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記者手記:旅游與地產,誰該先行?

2014-11-11 00:53:1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海南陵水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海南陵水

入夜,英州鎮一片燈火通明,陳阿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與丈夫回到家里。

陳阿姨和丈夫承包了一輛中巴車,每天往返英州鎮和陵水縣城之間,單程7塊錢。這種在城市已經很難見到的中巴車,是英州鎮人到縣城的主要出行工具。盡管沿海的土地已經被開發商改變了樣貌,這座人口不到10萬的小鎮依然比較落后。鎮上的建筑大多是矮矮的房子,兩輪、三輪摩托車是主要交通工具。

就算是陵水縣城,也很難談上現代化。與海口、三亞相比,清水灣的開發還沒有給英州鎮帶來交通擁堵和房價上漲的煩惱,但隨著外來客到來,本地人與現代生活的差距越加明顯。

2013年,陵水河畔,總投資60億元的海韻廣場正式開業,這是陵水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涵蓋百貨、餐飲、娛樂、超市的大型綜合商場。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海韻廣場看到,只有一樓肯德基和幾個餐飲店有些人氣。一位陵水本地人表示,這里的消費水平偏高,還不能被大眾接受。本地人還是習慣買菜去農貿市場,買生活用品去門口雜貨鋪。而海韻廣場左側的美食街更是人跡罕至,只有零星幾家店開門迎客,不少店鋪門口已經掛出了轉讓的招牌。

陵水縣政府工作報告數據顯示,陵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35元。“這是沒辦法解決的矛盾和失衡。”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明德這樣評價,目前還看不出海島居民能夠從國際旅游島的政策中獲得更多財產性收入,生活水平、就業環境沒有發生本質變化。陵水縣一位政府工作人員趙月 (化名)說,陵水不比三亞,農民賣地后搬到縣城后生活的,條件也沒有太大改善,所以陵水本地的娛樂、商業幾乎發展不起來。

以前在陵水當兵的郭亮 (化名)告訴記者,政府引進房地產開發海灣不一定是壞事。以前清水灣是一片雜草叢生的“野海”,現在開發商把那里修得像個現代化的小城鎮,交通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封閉。但是,本地人并不經常去清水灣逛。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海南研究所所長夏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10多年前,海南就有人提出要建立大三亞旅游經濟圈,發展大交通、無障礙式旅游。但受限于各種因素,海南的旅游資源還處在低效、重復開發狀態。在三亞以外的大部分地區,交通是一大制約。游客在酒店享受優質服務,卻與本地文化、居民基本隔絕。

將海南島東部海岸打造成“高雅時尚的中國椰樹海岸”,“以此挑戰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國藍色海岸、西班牙太陽海岸和澳大利亞黃金海岸,”這是海南國際旅游島規劃提出的藍圖之一。

但是,模仿、奢華、拼湊、獵奇,海南在國際旅游島的政策推動下漸漸迷失了方向。而外界的質疑也從未停止過,不少行業人士擔憂,高爾夫球場、游艇會成為房地產商的開發利器,海南的島嶼、海景資源越來越像有錢人的私家度假勝地。

海南旅游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健生指出,這種通行模式,即是由地方政府出面征地,規劃旅游項目,而后再通過招商引資吸引開發商進駐,最后完成開發的“項目驅動”模式。在此模式下,海南本土文化不能滲入到具體項目中,也就無法豐富旅游產品的形態。

李明德說,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首先,政府應著重負責旅游產業規劃、協調監督與統籌,并積極參與重點旅游項目推廣;第二,國際旅游島的建設重擔主要靠海南自身,海南大部分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借房地產推動旅游產業建設并非壞事,但政府要做好產業布局,清楚應該怎么做、如何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