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5 00:47:1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琴
每經記者 李琴
昨日 (11月4日),皇氏乳業(002329,收盤價25.17元)發布公告稱,公司牽手愛爾蘭最大的乳制品生產、銷售企業IrishDairyBoardCo-operativeLtd.(以下簡稱IDB),雙方將就品牌、產品等多方面展開合作。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國內乳業巨頭伊利股份(600887,收盤價23.25元)、貝因美(002570,收盤價16.72元)等公司的國際化戰略歷程發現,乳企布局國際化主要采取直接收購、與海外企業股權合作、建立海外加工基地,以及與海外企業進行業務合作等四種模式。
皇氏乳業國際化布局/
公司公告顯示,11月3日,皇氏乳業與愛爾蘭乳企IDB在京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邁出了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公開資料顯示,IDB為愛爾蘭最大乳制品生產、銷售企業,銷售額超過20億歐元,擁有超過50年的歷史。IDB將愛爾蘭境內60%以上的乳制品出口至全球各地,旗下擁有Kerrygold等乳制品品牌。
據了解,在產品合作方面,雙方擬共同合作使用愛爾蘭原材料開發產品,新產品將主要面向中國市場,由皇氏乳業主導進行研究開發,IDB提供奶源,雙方將分別在愛爾蘭及中國兩地設廠進行產品的生產。
此外,在品牌合作方面,為了更好地開拓中國國內市場,提升雙方在國內乳制品高端市場的競爭力,雙方將結合市場情況,針對新開發的產品使用合適的品牌,包括Kerrygold等品牌。
而在銷售合作方面,皇氏乳業愿意為IDB現有產品提供中國國內的代理銷售,具體條款將另行協商。 雙方未來將共同協商決定所生產產品的銷售渠道。
至于合作的具體操作上,雙方將考慮各種形式的合作方式,包括業務合作、銷售協議、委托生產及成立合資公司。
對于此次合作,皇氏乳業表示,作為愛爾蘭最大的乳制品企業,IDB有意于通過開拓中國市場,強化在中國國內的生產能力及銷售渠道,更有效地擴大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而皇氏乳業亦希望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引入優質奶源和先進的生產加工工藝、產品質量安全的管控方式等,以提升技術含量、創新研發能力和管理水平,借此獲得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益。此次簽署合作備忘錄,標志著雙方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公司國際化規劃布局全面開啟。
乳企四種模式國際化/
對于皇氏乳業的國際化腳步,熟悉乳業的人并不陌生,此前行業龍頭伊利股份、光明乳業(600597,收盤價15.76元)、貝因美等紛紛開始國際化進程。對此,食品飲料營銷專家方剛認為,國內乳企國際化主要有收購、入股、建立加工基地和業務合作四種模式。
海外收購以光明乳業為代表。2010年7月,光明乳業或全資子公司擬以8200萬新西蘭元,認購新西蘭五家獨立牛奶加工商之一的SynlaitMilkLimited2602.17萬股新增普通股。認購完成后,光明乳業持股比例為51%。
外資入股以貝因美為代表。2014年9月,貝因美發公告稱,恒天然集團董事會通過決議,決定由下屬全資子公司恒天然乳品 (香港)有限公司以要約方式收購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不高于2.05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0%。此次要約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為36.81億元。貝因美因此順利引入新西蘭乳制品企業恒天然作為戰略投資者。
建立加工基地則以伊利股份為代表。2012年10月,伊利股份的公告顯示,工公司擬在新西蘭新建年產4.7萬噸嬰兒配方奶粉項目,項目投資金額為2.14億新西蘭元。
業務合作以上述皇氏乳業與愛爾蘭IDB合作為代表,主要是利用雙方在奶源、品牌、銷售渠道方面的優勢互補。
對此,方剛認為,雖然方式不同,但都是源于國內乳企尋求優質奶源的需求,在上游布局,以便控制原料成本;此外,國際乳企對于中國奶制品市場十分重視,需要通過國內有渠道的企業來實現產品的落地。
方剛進一步指出,四種模式也各有利弊,比如海外自建加工基地能根據企業自身需求主導經營安排;而收購與入股的合作模式能使合作雙方利益更為一致,有利于長期合作;業務合作則相對不牢固,此后的合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