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1-20 20:59:11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糧食科技創新大會上,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表示, 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最大潛力在科技,根本出路在科技。
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科技之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再被提到新高度。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糧食科技創新大會上,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表示, 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最大潛力在科技,根本出路在科技。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糧食科技創新頂層設計不斷優化,糧食科技投入明顯提升,“十二五”以來,中央財政糧食科技項目支持超8億元,帶動各類創新資金投入超50億元。
然而,按照國際糧農組織的報告:一般認為只有當農業科技創新投資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左右時,才能使農業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展相協調。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我國農業科研投資強度為0.77%,遠低于全國科研投資強度1.7%的水平;政府農業科研投資強度僅為0.65%。這也意味著,加大政府財政對農業、糧食科技投入尚有巨大空間。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農業部數據顯示,2013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2%,“十二五”期間共育成糧食和經濟作物新品種370多個,畜禽新品種23個、牧草新品種35個、水產養殖新品種19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糧食科技體制改革將通過多種路徑探索。目前,農業部已經按照國家近幾年的種業科技改革舉措,搭建了先行先試的種業科技產權交易平臺,是為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而建立的一個全新平臺,將通過探索產權的托管、交易、利益分配、分享、服務等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能及時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從后端調動、促進前端,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技創新。
上述會議明確,至2020年,糧食科技創新發展的主要任務是以“科技興糧”為中心目標,加快構建開放、科學、高效、實用的糧食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和成果推廣體系。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吳敬學認為,在正常情況下,營利性企業和私人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資,要想通過市場價格機制來完全占有投資所帶來的收益,是十分困難的,由此出現了“市場失靈”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承擔起農業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和投入就顯得尤為重要,農業科技創新的成本應由全社會均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