴張的企業,僅靠中國籍客戶的消費是不夠的,必須把市場做得更大,開拓更多的全球客戶資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