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1-03 22:13:31
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本次巨虧,獐子島復牌后連續跌停已是大概率事件,而從公司三季報公布的股東情況看,社保基金無疑是最大受害者。
發布會未打消市場疑慮/
獐子島的發布會,并未打消市場疑慮。在微博、股吧以及雪球上,網民展開了大討論,其中有人質疑:首先,以前并未出現類似的情況,為何在三季報末突然爆發出來?其次,此次出事的海域中有2011年底播的苗,至今已經3年,為何到了收獲期突然出現(這種災難)?此前公司的檢測制度去哪兒了?再次,究竟是公司自己的養殖存在問題,還是確實是天氣原因?
財務專家劉姝威在其朋友圈發表看法稱,最有發言權的是氣象專家和海洋專家。如果氣象專家說,沒有發生自然災害,或者海洋專家說,氣象變化不會影響海產品,那么就是獐子島造假。否則,獐子島就是遭遇了一次自然災害。
此外,財稅專家馬靖昊在微博上發表看法稱,獐子島存貨巨虧只能存在以下兩種可能:1,如該上市公司所說,遇到百年不遇的冷水團;2,獐子島的關聯方將上市公司資金占用了,最后卻不能償還,因此獐子島只好將套走的資金通過“蝦夷扇貝底播面積增加”,成為其存貨虛假增長的主要“擋箭牌”,然后通過提取減值準備,一洗了之。
申銀萬國農業分析師趙金厚則表示,對獐子島應加強日常監測,而投資者應該認識到農業股的風險所在。農業公司由于經營項目的特點,自身存在較大風險,養殖類公司通常面臨疫情、天氣突變等自然災害風險,股價也存在較大波動性。在成熟的證券市場,農業股估值通常較低。但在A股,炒作較為普遍,不可控風險通常被忽略。
另有財務專家表示,農業股自身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生產流程或者存貨等方面是難以審計的,不僅僅是水產養殖,包括園林苗木等都是無法核實其真實數據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