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0 01:04:02
數據顯示,10月份以來,地煉開工率已不足36%;而“三桶油”的煉化業務,也在第三季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與下滑。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師燁東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師燁東 發自北京
“地方煉廠的人最近都很閑,經常和我們來聊市場。”一位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笑稱。
國內成品油價格從7月份開始七連跌以來,煉油行業的利潤不斷被壓縮。數據顯示,10月份以來,地煉開工率已不足36%;而“三桶油”的煉化業務,也在第三季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與下滑。
然而,年加工規模在200萬噸以下的煉廠老板則根本“閑”不起來,他們現在面臨的是煉廠的生死危機。
這些小煉廠不僅面對著國內油品煉化產能過剩的大趨勢,現在還要面臨資金、政策等多重壓力。隨著多地國V汽柴油置換的提速,一批無力升級油品的小地煉企業將被淘汰出局,煉化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地方煉廠停工減虧/
國內成品油價格七連跌以來,煉化行業的整體利潤不斷縮減,在行業中處于弱勢的地方煉廠則承壓更多。
中宇資訊提供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數據顯示,2014年1~10月,地煉產能占全國70%以上的山東地方煉廠,加工勝利原油的平均利潤為-30.81元/噸,其中,8月底地煉加工勝利原油的虧損額度最大,達到234元/噸;前10個月,山東地煉加工M100原油的平均利潤為-707.25元/噸。
煉油虧損導致的直接結果便是停工,山東地煉常減壓開工率在35.9%,不少當地的小煉廠處于長期停工狀態以減小虧損;而華南地區的小地煉廠目前僅有1家維持生產。
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告訴記者,盡管油價下跌使得煉廠的原料成本在降低,但是原油采購與開工煉化的時間差,使得地煉在油價的持續下跌中不得不承受利潤的縮減。
“國內煉廠原料主要是進口原油,原油從裝船到交付煉廠需要的時間在1個月左右,而從煉廠加工到消費者環節仍需要一定的時間,這與汽柴油調價周期產生了時間差,導致企業在油價下跌的時候,承擔了此前較高的采購成本,出售時成品油價卻下降了,煉廠效益便下降。”陳晴分析道。
中宇資訊分析師馬燕則認為,除了時間差的原因,地方煉廠的低價戰略也使得他們在油價連降中利潤被壓縮更多,“與‘三桶油’的煉廠相比,地煉油品的批發價格本就處于低位,七連跌期間,地煉本就一直在降低價格,以至于目前批發價格已沒有太多繼續下降的空間,個別煉廠甚至以低于成本價來消化庫存”。
“煉廠并沒有太多其他方式來避免虧損。”馬燕告訴記者,“即便是停工,地方煉廠還要承受工資、銀行貸款等方面的壓力。”
產能過剩是虧損根源/
“表面上看起來,地煉的壓力來自于油價的下跌,實際上,國內煉化產能過剩導致的供需矛盾,是地煉在此次油價連降中承壓的根源。”馬燕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原油加工能力為2.85億噸,2012年達到5.78億噸,十年間翻倍,煉油總產能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中宇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開始,國內煉化產能又開始加速擴張,其中,2013年國內煉化能力為6.68億噸,同比增長22%,2014年煉化能力已達到7.32億噸,超過去年全年6400萬噸;山東地煉產能在2009年~2013年間,一直保持著超20%的增速,目前煉化產能超過1.3億噸。
煉化行業產能的擴張,主要受前幾年市場需求的推動。“2009年之前,國內汽柴油需求量增長很快,2011年之前常出現‘柴油荒’,之后,無論是‘三桶油’還是地方,都開始新建或是擴建煉廠。”馬燕告訴記者。
地煉擴張產能還有政策因素。2011年,國家發改委曾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要求2013年以前淘汰200萬噸/年以下的常減壓裝置。地煉企業為避免觸及政策“紅線”因產能不足被關停,只得加快提升產能。
產能的擴增導致了目前的過剩狀態。“去年開始,國內煉油產能過剩顯現,近兩年地煉的開工率一直都在40%以下的低位”。安迅思高級分析師張葉青說道。
事實上,早在2006年,國家發改委便出臺《煉油工業發展中長期專項規劃》,其中規定了“煉油項目投資方必須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現有企業凈資產必須超過煉油項目出資額度,企業資產負債率不得高于60%;新建煉油項目單線規模原則上要達到800萬噸級以上,資本金必須達到總投資的1/3以上,現有煉油企業改擴建項目資本金必須達到40%以上”等條件。
這些煉油規劃條件并未阻擋地煉企業的擴張。“由于看好市場前景與利潤情況,地方政府會為地煉提供貸款擔保,并采取越級審批等方式強行啟動這些新建、改擴建項目。”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表示,“這也導致了地方煉化產能沒有節制地增加”。
煉化行業面臨洗牌/
如今隨著煉廠利潤的下滑,一些地煉不再受到地方政府庇護。“山東此前一直說要淘汰200萬噸/年以下產能規模的煉廠,但是一直沒淘汰。到了今年,政府對這批小煉廠就沒有了資金與政策上的支持。”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
日前,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地方煉化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要求到2017年淘汰及轉產落后企業20余家,縮減落后煉油產能約1200萬噸,并對環保、油品質量和工藝技術有相關規定,引導落后中小企業逐步退出原油加工,轉向精細化工等領域。
“今年開始,山東便不再審批煉化項目,并且在5年之內不再新增項目。”馬燕告訴記者,“最關鍵的是,今年以來,銀行信貸收緊導致個別地方煉廠資金鏈斷裂,甚至破產。”
資金壓力也使得地方煉廠難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油品升級置換。“一套油品煉化升級的裝備要將近一億元,這是很多小地煉廠難以承受的。”張葉青說道。
馬燕認為,多重壓力下,小煉廠自我恢復能力有限,只能選擇被其他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收購,包括“三桶油”、當地規模較大的煉廠或是行業外的集團型企業。“小的煉廠會最先被淘汰出局,地方煉油企業也將被迫轉型,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馬燕說道。
對于如何應對利潤下滑,山東省多家地煉企業均拒絕了記者的采訪。
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山東省的地煉企業目前在煉油板塊的裝置已經比較完善,煉化企業未來的重心在石油化工的深加工,完善石油的整個產業鏈。
卓創資訊分析師朱春凱則認為,盡管在目前產能過剩狀態下,規模較小的地方煉廠將被淘汰出局,但這種淘汰更多是因為其落后而淘汰,地煉行業的洗牌也將帶來機會。“當前中國煉油產業的現狀,就是粗劣產品、技術的過剩,高精尖技術嚴重不足,這是行業的一個機會。”
《《《
2014年成品油價格歷次調整情況
1月10日24時
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125、120元/噸
1月24日24時
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130、125元/噸
2月26日24時
上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205、200元/噸
3月26日24時
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135、130元/噸
4月24日24時
上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155、145元/噸
5月9日24時
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50元/噸
5月23日24時
上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70元/噸
6月23日24時
上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165、160元/噸
7月21日24時
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245、235元/噸
8月18日24時
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190、185元/噸
9月1日24時
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 各 105、100元/噸
9月16日24時
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140、135元/噸
9月29日24時
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100、95元/噸
10月17日24時
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300、290元/噸
10月31日24時
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各245、235元/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