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1-13 09:45:42
每經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又一個省份公布了國企改革方案——11月11日,廣東省政府網站公布《關于深化省屬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改革思路之一是著力通過資產、資本、資源整合及整體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交叉持股等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據了解,目前,已有20個省公布了國資國企改革路線圖,除了將混合所有制作為改革的重要方向,多省份均提到國企改革的證券化率,部分省份要求國企的證券化率達到80%。
廣東省屬國企2020年資產證券化率將達60%
廣東省國企改革證券化的主要方向包括,推動具備條件的企業集團通過整體上市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通過資產注入、非公開發行股票、并購重組等方式,整合省屬二級及以下企業,做強做大主業突出的資本平臺。支持省屬國有企業集團加快內部重組和同業整合,增強主業發展的競爭力。
據了解,目前,廣東省國資總資產達4萬億元,按計劃2020年省屬企業資產證券化率由現在的20%上升到60%,這意味著未來廣東國資證券化有望加速推進。
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表示,未來廣東推動國資證券化仍將是“兩條腿”走路,即一方面推動企業IPO,另一方面利用已有上市公司平臺進行相關資產注入,以及同類企業之間的聯合重組。
有券商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在IPO排隊企業過多的情況下,未來國企通過向上市公司平臺注入資產、并購重組等模式將成為短期內實現資產證券化率快速提高的有效方法。
民生證券:證券化有助促進政企分離
在經濟增長放緩、中央不再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的背景下,有業內人士認為,國企只有提高證券化水平,其融資渠道才會更寬、經營才會更規范。此外,國資證券化率有望進一步降低負債率水平。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國企的盈利能力不強的核心在于政企不分,而證券化有助于促進政企分離,一方面證券化的改革阻力小,另一方面證券化后,國企的產權將直接由政府控制的單一主體變為多元化主體,多元化產權則意味著政企分開,有助于國企形成股東會、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相互制衡。
廣東省的《方案》中也提到,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與混合所有制經濟相適應的企業法人治理體系,形成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
管清友還指出,國資證券化有助于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一方面,資本市場的外部監管壓力會促使國企完善公司治理,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可以發揮國資布局和調整的作用,將資源進一步向優質上市國企集中。“過去幾輪經濟擴張,均有國企加杠桿的情況,但杠桿運用率不高導致企業債務率持續攀升。若通過國企改革,提升國企杠桿運用效率和盈利能力,使其利潤轉為留存收益的速度快于債務擴張,則企業的債務率將自然回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國有企業資產總額99萬億元,同比增11.8%;負債總額65萬億元,同比增12%。其中,地方國企資產總額471581.8億元,同比增13.3%;但負債同步增長,負債總額30萬億元,同比增14.2%。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