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房產

每經網首頁 > 房產 > 正文

地產商的算盤:借O2O找到客戶

2014-11-07 01:25:0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對開發商來說,O2O目前最大的價值還是提升業主的生活體驗,進而促進樓盤銷售。

一個活躍在互聯網時代的 “節日”讓馬云們足足等了一年,也正是他們這些弄潮兒,將“黃金”了數十載的房地產行業 “拍倒在沙灘上”。一時間,傳統行業的變革似乎都要被冠以“互聯網思維”才夠“逼格”。但一場場熱鬧的“觸網”之后,房企與互聯網的距離是否真的被拉近?

從萬科、萬達再到方興、遠洋,房企牽手互聯網早不是新鮮事兒,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房企似乎拿出了比備戰“金九銀十”更多的心思來迎接 “雙十一”。“大概籌備了有半年,根據‘雙十一’當天的成交量情況,也許后續還會做 ‘雙十二’。”方興地產相關人士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獲取潛在客戶的小數據/

將注意力集中在 “雙十一”的不只是方興地產,記者昨日從遠洋地產獲悉,其將聯合京東金融,將全國12個城市的25個項目近萬套房源參與到跨界眾籌當中。

用互聯網作為支點,企圖撬起的依然是潛在購房群體,而這部分潛在的群體到底有多大,遠洋地產開發管理部副總經理徐海倫用了“超級恐怖”來回答。作為此次遠洋“觸網”的主要負責人,徐海倫稱,京東用戶接近5000萬,在合作的同時也將吸引京東的客戶群體,最終達到雙方客戶的融會貫通。

據透露,遠洋此次與京東金融合作的產品將在“雙十一”期間上線,購房者可以通過京東金融平臺進行項目眾籌,其中遠洋地產在北京的四個項目將參與眾籌,包括遠洋新天地、遠洋春天著、遠洋天著以及遠洋傲北。

不同于過往房企與互聯網合作以區域、項目為單位的小范圍試水和電商優惠,此次購房者通過京東平臺獲取眾籌資格以后,眾籌成功便能得到遠洋線下購房的優惠,而在網絡平臺上銷售的并非房源而是參與優惠的資格。

這樣一個虛擬的支點對房企來說,是打通了又一個全新領域的客戶。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說,目前開發商需要的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小數據。通過購房眾籌,找到意向買家,是一種思路。

“這樣的跨界合作可以擴大客戶基礎,通過各種服務,增強客戶粘性,以及老帶新。”方興地產上述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方興在“雙十一”期間將聯手特斯拉、滴滴打車、平安好房等諸多其他領域的合作伙伴進行線下線上的優惠活動。

據了解,方興地產此次將在全國11座城市22個項目推出優惠活動,總優惠金額達到3.3億元。

“我們計劃是在11月11日當天,24個小時的銷售額能夠達到24億。”該人士表示,此次雙十一活動的成功與否也將決定這樣的營銷活動以后是否將常態化。

不管是遠洋地產還是方興地產,動輒數億的優惠金額不得不讓人擔憂,這對于全年的銷售目標以及毛利率表現是否有負面影響?

“如果說在短時間內能賣到10億以上,營銷費用會大大降低。”徐海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大部分房地產上市公司營銷費用在2.5%,但在弱市下,部分企業最高可達10%,“但現在客戶最快了解產品的方式一定是通過互聯網。”

提升用戶體驗的價值/

眼下的行業趨勢,令傳統房地產銷售旺季“金九銀十”變成了“雙十一”,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談論“互聯網思維”。

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領頭羊,萬科今年以來一直探索突破傳統思維,在向小米、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學習后,萬科互聯網思維有了新的提升,實現從開發商到服務商的蛻變。目前,萬科社區商業的戰略重點逐漸轉變為:注重培養用戶黏性、打造立體式生態系統、豐富城市配套產業鏈。

客戶黏性,這個原本更被互聯網企業關注的領域,開始得到房地產企業的重視。對房企來說,龐大的客戶群體奠定了實現這一切的基礎。

小米雷軍說,互聯網思維歸根結底是走“群眾路線”。數據顯示,未來5年,萬科服務的社區住戶將超過千萬,而在這背后的商業潛力還遠不止這些。

“我們現在也屬于起步階段,客群相對比較高端,所以可嫁接的高端資源比較多,比如我們在麗江的項目,我們給老業主提供麗江旅游的服務,也因此帶來了項目的聯動性成交”,方興地產上述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房地產行業已經高速發展了20年,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買房者對開發商的要求都不斷提高”,北大資源集團董事長余麗對記者表示,購房者的需求由最簡單的解決居住,升級為對居住服務的關注。“根據我們的調查,大約80%的購房者,會關注買房子除了滿足居住需求之外,還能提供什么附加服務。蓋好的房子只能賣一次,社區服務卻可以做幾十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