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1 01:28:5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孟慶建 發自曼谷
每經記者 孟慶建 發自曼谷
在國內運營商連續三年大規模降低終端補貼、市場競爭“慘烈”的局面下,國內手機廠商正掀起新一輪“出海”潮。擁有6億人口的東南亞新興市場,成為中國智能手機海外擴展的新戰場。
昨日(10月30日),華為在東南亞地區總部駐地曼谷宣布,將在東南亞地區投入1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6億元)用于品牌建設,門店將由1.5萬個擴充到2.7萬個。一再強調沒有盈利壓力的華為,有意與三星、蘋果對標。
易觀智庫分析師徐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東南亞潛在市場龐大,除新加坡外,其余近10個國家均為新興國家,通信手機市場發展緩慢給手機廠商提供了發展空間。
國產手機廠商扎堆東南亞
人口密集的東南亞地區成為手機廠商眼中的“肥肉”。10月23日,市場研究機構GfK發布的報告稱,東南亞已經有345個中國制造的智能手機品牌,在中國廉價智能手機推動下,過去12個月,東南亞地區共售出1.2億部智能手機,同比增長44%。
市場份額上看,在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中國品牌智能手機占比超過10%。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印尼、菲律賓,越南和緬甸等東南亞7國的智能手機銷售量達到1.2億部,銷量與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4%和24%。
今年初,小米推進國際化,首先瞄準了華人聚集的東南亞地區,其中新加坡成為首站。中興在9月份表示,有意在印尼開設工廠。酷派副總裁曹景升日前表示,計劃向東南亞擴展,有可能通過并購方式進行。全球移動終端出貨量排名第三位的華為,其東南亞地區終端出貨量過去一年時間增長超過3倍,已成為全球增速最快地區。
近幾年,東南亞各國政府逐漸開放通信市場,也給各大手機廠商的進入提供了機會。同時,東南亞也是華人分布集中的區域,文化和地理區位因素也是國內廠商擴展的主要原因。
華為加大東南亞市場投入
10月30日,華為在曼谷發布了新品手機Mate7,同時公布了華為未來在東南亞的市場策略及發展計劃。
華為消費者BG副總裁徐欽松表示,華為P6在東南亞市場成功,堅定了開發東南亞市場的決心。得益于東南亞人口紅利以及經濟發展速度,東南亞成為華為終端業務增長最快的市場,去年的出貨量增長了3倍,品牌認知度預計在今年底將超過60%。
華為未來將繼續在品牌建設上投入巨資,華為東南亞地區部總裁楊蜀表示,2015年華為將拿出1億美元投入品牌建設,包括電視廣告、明星代言、體育賽事贊助等方面的費用。其中一半的錢用在扶持分銷商和經銷商,另外一半用來培育品牌。同時將擴大社會渠道投入,華為門店將增加到2.7萬家,下沉到二、三線城市。此外,華為更加側重本土化策略,為東南亞開發專門手機產品。
回顧國產手機發展歷程,十年之前,國產手機廠商曾掀起過第一輪“出海”潮,一度進入印度、非洲、東南亞等市場。但缺乏核心技術,最終導致“出海”遇阻。
徐昊分析稱,新一輪的“出海”浪潮中,國產手機品牌首先應當注意自己的品牌價值構建,提升海外市場的品牌認知度,其次應該考慮如何在海外市場推出自己的生態服務。
通訊專家項立剛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的競爭、發展,國產手機迎來了對國際巨頭的彎道超車機會。但是中國手機“出海”還面臨專利技術問題,“這是困擾中國IT企業走出國門的重要因素。對華為、中興來說,專利技術有深厚積累和訴訟經驗,但對于新興手機廠商來說,走出國門意味著承擔很高的成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