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7 01:42:0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上周五(11月14日),上海銀監局公示消息,對工行上海市分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交行信用卡中心等7家銀行處以總共24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上海銀監局重罰幾家銀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發放信用卡過程中,存在沒有充分審查申請人資料真實性、過度授信等違規行為。
為防范系統性風險,上海銀監局還同時提出信用卡業務風險管控六條監管要求。
另據上海某銀行信用卡辦理點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海近兩個月各家銀行的信用卡審批明顯比以往嚴格。
業內:主要是由于過度授信/
上周五,上海銀監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工行上海市分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交行信用卡中心、民生銀行上海分行、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中行上海市分行處以總共24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其中,中行和民生銀行分別被罰50萬元,工行、交行、興業、花旗4家各被罰30萬元,浦發銀行被罰20萬元。
據了解,直接對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處以罰款并進行公告,這種整治措施并不多見。
前述股份行信用卡中心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此次銀監局重罰幾家銀行,主要在于這些銀行在發放信用卡過程中,存在沒有充分審查申請人資料真實性、過度授信、對異常交易管控不力等違規行為,而且相對比較嚴重。
“主要是過度授信,而且信用卡貸后的資金監管也不夠嚴格。”上述股份行信用卡中心內部人士表示,其實此類問題一直就存在,監管層也多次強調,但信用卡整體的市場環境比較混亂,為了爭取市場份額,還是會有類似的違規行為,甚至產生一些惡性事件。據《東方早報》報道,2014年6月4日,上海市虹口區廣中五村一戶三口之家燒炭自殺,張某和林某夫婦及其兒子無一幸免,死因疑為信用卡透支無力償還。據報道,這家人手上有十余張信用卡,總透支額度達50多萬,透支金額或被用于炒作期貨。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事件是上海銀監局重拳處罰銀行信用卡違規的直接觸發因素。
上海銀監局處罰公告顯示,除過度授信,上述部分受罰銀行還存在檢測到交易異常卻并未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情況。
“兩名持卡人在還款后短時間內即發生大額交易,將剛償還的銀行資金又迅速套出。針對上述交易異常情況,你中心僅采取了不予上調額度的措施,未采取降額、止付等措施,管控措施不到位。”上海銀監局在對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的處罰公告中指出。
信用卡市場亂象由來已久/
事實上,銀行信用卡市場的亂象由來已久,為了爭取市場份額,部分銀行尤其是中小型銀行在發卡過程中過度授信、捆綁發卡的行為一直存在。
某國有銀行信用卡業務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銀行在額度管控方面相對嚴格一些,而有些中小型銀行則比較松。
“比如辦理某股份行信用卡必須先購買電視機,否則就辦不了,這就有一些捆綁銷售的嫌疑。還有辦理另一家股份行信用卡時可以跟業務員協商,可以幫客戶辦高一點的額度,但要收取相對應的返點。”上述國有銀行信用卡業務經理向記者透露,“審批信用卡每年都是有指標要求的,如果上半年完成率較低,下半年額度一般就會比較高。”
為從源頭上治理信用卡業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防范系統性風險,上海銀監局此次還同時提出信用卡業務風險管控六條監管要求,其中多條都對銀行信用卡的授信機制和理念提出了更加審慎的要求。
具體包括“不得以提高總授信額度或設置限制性條件等形式來規避‘剛性扣減’監管要求”、“防范因超需授信引發的過度透支或資金挪用風險”以及“給予持卡人臨時授信額度期限一般不超過1個月,將持卡人已使用的臨時授信額度全額計入最低還款額”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客戶利用銀行系統漏洞、偽造身份信息等手段進行信用卡資金套現從而造成銀行損失的案件屢見不鮮。
上述國有銀行信用卡業務經理坦言,現在POS機市場非常混亂,如果有客戶存心要套現,銀行根本查不出來。“現在利用POS機消費顯示出來的信息都不同,或者是用多臺POS機或者用一臺POS機但后臺顯示多家商戶,這種情況下銀行很難去辨別。”
今年9月,央行對8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作出處罰,原因是違規發放POS機以及偽造虛假信息,在今年初引發了數十億元信用卡利用POS機的套現風險。
上述國有銀行信用卡業務經理向記者表示,即便銀行檢測到了信用卡交易異常,只要客戶能夠按時還款,銀行一般還是會繼續授信。
對此,上海銀監局六條監管要求中,還提出要完善激勵機制、加強對持卡人和收單商戶的交易監測、規范催收管理等。
“這一兩個月已經明顯感覺到上海這邊各家銀行在審批信用卡上更加嚴格了。學歷高一些的,有養老社保的,或者有其他銀行信用卡的客戶會更易辦理。”某滬上銀行信用卡辦理點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