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 00:53:0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岳琦 江然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岳琦 江然 發自成都
跨境電商的千億市場蛋糕讓資本蠢蠢欲動,也讓地方政府看到了新機遇。作為國家確立的首批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重慶不遺余力地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從重慶海關獲悉,在試點落地上,重慶確立其優先發展直購進口、網購保稅進口的方向,并推出重慶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2.0版,統一備案平臺、支付、物流等企業,試圖降低跨境電商成本和效率,并達到陽光運行的目的。
“通關政策變化很快,政府也在摸索,逐漸適應一種新的跨境購物形式。”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自去年9月啟動首批5個城市的試點以來,各地政府都在探索各自跨境電商運營模式。近日,杭州為推動跨境電商發展,甚至提出了設立網上自貿區的申請。
節約大量代理申報費用
去年10月,海關總署批準重慶成為全國唯一具有跨境貿易電商服務四種模式(包括“一般進口”、“保稅進口”、“一般出口”和“保稅出口”)全業務的試點城市。
為推動跨境電商發展,重慶市招商引進了卓益、華唐國際等知名電商企業,同時也結合本土資源打造了世紀購、愛購保稅、和平藥房等電商企業。另外還引進了國際性第三方物流企業,推進渝新歐鐵路的常態化運行、國際航班航線和頻率的增加。
重慶百貨也在今年9月推出其“世紀購”電商平臺,成為重慶首批跨境電子商務試點企業,此前,重慶百貨還在香港設立子公司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10月18日,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式開業,這也是重慶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上線的第四個月。從最初的3家電商企業每天幾十個訂單發展至20多家電商企業每天成交量達幾千單,重慶跨境電商只經歷了短短半年時間。業務模式從最初的線上B2B、B2C模式也發展到線上與線下結合的O2O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重慶海關獲悉,截至11月3日,在重慶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上完成備案電商及平臺企業25家,支付和物流企業18家,完成商品備案23302件,驗放申報清單78069票,貨值人民幣2210.78萬元。
重慶海關方面向記者表示,重慶的先行先試省略了物流企業的申報環節,以海關認可的條形碼作為跨境物品的通關依據,減少了中間環節和人力、物力消耗,為電商節約大量的代理申報費用。據參與測試的電商反映,每票訂單節約通關費用約15元。
各地政府探索運營模式
跨境電商進口業務涉及監管部門眾多,海關只是其中一環。也正因如此,目前能同時開展跨境電商進出口綜合業務試點的城市只有6個,分別是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和廣州。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在海關總署56號文等政策之后,海關方面的態度基本明朗。商務部雖然一直保持對跨境進口電商的扶持,但只是確定了試點,鼓勵地方先行先試。
事實上,海關總署56號文對進口稅收核算并未明確規定,這讓部分企業擔心稅收提高將增加企業的成本,壓縮利潤空間。
在此背景下,參與試點的各地政府都試圖有所突破。近日,杭州傳出將申報網上自由貿易區的消息,而其主要目的就是促進跨境電商的自由化、便利化、規劃化發展。此外,據《廣州日報》報道,廣東正研究出臺《關于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以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和園區。
在跨境電商試點基礎上,6大試點城市幾乎都利用保稅區支持政策成立各自跨境電商平臺,如上海自貿區內的跨境通、寧波的跨境購、鄭州的E貿易、重慶的愛購保稅等。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行業發展太快,國家政策并不穩定,保稅進口模式現在就面臨很多問題,很多商品并不能用這個模式。而保稅進口模式也只是在限商品、限價值、限數量、限企業的方式下繼續支撐跨境電商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